李慎涵
摘 要: 口译作为一种专门化的工作和职业,有其自身特点;口译员只有具备特定的基本素质,才可能胜任工作。明确这两点,有利于口译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以及口译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关键词: 口译工作 特点 口译员 基本素质
随着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涉外事务与活动越来越频繁,为了有效、顺利地开展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交流,各行各业都需要更多、水平更高的口译服务。口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具体表现在:很多高校和培训机构开始设置口译专业和培训课程;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教育机构都陆续推出各类口译证书考试;专门的口译从业人员也不断增多。然而,一方面,由于我国口译专业化程度较低,起步较晚,仍有相当多的人对口译工作及其特点了解得不全面,不少人的认识甚至还停留在“懂外语就会做翻译”的阶段;一些用人单位在进行对外交流活动时,对口译员的要求、标准比较模糊,对译员的选择较随意,缺乏翻译工作质量控制意识,导致交流不畅、低效甚至失败,甚至造成损失。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严格的职业准入机制和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从事口译工作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这一切对于口译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对于口译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乃至整个口译行业的规范都是不利的。本文从分析口译工作的特点出发,总结口译员必备的基本素质,试图为口译员的培养和口译工作的规范提供参考。
一、口译工作的特点
1.口译的工作过程。
口译是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口译员绝非头脑简单的“传声筒”,因为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转换过程并非一条直线,而是一个由表及里、由里及表的理解、分析、表达的能动过程。源语和目的语的对应关系并不体现在表层结构,而是体现在深层含义上。口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听与理解—记忆—表达”的短暂而又复杂的过程。在听与理解阶段,译员需要运用自己的认知知识,根据语境、交际环境和主题等理解源语句群和篇章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听辨语义;在记忆阶段,译员通过跟踪讲话人的思路,通过视觉、感觉、形象、类比等记忆方法,把理解的内容记忆下来,或者利用笔记把可唤起记忆的意义载体记录下来;在表达阶段,主要是借助笔记的提示把理解了的内容清晰流畅地表达出来。
2.口译工作的要求。
严复对翻译提出了“信、达、雅”的要求,但对于口译工作,更多地只要求“信”和“达”,即“准确”和“通顺”,因为口译的性质决定了译员没有时间对语言表达进行过多的思索和推敲。从实际工作的要求来看,口译的标准可归结为“信”、“达”、“速”,即在准确和通顺的基础上增加了“快速、及时”的要求。快速是指译员说话不能太慢,其语速应相当于或略快于发言人的语速;及时是指讲话人停顿后,译员应该立即开始翻译。有人套用篮球比赛规则,对交替传译提出了“三秒原则”,即发言人结束发言三秒之内,口译员必须开始翻译,否则就会影响口译效果,招致听众不满。同声传译对速度和即时性的要求则更无须赘言。
3.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区别。
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是最常见的两种口译形式。很多人认为交替传译的难度低于同声传译,因为前者相比而言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记忆。然而两者在很多方面有相当大的区别,不能简单地下定论说孰难孰易。下面对两者的区别做简要分析。
(1)心理压力的差别
做交替传译承受的心理压力要比同声传译大。在大型正式会议上,交替传译员往往和发言人同处听众面前,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听众,有的听众英语水平还不低,这无异于一场严峻的考核:翻得好,是分内之事;出了纰漏,有的听众立即就能听出来,甚至会摇头、皱眉甚至表示抗议等,这些会场细节都会对译员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
对同声传译而言,因为译员所处位置往往是在同传间里,不用直接面对观众,所以心理压力反而小一点。
另外,交替传译一般要求译员翻译发言人所讲内容的90%以上,而且因为准备时间较长,对语言质量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这对译员也是一种心理负担;而同声传译最重要的是保持连续性,翻译过程中可适当地采取省略、简化甚至丢弃非重点信息的策略,所以对译文的完整度方面要求会宽松一些,這也会对译员的心理产生一定的缓和作用。
(2)记录和记忆上的区别
做交替传译时,发言人可能一口气讲几分钟,句子长,信息量大,这要求译员做好笔记。由于笔记不可能将说话人讲的内容完全记录下来,因此,还需要译员脑记一部分内容,有的甚至还可能是较长的内容。对这样长的段落的听、记对译员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相比之下,同声传译时几乎没有时间做笔记,听到的内容在脑中保持3、5秒,最多不到10秒时间,很快就要转化为目标语表达出去,随后记忆库马上“清空”,接收新的信息。这要求译员短时记忆能力强、即时反应快,能够一边接收信息、短时存储信息并同时分析信息和表达信息。换言之,同声传译员的大脑类似于一块多线程处理器,要同时处理多个任务。这要求译员思维清晰敏捷,而且要有一副伶牙俐齿。
(3)思维分析上的区别
做交替传译时,因为先是听和做笔记,对源语的处理和分析基本是在做笔记的时候完成,有较多的时间分析主要意群、理顺逻辑关系,在随后的表达过程中,更多的是做调整句子结构和斟酌选择最恰当的词汇这类工作。此外,很多记忆的工作都通过纸笔完成,减轻了大脑负担。
做同声传译时,记忆信息、分析源语、双语转换和表达几乎同时进行,这对译员的思维挑战更大。为了减轻大脑的负担,一般会采用所谓顺句驱动的策略,即先听到的先翻,尽可能快地“清空内存”,好储存新的信息。顺句驱动的缺点是可能会导致翻出来的语言不符合听众习惯,但可以通过把长句拆成若干短句,或是采取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形式弥补,达到传达主要、关键信息的目的。
(4)译文表达上的差别
如前所述,因为有充分的记录时间和分析时间,一般要求交替传译员翻译发言人所讲内容的90%以上,准确度要求95%以上,用词造句也要求符合一定的语境,即要翻得漂亮。
相比之下同声传译更注重的是即时性和连贯性,翻译过程中可适当地采取省略、简化甚至丢弃非重点信息的策略,所以对译文的完整度方面要求宽松一些。
(5)工作方式的區别
交替传译员往往是独当一面,几个小时的会议,一个人坚持下来;同声传译员因其脑力负担较重,往往采取两三个人轮换的方式,这需要同行之间密切配合、协调:一个人翻的时候另一个人也要听,可以帮助记录重要的数字、日期等;听的目的一是为了熟悉讲话人的语音语速,二是为了“接班”时不至于出现断档的情况。
(6)工作环境的区别
交替传译员一般和发言人距离不远,多为直接面对听众,对仪容仪态、言谈举止有一定要求;同声传译员多数有单独的工作间和特定的设备,这要求译员充分熟悉工作环境,包括相关设备的使用。
二、口译员的基本素质
《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教育领域,素质指人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非智力因素如生理、心理特点的综合。前述口译工作的性质特点决定了口译员必须具备如下基本素质。
1.良好的双语功底,包括良好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语言间的转换能力及表达能力,其中表达能力尤为重要,因为它是译者工作质量的直接体现。
2.与工作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翻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诗歌、成语、谚语、典故的翻译,有时需要揣摩源语的“弦外之音”,这些都需要译者动用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理解和表达,才能不被语言的表面形式束缚,真正做到表意确切、传情(神)到位。
3.广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类知识。翻译当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甚至是意想不到的话题,这时译者的知识储备会为翻译工作提供必要的提示和帮助。
4.某一两门专业领域的知识。有句话说:“A translator must know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of something.”这说明翻译工作者不仅要“博”而且要“专”。翻译的发展方向是越来越专业化,只会泛泛地翻译一般性文件或是只会做礼节性陪同翻译的人,无法满足当前越来越多样化和高要求的翻译市场需求。
5.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负责任、讲诚信。接了翻译任务之后,应严格按工作合同要求,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作;不泄漏客户需要保密的信息和数据,不利用翻译工作之便谋求其他私利。另外,译员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的翻译工作,要慎重对待,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牺牲翻译质量,损害译员乃至行业形象。
6.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在口译工作前后,经常要与客户沟通商议,要与同行合作协调。无论从保证工作质量出发,还是从维护自身利益考虑,交往和沟通能力都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在口译工作日渐受到重视的今天,了解口译工作的特点,明确译员的基本素质要求,有利于针对性地进行译员的教育和培训,也有利于用人单位选择合适的人员承担口译任务。
参考文献:
[1]江伟强.交传在口译交流中的特点[J],管理教育,2008(3).
[2]张吉良.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辩[J],上海科技翻译,2003(1).
[3]李紫凌,刘淑倩,陈洁.论口译员必备的基本素质[J],科教文汇,2012(1).
[4]李承.形式,技巧,认知负荷——小议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的差异[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