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2013-04-29 00:44刘丹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年6期
关键词:抗菌药品报告

刘丹等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范围最广、种类最多的一类药物。大量抗菌药物的应用,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对2009年1月~2012年5月收集并上报的437例抗菌药物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以便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南充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2012年5月各科室自愿呈报的抗菌药物ADR报告表437份。

方法:对437份抗菌药物ADR报告表进行分析评价,按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抗菌药物种类、给药途径、ADR所累及的系统和(或)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转归情况等信息列表统计,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药品分类依据《临床用药须知》[1],ADR所累及的系统和(或)器官类型依据《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2]。

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录入数据,使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ADR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男179例,女258例,经X2检验,女性ADR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ADR的发生率(P<005);年龄43天~88岁,其中≥60岁老年人患者的ADR发生率303%,经X2检验,其ADR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ADR的发生率(P<005)。各年龄段ADR发生率,见表1。

原发疾病分布:原发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如支气管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医源性肺炎257例(5881%),其次是外科术后预防感染用药117例(2677%),消化系统如急性胃肠炎、胆囊炎、胆管感染等39例(892%),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鼻窦炎、咽炎14例(320%),牙周炎、尿路感染、颅内感染等其他感染10例(229%)。

ADR既往史:437例ADR患者中有19例对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

怀疑药品给药途径与ADR构成比:给药途径不同,ADR发生率亦不同。在437例报告中,静滴209例、口服15例,构成比分别为917%、92%,经X2检验,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例数显著高于其他给药途径(P<005)。见表2。

引起ADR的药物种类及分布187例ADR报告中,怀疑药品共涉及9大类32个品种,发生ADR前两位的品种为头孢菌素类药物225例(5149%),氟喹诺酮类85例(1945%),见表3。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分布:将ADR报告中涉及的器官或系統及临床表现编号统计。排序列前3位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分布见表4(其中,由于有些ADR报告同时累及多个系统或器官,所以总例数会超过437例)。见表4。

ADR发生时间、处置及转归情况:在437例报告中,最早1例在静滴开始约2分钟时出现,最迟1例在用药4天后出现;其中在用药当日出现不同程度的ADR 347例(7941%)。当患者出现ADR时,采取立即停药和对症治疗,大部分患者好转(8673%),其他患者治愈(1327%),未出现死亡及后遗症病例。

讨 论

ADR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的关系:从表1分析结果可见,在437例ADR报告中,女性抗菌药物ADR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可能是女性的生理特点及用药时处于月经期、妊娠期、分娩期或哺乳期等特殊阶段所决定的。ADR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在437例ADR报告中,各年龄组的ADR发生率不同,其中>60岁ADR发生率的构成比高达3043%。这与因慢性疾病来我院就医的患者的相对较多有一定的关系。另外,由于老年患者的各脏器功能衰退,对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功能减低等特点,也是老年患者的ADR发生率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老年人用药时,临床医师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尽量做到个体化给药,减少ADR发生。

ADR与用药史关系:重视患者既往药物过敏史,是避免和减少ADR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10例患者有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其中仍有3例选用了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导致患者ADR发生。因此,建议临床用药前一定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尤其是药物过敏史,尽量避免存在交叉过敏药物应的使用,减少此类ADR的发生。

引起ADR的给药途径分析:由表2可知,静脉给药是引发ADR最多的给药方式[3]。原因之一可能是多数ADR报告是来自住院患者,为达到快速治愈目的,住院患者多采用静脉给药方式;另一原因可能由于静脉给药直接进入体循环,无肝脏首关效应,药理作用及ADR均较口服给药迅速强烈。因此,临床用药在选择给药途径时,要考虑药物剂型因素,坚持“能口服就不注射,能注射就不点滴”的用药原则,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ADR与药品类别的关系:从表3分析结果可见,437例ADR报告中,ADR发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主要为β-内酰胺类和氟喹诺酮类61例。其原因:一方面与此二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药物使用频率高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不合理用药也是重要原因,结合本次调查及国内其他医院文献报道[4~7],笔者认为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在外科,外科普遍存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用药疗程长及不合理联用等问题;因此,建议医疗机构严

格按照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要求,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相关职能部门应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不合理用药情况,尤其是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有效干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避免无指征滥用、用药剂量偏大、疗程偏长等现象。

ADR的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分析:由表4可知,本次调查发现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4467%),主要症状为全身各部位的皮疹、瘙痒、红斑疹、局部红肿等,属于药物性变态反应。其原因为临床常用的一些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抗原性,易引发病理性免疫反应;同时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在诊治过程中易被发现。

ADR患者的发生时间与预后的分析:大多数患者(7941%)发生ADR的时间为当日输液过程中,提示医护人员在患者首次输注抗菌药物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437例ADR治愈好转率100%,主要是因为患者的ADR均早期被发现,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因此,为减少ADR对患者的损害,抗菌药物用药后的密切观察、ADR的早期及时发现和处理是关键。

总之,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在临床工作中,为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医务人员应强化合理用药意识,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药品说明书要求,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选用治疗药物并充分重视ADR,加强ADR监测力度,尽可能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S].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2005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WHO国际药物检测合作中心.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8.

4 龚晶淼.502例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42-44.

5 袁晓英.2457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0,7(2):134-136.

6 赵世辉,张聪琴,张兰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147-148.

7 乔军.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9):162-163.

猜你喜欢
抗菌药品报告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拯救了无数人的抗菌制剂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报告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