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鹤
褚衍举,字荐贤,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枣庄市书协名誉主席,研究馆馆员。
幼得其伯父发蒙,习楷书,从而奠定其书法之基础。70年代初,潜心汉碑和简牍研习,从汉隶入手,甚得古朴灵动之致;80年代,又从二王、苏米、王觉斯、于右任书法中汲取精妙,作品更趋严谨深厚,其字严中有活,放而不野,后将隶行融为一体,行中见隶意,隶中窥行韵。
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及国家书法书展书赛,其作品入选全国第四届、五届、六届书法展及《中南海珍藏书法集》、《当代书法家作品邀请展》、《山东书法百家》作品集、《山东皇威杯中国书画名家作品精选》、《山东五十年书法精品集》等。1990年,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举办《褚衍举师生书法展览》;1992年协助策划承办《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并担任书展评委。
十八年前,率队书展动京城
1990年12月11日,北京西长安街北侧,军事博物馆门前,高高耸立的巨幅展示牌上,一行飘逸潇洒的大字格外醒目:“褚衍举师生书法展览”,题书者是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著名诗人、书法家贺敬之。在军人气质十分鲜明的褚衍举照片、简介后面,是一长串男女肖像与简介。无疑,这就是褚衍举师生队伍。在军事博物馆举行如此壮观的师生书法展览,是空前的,而至18年后的今天,也还未曾出现。
在展览开幕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上将、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邵宇等权威人士为之剪彩。参加开幕式的观众是解放军三总部机关干部及中国书法家协会驻会工作人员,其阵势之大、热情之高、赞誉之广,这在书展中也是空前的。
连续五天时间,部队、机关、大专院校等,有组织的及个人前往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欣赏、学习之中,似乎还蕴含着一种情结,即:一名复员军人带领自己培养出来的一支书法队伍在解放军最高艺术殿堂里展览,令人羡慕,值得学习,也值得探索。
许多人在时任中国书协副主席、天津书协主席、后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著名书法家王学仲为该展所作序言前驻足良久,仔细品味其每句每字:“衍举是枣庄第一位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协山东分会理事,枣庄书协副主席,多年潜心于书法艺术,从汉隶入手,早年更究心于汉碑和简牍的研习,涵泳古今、悉心揣摩,甚得古朴灵动之致,近年来又从王觉斯、于右任书法中汲取宽博酣畅之气势,作品更趋深厚、磅礴,严中有活,放而不野,曾多次参加国家及国际书展书赛。更值得嘉许的是,衍举热情坦诚,谦和宽厚,热心培养着一大批莘莘后学。矻矻孳孳、观碑临帖,逐渐形成了这一地方性的书法集体。”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博士生导师、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竟先后参观了两次,之后不胜感慨,亲书一文《七步之内 必有芳草》,多家报纸发表,其文写道:“《褚衍举师生书法展览》在北京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开幕,粗看一过使我感到很是吃惊。150余件作品洋洋洒洒,充盈于宽敞的大厅之内,颇有气势。想不到一个规模建制不大的城市竟然能有如此整齐的书法阵容,从他们师生数人,可以想见枣庄的确是卧虎藏龙,不禁令人肃然起敬。这种莫可言状的感受促使我又专程去看了一次,并号召我的学生去看一看,一定会得到许多启发。”作为与褚衍举师生素昧平生的权威专家发表了行家之见:“衍举先生的行草可谓灵气天成,意足神全,自当是荦荦大者。其高足亦非等闲,总的看来取法较高,路正风雅。在书坛缤纷的烟云中没有取巧、急功的‘捷径,而是扎扎实实从传统过来,而又有自家面目。”“作为一个地区,能够形成这样一个坚强而有实力的群体,确非易事。衍举及其弟子于人欲横流中潜心书艺,多年来定期聚会,以人品与艺术为第一位,淡泊名利,别无他求,委实令人钦敬。”
专家们的热诚鼓励,令褚衍举师生激动不已。尤令褚衍举刻骨铭心的是杨得志总参谋长看过展览后同他的紧紧握手和亲切勉励:“你转业回到地方干得很好,为家乡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带出了一支书法家队伍,只是部队少了位将军书法家。”
身材魁伟的褚衍举竟有几分腼腆,平素就寡言的他此刻只吐出四个字:“谢谢首长!”而他的胸中热潮涌动,久久咀嚼老首长话中的最后五个字:“将军书法家”。
十八年间,冶炼军团誉满神州
曾有七个春秋戎马生涯的褚衍举知晓:“将有儒将,有武将,有大将。儒将者,决胜庙堂者也。武将者,折冲千里者也。大将者,深明天地,兼咨文武者也。”同时深知,杨总长的称赞和肯定也只是老首长对军旅后生的鼓励,自己并不为也不该为“少了位将军书法家”而悔惜,倒应该看到老将军对自己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首先,为将者,当自身过硬、冲锋在前;其次,应带出队伍、普及书法。“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晋京书展结束返回故里后,褚衍举即向弟子们提出了要求:赞扬声中找差距,奋进途中带新人。他要求此次参展的同志既当好学生又当好老师,既当好训练员、又当好教练员,积极主动为培训班代课。
他同几个得意门生,重新梳理旧班,多处开设新班。成年班、少年班,齐头并进;联合班、独立班,分工进行;基础班、跃升班,竞相展开……一时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书法艺术,在铁道游击队的故里如雨后春笋普遍绽放;淳朴、善良、勤劳的鲁南人们,沉浸在浓郁的文房四宝氛围里。作为总指挥的褚衍举尽管“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忙碌,但在他淳厚的神态里,常含欣慰的笑容。
褚衍举在书法艺术上注重普及,更注重提高。他利用晋京书展开拓了师源渠道的优势,派员到各地权威者处深造、学习。同时还争取到“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在家乡枣庄举行。参与策划,全力筹备,积极参展,安排接待等工作。对他率领的书法队伍,是一次难得的练兵、学艺之大好机会,对全市书法艺术的提高又是一次巨大的推动。展览结束,褚衍举这个山东大汉,竟瘦掉了十多斤。而展览组织者及所有参展者无不满意和感激。但是须知,在物欲横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世风下,没有军人的奉献精神,没有将军的公仆作风,没有学者的严谨态度,是很难做好这项全国性工作的。
辛勤的耕耘,总会赢得丰硕的收成。从褚衍举书法培训班走出去的若干学员,在不同的城市里释放着艺术的光华。擅长篆刻、制印的燕守谷,其作品多次获奖,接任其老师褚衍举市书协主席任满后,又在济南泉城安营扎寨;以独特风格饮誉书坛的刘玉鼎又接任了市书协主席,并沿袭老师的办法开班办学,普及书法;曾是褚衍举得意女弟子的任艳梅,在首都北京始之作教员,教授外国小朋友汉语和书法艺术,继尔被中国书法研究院选去院办公室工作,今年又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其真草隶篆作品除多次参展、获奖、出书外,还广为海内外人士所热藏;马德田在市青少年宫任教,是公认的优秀书法教员;邢伟、王飞虎受聘到南方城市传授书法艺术……据不完全统计,褚衍举开班办学已经培养了一千多青少年书法人才,在枣庄市400多人的省、市级会员中,绝大部分是他的学生;“全市60多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有40多位出自他的门下,学生水平之高、人数之多,相当于数个边远省份之和,引起全国书界瞩目,被称之为‘全国鲜见,齐鲁仰视”。(见王功彬文《熔古铸今 厚德载书》)从一个书法人才团队的实力来看,褚衍举无愧是位不是将军的“将军书法家”。
十八年外,军营军风锻根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才,非一蹴而就;成将,非一日之功。少年时的褚衍举就酷爱书法。春节到来,他最快乐的事情是在善写春联的伯父跟前,帮老人家牵纸、磨墨。端详伯父的笔锋,点点儿如桃,撇撇如刀,间架结构,美不胜收。看着伯父写完十几家的春联,好像饱享一顿过年美餐,然后又兴致勃勃挨家挨户看春联。对写得好的,他总要在心里摩划几遍。因为这样,在学校里,他的毛笔字成绩也很突出,10岁时就可以写春联了。
他三年师范毕业时,又应征入伍。军营为他开辟了一块广阔的书法艺术园地。作为文化教员,要写、要画;负责俱乐部工作,要画、要写;书写墙报、标语,他一马当先;绘制红漆巨标,他乐此不疲。也就是在用红漆书写毛主席语录的连续工作中,他学习了一代伟人的光辉思想,研读了毛主席的书法艺术,也提升了自己的书法水平。
此后,无论是军农生产中,还是在泅渡黄河的训练里,或是在工兵坑道的掘进内,他都没忘练习书法。“树枝作笔纸是沙,披星戴月尽挥洒。军营锻铸钢骨架,机枪狼毫皆放花。”褚衍举七载现役,七载耕耘,七载奉献,七载收获。荣获三等功两次、嘉奖多次,连续七年被评为“五好战士”,更有一生受用不尽的军人作风与品格。
回到地方,他无疑是深受欢迎的有用人才。无论在哪里,他都以自己的军人书艺让那里大放光彩;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以自己的军人书艺迎难而进。
1980年,他患肺癌手术,亲友们忧心忡忡,旁观者替他惋惜,可是他厚道的一笑,“没关系!”声轻、意重而行动快捷。他竟不顾医生要求,放弃休息,主动上班。
在完成艺术馆正常工作的同时,挥毫临帖,全神贯注,不舍昼夜,入名帖之境,品高手之巧,集大家之长,成一己之风:古朴灵动,雄浑飘逸,严中有活,放而不野,行中见隶,隶中有行,倍受社会欢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求赐墨宝者络绎不绝,门牌匾号,红白联幛,欣赏收藏等所用,他无不予以满足,有求必应。至于润笔、报酬,他总是付之一笑:“你喜欢,就是对我最好的报酬!”在他内心里,还是军人的宗旨在释放光华。曾向他的生命发起进攻的肺癌魔影,也随之逃遁无踪。
1983年,枣庄市书法家协会诞生,他当选为书协副主席,主持书协工作,竟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又加倍努力提高书艺。同时开班办学,他要在曾活跃着运河支队、铁道游击队的土地上,带出一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书法劲旅来。
而今他如愿以偿,并且捷报频传。
1990年的晋京师生展既是一次检验,又是一次证实;1995年,他当选为枣庄市书协主席同样是一次检验和证实;2008年11月1日,由文化企业家邱波将为他举办的七十岁华诞书法展,还是一次检验和证实。一位将军作家送去的一副贺联是:
来自常人的常人公仆
胜似将军的将军书家
(编辑 刘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