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民
不仅节约优先,而且保护优先,是党的十八大一个重大决策。它同“把推动经济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的决策,是紧密联系的,具有重要的转折性意义。
十八大报告指明,我们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就资源面临的形势来说。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上升到56.7%,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都在快速上升。我国的GDP总量不到世界的10%,能源消费总量已占世界的20%。能源和矿产资源固然可以进口,但也不是无限制的。水资源是不能进口的。全国多年平均缺水量536亿立方米,城镇人口刚刚过半,但657座城市中就有2/3的城市缺水,110座城市严重缺水。解决城市缺水,无非是两条路。一是调水,这自然可以缓解少数城市缺水状况,但无助于缓解全国水资源总量不足矛盾,且易带来其他地区未可预知的生态系统问题。二是超采地下水,但会带来地面沉降及其未可预知的地质灾害问题。全国地下水超采区400多个,超采区面积已达19万平方公里。全国累计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地区达到7.9万平方公里,发生地面沉降的城市超过50个。北京累计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面积占到北京平原面积的1/3。如果我们再不警醒、再不自我约束,仍是不断扩大资源消耗量,今后要面对的,很可能不再是简单的资源短缺问题,而是经济社会的灾难问题了。
就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来说。虽然“十一五”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的减排目标实现了,但全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水污染仍然严重,城市灰霾天气增多,土壤污染面积很大,因环境而起的群体性事件频发。生态已出现系统性退化严重,森林破坏、湿地萎缩、河湖干涸、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和草原退化的情况都很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各种灾害频发,部分国土不仅成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空间,甚至成为动物、植物难以生存、生长的空间。
出现资源约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加之我国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几百年逐步显露的问题,在我国被压缩到几十年集中显现。但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缺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很多地区在推动发展中主要立足于速度,实行速度优先,没有切实确立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没有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从而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分散开发所致。“十一五”规划,提出了节约优先的原则,对限制开发区域提出了保护优先的原则,但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
党的十八大强调提出的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方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十八大报告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自然就包括把这一方针贯彻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编制各类规划、推动各项工作中,都必须遵循这一方针,投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环节,都要坚持这一方针。经济发达地区应当如此,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应当如此。
什么是节约优先?很多人可能认为,单位产出或单位GDP资源消耗强度降低就是节约。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节约,就是省减、限制、约束。资源的节约,一是要降低资源消耗强度,二是要减少或控制资源消费总量。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是全面节约、全过程节约,才是真正贯彻了节约优先。“十一五”规划执行的结果证明,仅仅提出能源消耗强度这一指标是不够的。因为这一指标的缺陷在于,只要加快速度,把GDP这个分母做大,能源消耗强度就可以降下来,但能源消费总量还是控制不住。“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基本完成了,但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却由计划的27亿吨标准煤增加到32.5亿吨标准煤。基于这一认识,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在节约能源方面,既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更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在这里,删除了“十二五”规划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合理”两字。表明了十八大对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决心。
什么是保护优先?就是在开发中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的地位,即放在首位。“十一五”规划将全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对限制开发区域提出要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开发;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提出限制开发、点状发展;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汇总提出限制开发区域要实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鉴于全国环境状况的严峻形势,十八大把保护优先的方针扩展到全国各个地区。这就是说,不仅是限制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也必须实行保护优先,即所有地区都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没有环境保护措施的则不能开发。只有下这个决心,才能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真正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节约优先、保护优先方针能不能贯彻落实,是一块很好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