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建
2003年杭州“5·19”奸杀案发生后,以聂海芬为首的杭州警方办案人员在没有物证和目击证人的情况下,通过“突审”张氏叔侄,获得了该案“无懈可击”的“铁证”。时任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预审大队大队长的聂海芬,此后又在审查勾海峰的犯罪事实时,“未发现”勾可能是“5·19”案真凶的重大线索。
对张高平、张辉叔侄来说,法律最终还给了他们正义,虽然已迟到了十年。十年韶华,天上人间。当事人的十年,老母离世、妻离子散,物是人非、青春散场……有人说,张氏叔侄冤案昭雪,再次印证了佘祥林、赵作海式冤案的办案逻辑和审案思维。可是,2013年的春天,为什么被告人的清白,还得靠“亡者归来”或“真凶浮现”来峰回路转?于是,我们想起了颇具讽刺意味的“神探”。
在真相稀缺的年代,“神探”就走进了神龛;在正义高贵的时代,“青天”才值得去怀念。2006年4月13日,中央电视台第12频道《第一线》栏目推出“浙江神探”系列报道之“无懈可击聂海芬”。节目讲述了“神探”聂海芬参与侦破张氏叔侄案,如何在没有找到任何强奸物证的情况下,通过“突审”,让“惊魂未定”的张氏叔侄交代犯罪事实。而今看来,当年那些找不到的痕迹、物证及DNA鉴定结论,皆是张氏叔侄犯案的反证。没有证据,没有口供,仅凭“神探”的神迹,就断人生死———这究竟是怎样神奇的力量?这究竟是怎样令人齿冷的过程?
“神探”走下神坛,这是非常令人震惊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们会顺藤摸瓜地发问:一者,还有多少人、多少案子,是在此类“神探”的手下,冤案被生生办成了“铁案”?二者,“这本是一起在侦查阶段就可以排除张辉、张高平作案可能的案件”,却一步一步、紧锣密鼓地弄成了“铁证如山”的定案,其间牵涉多少执法环节、需要多少人“组团”来构陷?
聂海芬算是倒下去了,昔日“神探”的荣耀,今日成了黑色的反讽。只是,这未必是值得弹冠相庆的事情。“神探”从来不是自己封号的,在出神入化、神乎其技的历史上,究竟是哪些人、哪些力量、哪些制度,将她推上了顶禮膜拜的神坛?在“神探”的队伍里,聂海芬算是个“例外”吗?
因“破案心切”、权力难受规制,往往“打击”有余、“保护”乏力。于是,“对被告人有利的证据,控方甚至可以不拿出来”。更有一个细节令人浮想联翩:张氏叔侄冤案艰难启动的复查程序,足足走了一年多。其间遭遇了怎样的周折,迄今是谜。
2013年的春天,媒体为我们转述了张高平在法庭上的最后陈述:“虽然你们在座的各位现在是大法官,大检察官,但你们的子孙后代不一定也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他们遇上倒霉事,被屈打成招,你们是什么感受。”十年的历史,当事人选择了“永不原谅”。
也许,只有以制度兜底、彻底告别了“神探”和“青天”,我们才能从这段振聋发聩的话语中,读懂法制中国的现代史,并以史为鉴、以史为镜,真正将中国置于法制与法治的秩序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