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山造城,兰州不能承受之重

2013-04-29 00:44杜冉乐刘林鹏
人民周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国土资源部兰州市兰州

杜冉乐 刘林鹏

受南北山系限制,兰州只能沿黄河谷地发展,最终形成一个东西绵延50公里、南北最窄处只有1.8公里的狭长市区。作为一个河谷地带发展起来的城市,兰州受地形限制,想要地已无地。《兰州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曾指出,“(兰州)主城区发展空间有限、供需矛盾突出”。而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项目,似乎让久困于“两山夹一河”的兰州看到了希望。

彼时,太平洋建设集团首席顾问严介和曾放出豪言,未来6个月时间里将整体平移700多座山,平整土地约25平方公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移山造城”。

700个山头将分批推掉

2012年初,国土资源部出台《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文件指出,从中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和大部分县市地处丘陵山区的国情出发,试点地区可以适当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和荒滩。兰州成为国家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的试点城市。

2012年10月26日,削山造城的大幕拉开。由兰州市政府与太平洋建设集团合作的兰州市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项目开工仪式在城关区青白石举行。

据报道,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项目,是继太平洋建设集团成功参与兰州新区开发建设之后,兰州市政府与之在互利共赢基础上展开的又一次深度合作。开工的城关区青白石街道1号片区项目,东起规划包兰二线(土圈沟),西至盐什公路,南起规划北快速路(砂金坪),北至分水岭(荞麦梁),规划面积约25平方公里,总投资200多亿元,内容包括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土地的征收、转用、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建设。

2012年10月31日,兰州市又与以平山造城而著称的房产巨头广东碧桂园集团正式签约,在城关区包兰铁路以东、大浪沟以西、城关区划界线以南、北环线以北的区域,总面积达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平山造城。

“国土资源部有一个低丘、缓坡、荒滩未利用地的试点,初衷也是为了少占耕地或者不占耕地,国土资源部从这一角度出发,提出了探索未利用的荒山、荒地来搞试点。”兰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李长江称,“国土资源部给了兰州20平方公里的指标,我们是分期分年度来做的,首期只做一部分,太平洋建设集团做的只是4.85平方公里,完全是在国土资源部批复的2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

李长江还表示,有媒体报道说半年要推掉700个山头,其实不是这个概念,都是分批做的,国土资源部规定到2016年做10平方公里,试点是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要求的。

然而,在造城过程中,生态环境本已脆弱的兰州,如何搞好生态建设,备受外界关注。

生态环境本已脆弱

《兰州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曾做了如下描述:兰州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承载力低下,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资源匮乏。据林业部门统计,全市2010年森林覆盖率为12.21%,与全省的13.42%和全国的20.36%差距较大;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12471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96%。同时,由于地形复杂,地质构造运动强烈,断裂、褶皱发育,岩土体破碎,加之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对区内地质环境的影响,使得境内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十分严重,全市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达863处,受威胁人口66.7万人。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建设需求突出。

兰州当地一名学者表示,大规模推山造地对生态肯定会有影响。由于兰州地质结构与地貌特征,如果只是简单地推平或处理肯定会埋下地质隐患,在大规模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有绿色、环保、生态的理念。地方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还要有约束性安排,比如企业开发多少用地,必须种植多少树木等。

黄土湿陷等潜在威胁渐显

2012年底,太平洋建设集团首席顾问严介和描述了未来“兰州新城”的模样:新城将引入黄河水、保留“本身比较漂亮的山体”、开挖人工湖,最终形成一个山水绕城、依山傍水的新兰州。“有湖泊、有河流、有小溪、有沙滩、有湿地、有岛屿,山顶花园城市,非常美。”

权威资料显示,兰州市气候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雨量250-35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1500毫米左右,干旱威胁严重。兰州市水资源具有自产径流贫乏、客水资源较丰富与时空分布不平衡的特征。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27.23亿方,其中,入境水资源量约323.25亿方,可支配多年平均水資源量为23.3亿方。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75亿方,允许可开采量1.59亿方,集中分布于西部和东南的湿润山区和河谷川区,广大黄土丘陵地区地下水贫乏,矿化度高,难以利用。

“这仅是严介和美好的蓝图。”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副所长李丁表示,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对兰州市辖区的水资源利用是有控制的,比如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城市绿化用水以及农业用水,都有一个法律意义的规划。

“兰州人对于生态有切肤的感受,对于绿色有更多的盼望和珍惜。”兰州市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牛铮超讲了一个故事: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兰州人民在全国曾创造了一个奇迹,那就是“背冰上山植树造林”。在没有建刘家峡水库的时候,冬天里黄河在兰州和陕西的一些地区都是封冻的,河面上都可以开汽车,人们把冰凿成方块背到山上,并把它埋到已栽下树苗的树坑里去,利用春季冰融来保证树苗的成活率。现在,兰州南北两座山已基本绿化了。在新一轮发展中,兰州比其他地方更看重绿色,并且已有规划,比如已绿化的山头不能推掉。不仅要有美丽的建筑、美丽的生活,更要有美丽的绿色。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蒙吉军曾公开表示,黄土土质一旦受到人工的干扰,其受力结构发生变化就容易导致崩塌,而这种崩塌的诱发因素之一是降水,所以雨季到来时才是对削山造城的最大考验。

兰州市环保局副调研员吕昭文表示,如果开发不当,削山造城填平沟壑,的确有可能会影响雨季排洪,但只要规划得当,预留出行洪道的空间,就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在吕昭文看来,兰州削山造城最大的风险并不在于诱发地质灾害,而在于湿陷性黄土地貌给未来建筑本身带来的潜在威胁。

兰州周边山丘是典型的湿陷性土层。所谓湿陷性土,是指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李丁表示,项目建成以后也有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黄土的“湿陷”问题,大约平均30米造一个平台,各平台之间会有一个“坡面稳定”的问题,是否会改变自然流域的现状,排洪或泄洪会不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问题,这些在环境评价影响中都是要引起重视的。

猜你喜欢
国土资源部兰州市兰州
兰州市园林绿配置模式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兰州琐记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
国土资源部分布10项行业标准
《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8月起实施
国土资源部正式成立不动产登记局
国土资源部:要让违法用地者“丢帽子降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