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黑客》是一部典型的书信体小说,小说以蓝蓝和马姓作家两个人物之间的信件构建起整篇小说。作者通过两人之间短短数日之内的五封信对发生在他们之间的特殊、非常态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由于采用了书信体小说的叙事模式,小说《黑客》仅仅依靠信件本身就可以完成主要内容的讲述,无需采用传统的文本叙事手段。
一、高度仿真的审美效应
采用书信的方式进行文学创作起源于西方文学,可谓是由来已久。早在古希腊时期,一部分哲学家和思想家就在自己写给亲戚、朋友的信件中大量涉及道德问题,将个人的思想以信件的模式呈现给读者。随着文学的发展,作家们逐渐意识到书信不仅可以成为表情达意的物质载体,还具有文本叙事的功能。进入20世纪,随着电报、手机等通信手段的出现,人们已经不再依赖于传统的书信作为信息沟通的主要渠道,取而代之的是更为便捷的多元化信息沟通方式。尤其是电子传媒手段的普及,使得E-mail成为取代传统书信的最佳选择,这也成为新的话语背景中作家们开展书信体小说创作的首选。小说《黑客》就是由五封电子邮件组成的。
对于绝大多数书信体小说的作者而言,他们或明确否定或模糊否定地指出自己的创作具有非现实的色彩。这样的处理主要是为了使作者本人与小说文本之间“划清界限”,以求使其符合小说的虚构性特征。事实上,作者在极力否定信件真实性的同时却塑造了小说高度仿真的审美效应。
我清楚记得我要走的那天,你带我去城市广场看奔马的雕塑。坐在公交车后排,你无比放肆地说,那匹马拉个车,车轮子像横躺的B,其实是在骂:妈(马)拉个逼。让我笑震了。你网上聊天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形容的,你介绍说这马是城市腾飞的象征,每年的那达慕大会都要在这里举行庆典开幕式。
在蓝蓝写给马姓作家的第一封信中,她详细地回忆了自己和作家的第一次会面。每个细节的描述都仿佛让读者置身其中,不仅看到了在城市广场缠绵的两个爱人,甚至感受到了他们之间浓浓的情义。以至于作家讲出的不符合“文化人”身份的粗话,都让蓝蓝感到那么温馨。这一段描述让读者产生了一种幻想,小说《黑客》讲述的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最能凸显书信体小说具有的“高度仿真的审美效应”在于前后判若两人的马姓作家,在真实生活中,借助信件进行联系的双方往往会有前后差异巨大的认知。作者在小说中借蓝蓝之口描绘的马姓作家不仅符合一般社会中人们的行为逻辑,也契合了小说人物具有的复杂性格特征。
不同人物角色之间的信息沟通以及小说情节的建构都是以信件作为载体来完成的。因此,透过书信表现出的写作者本人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定位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一部小说的成败。众所周知,“书信在写作中应用的价值取向在于以真实的自我面对现实,以成长中的自我观照人生,以企盼的自我展望未来。书信,既是一种内心的独白,又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更是一种心灵的呼唤。”[1]当作者利用书信向读者展示自己的心灵世界时,读者虽然明知所讲述的故事是作者虚构的,信件都是作者自己完成的。却由于书信体裁的特殊性又不得不信服,从而实现了书信体小说高度仿真的审美效应。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书信体小说所具有的高度仿真特性是随着这一体裁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的。在早期的书信体小说中,读者由于从来没见到过这一类型的小说,往往很容易就陷入到作者设定的虚拟真实性中。随着书信体小说的普及和发展,读者的期待视野也不断提升,最终导致书信体小说创作中过度追求仿真导致的“虚伪”,这也直接导致了书信体小说在当代文坛的没落。
二、 叙事主体的独白特质
“书信体小说的问世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叙述形式,同时使小说的人物更加贴近读者, 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其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2]书信体小说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小说文本的对话性特征,一般而言,根据对话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人独白式和多人物对话式。前者的代表作首推书信体小说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在这部小说中为读者描绘了一个沉浸在青春迷茫期的少年,他的内心世界隐藏着无限的苦楚,却又不知道如何去排遣、如何去倾诉。于是,维特用自己的笔写了很多的信,这是一些没有人回复的信。后一类型的书信体小说比较常见,从理查逊的《克拉丽莎》到我们面前的《黑客》。作品中往往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写信人,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我们看到了一个被掩藏、被遮盖的私人世界。
书信体小说是以书信作为基础展现主题的小说体裁,书信语言最为明显的特征在于具有折射性。一方面,透过书信体小说中众多书信的作者能够了解到小说作者试图通过小说表现的思想感情,因此书信作者的语言就成为了折射小说作者思想的媒介;另一方面,书信体小说中不同人物之间的信件往来还可以反映出对方与自己的话语。在不断的交互、折射中,书信体小说叙事主体最为重要的特征——独白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我那么爽快答应你来草原约会,你始料未及吧?或者,你把我当成一个轻浮的女人,喜欢一夜情几夜情什么的。要是这样,你就完全看轻我了。我加你的QQ才一个月,就不远千里上你的床,我想你心里该犯嘀咕才是。你并不知道,我决定鼓足勇气重新加你QQ,就煎熬了自己三个月。你问我从哪得知你的QQ号的。我说是找你的真实粉丝要的。其实不然,你的QQ号就在我心里,哪里用得着去找?!
在蓝蓝写给作家的第二封信中,她用近乎疯狂的喃喃自语向作家描述着自己。从“爽快地答应约会”到“轻浮的女人”,从“喜欢一夜情”到“鼓足勇气重新加你QQ”,蓝蓝笔下的自己仿佛在不同的形象之间迅速地变换着,她的倾诉却是单向度的,没有任何的回应。正是在她的“独白”中,我们看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是一个极度渴望获得偶像爱抚的女人,她有着对于作家本人近乎疯狂的迷恋。小说的作者为了营造出更令读者信服的小说情景,采用了巧妙的叙述方式,以取得情感的真实和人物性格的自然展现。
作为阅读小说文本的读者,他们发现小说中的信件往往并不具有情感、逻辑表达的严密性。尤其是蓝蓝写给作家的五封信中,她一直是在用一种近乎疯狂的口吻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既没有给作家留下回答的空间,也没有留给读者回旋的余地。在小说的结尾,一直没有发出声音的作家终于出现了。他以简洁、干脆、利落的口吻回复了蓝蓝发给自己的多封信件,对于蓝蓝在信中对自己的各种指责、谩骂进行了回击。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作家的形象始终是模糊的,读者对于小说中这一重要人物的了解是以蓝蓝的描述为前提的。因此,当作家的声音出现之后,小说的情节在一瞬间变得复杂起来。
一般意义上的书信体小说往往存在着人物形象单一化的缺陷,读者关注的焦点也主要集中在如何建构小说的情节主线。我们可以将作家的回信视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补叙”,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小说人物的真实性、复杂性。但作者采用的方式依旧是传统意义层面上叙述主体独白的方式,这就实现了书信体小说叙事张力的扩充。当我们回头审视小说叙事的真实性时,也会意识到这种补叙的处理手法也是其他类型小说中较为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这样的处理手法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小说蕴涵的信息量,还可以丰富小说的形象,从而建构起复杂、多变的人物内心世界。
三、 叙事中情节的弱化处理
书信体小说是以小说中不同人物之间的信件来往作为主要内容的,因此,作者对于小说情节的处理多数情况下遵从弱化的原则。一般来说,书信体小说的作者将主要的笔墨用于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尤其是对人物的思维意识层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究。当作者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记录小说中多个人物的情感变化时,他就很难去设计复杂的情节。当然,这并非是承认书信体小说就不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完全是散漫的内心独白来组建完成。我们认为书信体小说在叙事中对于情节的弱化处理仅仅是一种相对的弱化,较之于其他类型的小说而言,作者主要是以对人物性格的描绘和心灵世界的刻画取胜。
在小说《黑客》中,作者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蓝蓝和作家之间的故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蓝蓝写给作家的4封信,从蓝蓝对作家的称呼中读者就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蓝蓝的情感变化。从“马儿”到“操蛋的马儿”,再到“马主席马老师”,曾经的亲昵情愫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爱恨交织的痛苦,最后只剩下形式上的尊重而已。书信体小说具有的情节弱化特征曾经深刻影响了五四文学的发展。“摆脱人身依附的‘五四文人显得格外自由, 写什么、怎样写都由他们自己作决定, 加之所处环境、接受教育和个体性格气质的差异所形成的不同文风, 他们发表、出版的作品便充分地张扬着作者的鲜明个性并挥洒其独有的艺术才情。”[3]
这一点也在小说《黑客》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随着社会自由程度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元素逐渐渗透到了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也造就了中国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倾向。因此,传统小说中注重情节、表现历史主题的审美诉求不再是作者们进行创作时必然的选择。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情感隐藏在小说中的人物上,而书信体小说的存在为作家们隐藏自我真实意愿的表达提供了最佳的方式。读者很难直接从小说《黑客》中看到作者真实的价值判断,而这往往是传统小说中通过情节描述必须达到的审美效果。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仿佛是把判断的权利交给了读者,因此采取了弱化小说情节的处理方式。但我们仍然不难看出作者最为真实的意愿仍旧是对于小说中作家的放纵行为的批判,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是对文学界现状的一种讽刺。
[参考文献]
[1] 倪新琴.书信体在写作中的定位与价值取向[J].文学教育,2008(11).
[2] 刘琼.十八世纪英国书信体小说特征浅谈[J].海外英语,2011(05).
[3] 韩蕊.现代书信体小说创作繁盛成因初探[J].辽宁大学学报,2008(09).
[作者简介]
李玉红(1969— ),女,辽宁大洼人,辽宁省盘锦市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