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教学模式在《资产评估》课程的教学中不利于培养其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而研究性教学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从该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实施途径探讨了如何在这门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资产评估》课程 应用
1 本科《资产评估》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 本科《资产评估》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教学中采用课题研讨或课程设计的方式,以“问题”为起点,将知识传授的过程演变成为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从而将学生自学与教师讲授、教材学习与文献阅读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研究性教学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也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精神。
资产评估存在于商品经济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领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中介性服务。财政部在2012年10月23日发布了《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规划》,从而明确了财政部门管理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的目标以及相关要求。资产评估不仅是用到资产拍卖或转让、企业兼并以及企业清算等,还用于资产的抵押以及担保、财产保险以及股份经营等方面。由于资产评估是一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并重、静态估价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应用性学科,因此,资产评估教学中既应当重视理论讲授,又要重视实践操作。为了在加深学生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时间能力,必须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作用的教学模式,即研究型教学模式。
1.2 本科《资产评估》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一方面,《资产评估》课程的开设学期决定其开展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可行的。众所周知,并不是大学本科所有阶段、所有课程都适合采取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适合针对那些学生已具备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之后的课程,但大四最后一学期主要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即便有课大多数同学都在考公务员、为找工作、进一步深造进行准备,无心与老师配合,也不适合开展研究性教学,所以研究性教学适合在第4~7学期开设的相关课程中展开。《资产评估》是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常在第5或6学期开设,学生之前已先修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统计学、管理学和税法等课程。这就意味着,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管理学基础及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积累,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探索。
另一方面,资产评估非常适合开展研究型教学模式,这主要是由于其研究的对象具有广泛性。资产评估课程的研究对象除了涉及估价活动以及内在规律外,小至评估的定义、特征、功能作用以及评估的对象、价值等基本理论知识,大到资产评估的实务操作风险管理、法律责任、职业道德以及行业管理等。这些独立的多样的研究对象是其他相关学科无法替代的,此外,还可以将资产评估划分为若干分支:第一,根据研究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分为资产评估理论研究、实务研究以及管理研究等;第二,根据资产类型可以分为机器设备评估、房地产评估、流动资产评估以及企业价值评估等资产类评估领域。虽然《资产评估》课程没有深奥难懂的理论模型,又没有复杂的推导过程,但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发展性,《资产评估》课程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可以对其采用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形成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从而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本科《资产评估》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的途径
2.1 课前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 采取小班化教学,控制学生人数在35人左右。首先,由学生自由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再对小组进行调整。为了保证同一小组的学生存在差异性而小组之间差异性不太大,在各个研究小组中,要有成绩高低、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不同的同学。根据班级人数共组建6个学习小组,每组5~6人,各组组长由小组成员推举产生,由组长合理协调安排各成员的任务分工。
2.2 课前调研,确定研究专题 在实施《资产评估》课堂研究性教学前,教师首先应了解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动态,调研分析业界的热点研究问题,然后了解学生对于业界问题的认识水平以及所关心的问题,再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行业热点问题,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在对资产评估业界及学生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研究专题。专题的选择一要针对当前资产评估业界的热点和重难点问题;二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比如,讲到资产评估实务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六个专题教学:机器设备评估、房地产评估、金融资产评估、无形资产评估、流动资产评估、资源性资产评估等,每一个专题引导学生了解各行业的基本概况和发展现状,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采用专题教学,可以深化资产评估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教学深度;优化《资产评估》课程的教学体系,更好地与实践相衔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从较单一的理论了解上升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次。
2.3 学生预习相关专题知识 研究性教学就是要实现教学前移,教师应在课前提前公布研究专题,在教学研讨前让各组学生自主搜集资料,或教师将资料提前发放给学生阅读,由学生通过阅读提出问题或教师布置思考题,使学生课前就对所要讲授的专题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克服完全依赖教师讲课的被动状态。学生提前预习有关知识,也能将存在的疑惑反馈给教师,有助于教师课堂上有的放矢。
2.4 专题授课,学生研讨学习 教师要将研究性教学模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针对每个专题可以组织各组学生进行研讨,深入探讨部分资产评估重点、热点问题或者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内容。研讨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每个小组各抒己见。研讨不是对现成答案的讨论,而是对资产评估行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还可以通过模拟资产评估行业实际情况,锻炼学生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2.5 课堂教学点评 任课教师应在每一个研究性教学专题结束时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及时总结,对学生讨论中好的方面予以表扬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希望。此外,教师也应当总结每次研究性教学的经验,分析其中的成功与不足,改进不足并坚持成功的经验,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
2.6 课后提交相关专题的文献综述、研究报告或课程论文 研究性教学模式不仅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时间之内,它也是开放式教学,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继续指导学生的学习,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指明继续探究的方向。结合《资产评估》的教学进度,在学习完相关专题之后,可以先让各小组学生做相关专题的文献综述,通过文献综述由学生自己提出选题,也可以在师生交流探讨的基础上确定选题,然后进行深入研究,完成研究报告或课程论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文献,也可以提高其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毕业论文奠定了基础。
3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3.1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 《资产评估》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采用启发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研究型教学模式的主体,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将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在研究式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是一个贯穿始终的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而学生是在预习的基础上,将探讨的问题与教师的提示相结合,而不再是简单的听或记,最终达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目的。
3.2 改革成绩评定方式 在学生的成绩评定上,研究性教学模式不是一次客观性考试能够决定的终结性评价,而是基于学生能力基础的评价。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评价学生的成绩:将学生的成绩分为三块,平时成绩即学生出勤、平时课堂表现以及课程作业完成情况等占20%,课程论文的成绩占20%,而期末卷面成绩占60%,以此计算出来的总成绩作为学生的综合成绩。因此,学生的成绩取决于整个学习过程,除了能够反映掌握知识程度外,还能反映其研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化林.应用创新型资产评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会计之友,2011(7)中.
[2]刘智运,刘红英.研究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0(7).
[3]顾沛.把握研究性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7).
[4]白福臣,尹萌.研究型教学模式及其推广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9(6).
作者简介:周君(1969-),女,四川射洪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公司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