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政治领袖的讲述

2013-04-29 00:44:03修思禹
英才 2013年7期
关键词:基辛格领带卡特

修思禹

冷战期间,中国和苏联在发生一系列外交、军事上的对立后,曾经的亲密盟友关系急转直下,甚至降到冰点。

1969年,中苏双方在黑龙江的珍宝岛和新疆的铁列克提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很多西方观察家认为两国开战在所难免。就在两国对垒之时,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代表美国政府与苏联高级外交官密商后得知,苏联正准备用核武器摧毁中国的一些战略要地。

当时,美国与中国也同样处于水火难容的境界,苏联人先把这个消息披露给美国,也是在测试美国的反应。令苏联人意外的是,得知这个消息后,美国毅然站在了中国这一边,并向苏联发出了强硬的警告,制止了苏联进一步的军事行动,一场已经硝烟弥漫的战争及时得到缓解。这也为后来的尼克松访华埋下了伏笔。

知道这些历史细节的中国人并不多。2009年,86岁的基辛格第一次面对媒体披露这些细节,这令采访他的央视主持人杨锐倍感兴奋。

时至今日,杨锐向我讲述这个故事时,仍然会不经意提高语调。对于第一次见面的基辛格,他没有丝毫的陌生感,“我之前就很欣赏他,看过他的很多书与资料。”

从两个人的合影中,我可以猜到那是一次愉快的访谈。乌黑头发的杨锐侧着脸向满头银发的基辛格,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他的一只手亲密地搭在基辛格的肩上,就像是要与一位老朋友分别。而两个人一红一蓝的领带,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也在那次采访中,基辛格善意地提醒杨锐,华盛顿特区里有条不成文的规定,政府官员不系红色领带,都愿意戴蓝色领带。因为冷战让美国人讨厌红色。

“基辛格博士现在虽然远离了美国的政治中心,但一直没有放弃对中美关系的思考,更没有放弃呼吁美国决策者正视中国存在的重要性。”

与基辛格的一见如故,让杨锐对这个思路敏捷的耄耋老人充满敬意。但他也再一次清醒地认识到,美国在与中国的外交政策上,永远会保持着自己的优势与价值观。

作为央视主持人,杨锐有很多机会与国际政坛名人对话,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英国首相布莱尔、葡萄牙总统桑帕约、芬兰总统哈罗宁、约旦国王阿卜杜勒、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菲律宾总统拉莫斯,联合国秘书长加利……都曾接受过他的访问。这些经历也让他对国际政治有了更理智、更全面的认识。

2012年12月,杨锐在一个国际论坛上见到了美国前总统卡特,他讲的一个历史细节,又一次让杨锐震惊。

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特别要求与卡特单独会晤半小时,只带翻译。一落座,邓小平便说:“我们要用武力教训越南的霸权主义”。卡特一愣,问道:“可不可以不打?”邓小平回答:“中国决心已定。”卡特说:“那好吧,希望速战速决。”当时苏联驻美国大使听说了卡特与邓小平密谈后,就费尽心思探听谈话的内容,直至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才恍然大悟。

教科书上的东西总是不完整的。倾听历史的亲历者或者见证者还原事实真相,让杨锐感觉自己在穿越,也一次又一次深刻感悟到国际政治的凶险。他总结说,“我认为国家利益要以长远的现实眼光去衡量,绝不能戴着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以冷战的心态搞零和博弈。特别是中美关系,如果处理得当两国都能受惠”。

猜你喜欢
基辛格领带卡特
百岁基辛格
环球人物(2023年10期)2023-05-30 10:48:04
卡特智讽记者
快乐语文(2021年34期)2022-01-18 06:03:54
亨利·基辛格谈美国为何在阿富汗失败
英语文摘(2021年11期)2021-12-31 03:25:22
目眩神迷的色彩表达——贝尔纳·卡特林
少儿美术(2019年3期)2019-12-14 08:02:52
安吉拉·卡特:重返灰姑娘的故事
打领带的“喵星人”
快乐语文(2018年27期)2018-10-20 07:17:24
领带的问题
勇于自嘲的美国总统卡特
中学生(2016年8期)2016-03-01 03:45:06
领带折纸心
基辛格的“政治遗嘱”
公务员文萃(2013年5期)2013-03-11 16: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