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动力依旧难寻

2013-04-29 00:44
大学生 2013年7期
关键词:奥巴马技能教育

在我的印象里,这一天不少美国同学会打开电脑,收听总统的演讲。经历无数政治演讲磨练的总统和他的团队往往将这场演说打造成激情和务实结合的演说,文采斐然,号召力惊人,常常每隔几分钟就被台下议员的掌声打断。不得不说,这是美国人打造国民团结的绝佳时刻。教育、医疗、财政、就业、外交,林林总总,政治家在讲述宏大议题的同时又以平实的语言触及每一个民众的日常生活,让人感到总统似乎面对面和自己交流。也无怪乎,这场演说的英文名就是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一场国家团结的演说。

如果说前几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总统的角色更像是一个救火队长,在艰难苦困中给予民众希望,那今年,在初步渡过危机,但经济仍然疲弱徘徊的情况下,巨大的不确定性笼罩着整个演讲。人们追问这个国家的前景,不断探寻新的经济增长来源。但悬在头上的,近有1万亿的强制开支削减和债务上限到期,远有不断攀升的外债和疲弱的经济复苏。很少有人能清晰地看到未来的走向。人们期待总统给出解答,但又没有人完全相信他的计划是万灵药。这点上,金融市场是最好的感应器。在总统讲话当天,美国股市几大市场成交较小,股指上下波动不到1%,投资者都在静静地观望。

他的演讲给予了人民清晰的答案吗?在寻求新的增长点上,美国人似乎依然处于迷茫的状态。

技能教育的缺失——迷茫依旧蔓延

奥巴马在演讲中以排比句谈到:“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应该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们怎样为这个国家吸引更多的就业岗位?我们怎样让自己的民众有必备的技能以得到这些工作?我们怎样保证勤奋的工作能带来体面的生活?”就业,就业,还是就业。超过7%的失业率让美国着急。失去就业,就无法促进消费,照顾家庭,对整个国家经济都是沉重打击。

但奥巴马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案?已经进入后资本主义时代的美国表面上安宁平和,但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却是不争的事实。美国梦的一个内涵就是有自己的房子、车子,生活在一个安静的小镇。在美国有大量这样的中产阶级聚集地。富裕人群从拥挤的城市中离开、入住郊区,白天前往市镇上班,晚上回到社区。社区附近就是大型连锁超市,周末全家购物,郊游。典型的美国中产生活背后是制造业的空心化,再也没有烟尘滚滚的工厂和成排的流水线。但这也意味着那些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美国人失去了起步的蓝领工作,而高端的服务业、金融业、制造业对他们来说却高不可攀。这样失衡的工业服务业布局成为了贫富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奥巴马这样说道:“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使得美国成为吸引新工作岗位和制造业的磁石。”同时他提到卡特彼勒、福特、英特尔以及苹果都将越来越多的生产线从日本、墨西哥、中国等地搬回了美国本土,并创造50万新的工作岗位。这是奥巴马制造业回流的核心步骤之一。

但这样的趋势能持续吗?面临着较低的国际劳动力成本,更方便的运输条件,在海外设厂早已经是大势所趋,千千万万的工作即使能暂时在政治压力和补贴的刺激下回流,也难以改变制造业空心化的趋势。总统知道这一点,他的幕僚知道这一点,企业家也心知肚明。所以要长远改变工作岗位流失的局面,只有两种方法:第一,提高教育质量,让工人成为高技能劳工从而适应高技术岗位。第二,让新技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二者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如果我们纵览全篇演说,不难看出教育的重要性。然而教育毕竟是一项长期措施,效果要十多年才能显现。而这次奥巴马对教育的论述并不能让人满意。在对教育洋洋洒洒的陈述中,最大的创新处,也最让媒体广泛关注的亮点竟然是学前教育。固然这体现了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但针对4岁孩子的大量资源投入看起来却更像杯水车薪。而教育产业如此发达的美国,就奥巴马引用的数据来看,美国家庭每周的幼儿园教育花费就高达数百美元。和虚高的医疗服务价格一样,看似完备、高级的服务却严重拖垮了家庭的经济,抽取了大量的资源。应对这样的虚高不是去改善市场条件,反而增加补助,这就像瞄错了靶子。

真正的问题在于技能教育的缺失。大量年轻人课堂上所学的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奥巴马明显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特别在演讲中提到了德国的技能学校使得高中毕业生一出校门就和企业相对接。他更提到在纽约一些地区已经实行了企业、高中、学生的合作制,使得学生毕业后拥有相应的技能,立即就能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制造业空心化是企业主动撤离的后果,也是缺乏相应技能工人所带来的产物。每年在美国的贫困地区有大量的高中辍学者。由于贫困他们难以承担高等教育的费用。由于缺乏相应的低技能工作,他们无处可去,常常加入黑帮和犯罪组织,或陷入长期贫困。在我就读的大学的周边社区,工作流失情况严重,不少少数族裔青年只能在街头游荡,枪击、犯罪案件层出不穷。这正是缺乏工业反哺的社区不断衰败的一个集中体现。相比之下,在中国由于大量的中低技能岗位存在,提供了年轻人一个职业起点。这未尝不是发展中国家的优势之一。

3D打印——高端技术能救美国吗

既然低端工作是注定要失去的,那就只能向高端前进。但技术进步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确定性。没有人可以预料下一个爆发点在哪里。这一次,奥巴马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和3D打印技术。他提到,3D打印有潜力革新整个制造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奥巴马宣布联邦政府资助了数间新的3D工厂,希望能成为新的增长点。同时,大量的补贴投向了美国的新能源领域。

但同样,这些措施在效果上有着巨大的不确定性。3D打印目前产值仍然有限,还没能推进到实用化、大规模应用的阶段。也只有少数几间小型公司在从事相应的研究制造。新能源方面,在表面的进步之下是美国人巨大的人均能耗。虽然高企的石油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但大排量汽车依然是主流。联邦政府的措施能在多大范围内推动技术革新依然存疑,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对风险投资和技术专利的保护是切实完善的。他们平整了技术发展的土壤,等待技术开花结果。但这样的等待将有多漫长,是否可行,依然要等待时间来证明。

联邦政府能做的最直接工作大概是翻新美国陈旧的基础设施。美国的铁路系统较为落后,不但速度较慢,价格也高。市内轨道系统上跑的也往往都是运行了数十年的机车。不少社区的交通道路系统年久失修。奥巴马在演讲中就提到了超过7万座失修的桥梁急需修复。在美国生活时,我们常常深入到一些城市的边缘地带,被其残破的基础设施所震惊。坑洼的道路、失明的路灯、缺乏警察巡逻的道路成为了犯罪猖獗的地带。一些贫困地区缺乏公交路线,使得居民无法外出就业,造成了进一步的恶性循环。

这和美国的政治体制不无关系。联邦政府在某地区投入资金涉及到广泛的利益交换。作为援助行动这些措施往往需要国会授权,同时动用纳税人资金。获得利益的地区常常要和其他地区进行交换,在一些政策上支持对方议员从而换取援助。有政治学家评论到,巨大的分权使得有时候美国看起来就像是50个国家。这使得整个体系极为复杂,运行低效。在保证了州际之间的平等同时,也造成了基础设施投资的低下。另外,很多的维修、改进基金都是由当地房产税等税种保障的。贫困的地区常常无法支付,也就导致了恶性循环,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高铁修建议案迟迟不能通过,之前提出的数十亿美金的草案也被反复拦下,美国希望通过基建来拉动增长,这条道路依然道阻且长。

从以上对奥巴马措施的分析可以看到,说的往往比做的容易得多。大多数人对演说细细推敲后不难发现其中掩盖了大量难以克服的挑战。激情和现实相去甚远,使得大多数选民也出现了审美疲劳。于是,根据各大电视网络的调查,这场演说获得的观众评分是自1993年有统计以来的倒数第二。有趣的是倒数第一由同样是民主党的总统克林顿在2000年创造的。

美国的增长在表面的有所起色之下依然是疲弱的内核。这或许会对全球经济复苏造成较大的拖累。奥巴马也难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找到夺目的亮点。也因此,激情澎湃的演讲下是巨大的不确定性和举国上下的方向感迷失。如果说有什么趋势性现象值得让人思索的话,那无疑就是联邦政府的作用和权力在这几年越来越大。私人部门的负债率大幅下降之后,大部分都转移到了美国政府身上。奥巴马的言论也透露出了大政府的倾向,显示出向左转的趋势。这对美国意味着什么依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寻找新的增长动力路上,美国还在艰难地前行。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助理)

责任编辑:张婷

猜你喜欢
奥巴马技能教育
高级技能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奥巴马一家的总统假期
画唇技能轻松
奥巴马巧为三人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