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龙 乔楠
摘 要:电力工业是我国的基本产业之一,其中,高压输电线路作为国家电网的骨干网架,它连接着各个区域电网,在电力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并且,本文主要阐述我国高压输电线路的发展状况、故障定位技术以及应用领域。
关键词:电力系统 高压输电线路 故障定位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a)-0148-01
我国的电力负荷在电力系统中出现了分布不均匀现象,例如电力负荷最多是在东部地区,最少则是在西部地区。所以,需要建立水电基地在能源中心,再将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电力负荷较多的地区,从而根本上解决电力负荷不均的问题。然而如果想要进行跨区域,远距离输送大容量的电力,就要使用拥有能够远距离输送大容量电力这种功能的高压输电技术,并且这样可以减少线路走廊的搭建,对建立坚强的电力系统有很大帮助。所以我国电网的主网架选用高压线路时非常有必要的。
1 我国高压输电线路的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的高压输电线路是以220 kV、330 kV、500 kV的交流输电和几条 500 kV的直流输电线路共同组成骨干网架的。其中,各个大区域电网之间联网线路达到“三交三直”6条联网线路。而且,交流高压输电线路具有输送容量大、送电距离长、线路损耗低以及联网能力强等优点。所以,通过交流高压同步联网,可以大大缩短电网间的电气距离,从而提高稳定维持的水平。
2 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可靠性进行研究
随着我国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可靠性已经成为影响整个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技术主要被应用于远距离大功率输电场合中,所以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因此,为了提高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可靠性,可以注意以下几方面。
(1)加强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可靠性的管理,建造以可靠性管理为中心的直流输电线路系统。并且,还要建立全面的可靠性管理体系,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直流系统的管理流程,从而保证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可靠性指标达到稳步增长。
(2)整修系统是造成能量利用率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我们应当从技术和管理这两个方面下手,逐步减少系统修复的时间,以科学合理地先进技术来进行有效的维修措施,这样可以提高整个电力系统能量的最大利用率。
(3)由于某些人为原因而引起的直流系统停运状况,我们应当不断的培训运行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运行人员熟悉掌握运行流程,掌握好运行管理的各项制度,同时,还要在整个电力系统工作的时候,对其所要引起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
(4)对一些需要在线运行的薄弱环节大力度加强监视工作,要制定出一系列相关的管理方法来保护运行实践中设备,要做到提前发现问题,及时修复问题,这样可以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3 分析高压输电线路的故障定位技术
高压输电线路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承担着输送电能的重任,因此很容易会出现故障,如果进行人工查找故障,又过于繁琐。所以,故障定位技术就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这样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微机保护和故障录波装置也被不断地开发与应用,这样可以加快故障测距的实用化和准确化。其中,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技术可以分为阻抗法和行波法两种。
3.1 阻抗法的基本原理
如果发生接地故障的F点在距离母线M处L公里的话,那么Rf就是故障點的接地电阻,所以测量的母线M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公式就是:Um=Z1Im+RfIf,两侧的故障电流之和就是:If=Im+In,M端测量阻抗为:Zc=U/Im=Z1+kRf。其中,其中,如果使用代数法,那么测量得出在故障时候工频电压的电流量,然后再进行分析计算,最后求出故障点的距离。如果使用微积分方程法,则根据三相输电线路的微分方程,然后利用线路两端电的流电压量进行故障定位。
3.2 行波法是根据行波理论,通过行波进行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可分为A、B、C、D这四种方法
(1)A型定位原理是利用故障点产生的行波,根据测量点到故障点来回往返一次的时间及行波波速来确定故障点距离的。而且这一原理的定位装置也非常简单,不要求与线路对端进行通信联系。
(2)B型定位原理利用故障点产生的行波到达线路两端的时间来实现故障定位。
(3)C型定位原理在故障发生后由装置发射高压高频脉冲信号,根据高频脉冲从装置到故障点往返时间来进行定位。
(4)D型故障测距是利用重合闸的单端电流行波进行的,其中,单端电流行波的故障测距不仅可以由因故障扰动而在故障点产生的暂态行波构成,也可以由线路开关合闸于故障线路所产生的暂态行波构成,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补救因故障发生在电压初始角为零时造成的测距失败。
4 结语
由于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电力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电力系统领域被广泛利用与发展。而且企业的管理层应当规范电力制度,全面了解电力系统中高压输电线路的利与弊,不断改善电力系统中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使电力系统从单一设备转向规范合理化的系统。
参考文献
[1] 王秀丽.新型交流输电技术现状与展望[J].中国电力,2003.
[2] 聂焕玲.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测试[J].陕西煤炭,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