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木鱼
前段时间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加入借钱大军,导致普通民众去银行取不出钱来,一时间,无钱在手导致人心惶惶。实际上,因钱荒而心慌,大可不必。钱荒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自货币有记载以来,从早期的实物、粮食、黄金、铜钱、纸币,到明清时期的白银和制钱,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钱荒。
秦始皇驾崩前一年统一货币,推行“秦半两”,虽然消灭了六国货币的残余影响,但由于货币供给不能满足需要,出现“物贱钱贵”的局面,农民和手工业者受到伤害,以致经济萧条。
西汉的灭亡和王莽关系很大。王莽篡位后,实行黄金资源国有化,民间丧失了货币财富,而政府的货币供给不足以填补民间货币的缺失,直接导致农民破产。王莽死后,国库里留下大量的黄金。
建立在亡隋废墟之上的唐朝是一个强盛的王朝,唐初实行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实物与铜钱通用,适合当时小额商品交易的需要。但随着经济的复苏,绢帛作为货币因体大物重、不便分割、难于运输储藏的缺点日益明显,铜钱的需求日盛,而唐朝的官营铸币无力满足,引发了严重的铜钱私铸滥铸,使唐政府大伤脑筋。虽然唐朝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由于坚守落后的钱帛兼行的货币制,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宋朝钱荒更加频繁,有记载的如宋仁宗庆历年间,江淮钱荒;神宗熙宁年间,两浙钱荒;哲宗元祐年间,浙中钱荒尤甚;南宋初期,“物贵而钱少”,后期更“钱荒物贵,市井萧条”。常常是老百姓一觉醒来,忽然发现“绝无一文小钱,在市行用”——市面上几乎找不到一枚铜钱流通了,用着用着就不知流到哪里去了。
有这么一则故事,说秦桧去理发,打理完毕,秦桧拿出五钱给理发师说“不用找啦”。理发师正要谢,秦桧低声说:“千万不要对外头说,宫里传出密旨来,我们现在用的货币,过几天就不用了,还不如早点用出去。”一传十,十传百,现钱如火山爆发一般喷向市面,钱荒就这么解决了,到底是奸臣秦桧。
宋朝钱荒,有人认为是铜钱外流造成的,宋朝经济发达,保值性良好的宋钱地位类似今天的美元。虽然北宋有交子,南宋叫会子等纸币,但因其贬值迅速,不少人还是热衷储存铜钱,甚至毁钱铸器,致使流通领域货币短缺。为此,宋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钱禁”的措施,如禁止商人携带铜钱出境贸易,禁止民间私自毁钱铸器,措施有点像今天的楼市限购令?当然,以宋朝松弛的法纪,这样的法令肯定是无法执行的。
到了元朝,干脆禁止民间使用金银甚至铜钱,一律使用纸币。当然,使用纸币就难免超发,发得无法收拾了就用新钞替代,最后钞票毛得没人用了,全社会又回到了货货交易的状态,不得已又重新起用铜板和金银。绕了个大圈子,还是回到起点。
明中后期,朝廷收缴的赋税开始折成白银,中国逐步确立了银两制,进入“白银时代”,不出所料,明末又出现了银荒。明朝白银大部分仰仗海外进口,恰在此时,欧洲发生了史称“郁金香危机”的金融危机,日本也闭关锁国,明末又因辽东战事耗银巨大,国库日空,加上天灾人祸,明朝终至灭亡。
清朝前中期则始终没有摆脱钱荒的状态,“铜币供给严重不足,导致钱价长期居高不下”。有人做过考证,清朝人均铜钱拥有量,顺治八年时只有1.4枚,康熙元年发展到3.7枚,康熙六十年有4.3枚,雍正十年时是6.4枚,直到乾隆时才高达19.1枚。民间始有民谣“乾隆宝,增寿考;乾隆钱,万万年”。
中国古代的货币体系虽历经不同时期的变化,但始终难以形成较为稳定的货币体系。随着现代社会货币制度的健全、管理方式的精进,今日之钱荒与古代钱荒实有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