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广播 同谋发展

2013-04-29 00:49:26王珮宁黎黎
中国广播 2013年7期
关键词:联盟共享协作

王珮 宁黎黎

摘 要:2013中国广播联盟理事会暨新闻协作年会讨论通过了《转作风、接地气、记录美丽中国行动倡议书》及24家电台关于加入中国广播联盟的申请书,目前,中国广播联盟已拥有成员台210家。会议就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在应急广播、对农广播、新媒体合作等领域创新合作机制,建设中国广播开放平台,在全媒体开放的平台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进一步提升广播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广播 联盟 协作 共享 新媒体 应急

【中图分类号】G229 【文献标识码】D

2013中国广播联盟理事会暨新闻协作年会5月27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书记安思国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国59家电台、三家商业网站的近200名代表与会交流成果,共商广播发展大计。会上,与会联盟成员台代表讨论通过了《转作风、接地气、记录美丽中国行动倡议书》及24家电台关于加入中国广播联盟的申请。至此,中国广播联盟已拥有成员台210家。

中央电台副总编辑姜海清,新疆电台台长姚兰,广西电台台长李德刚,中央电台新闻节目中心主任蔡小林,中央电台综艺节目中心主任、央广新媒体董事长李涛,中央电台社教中心主任毛才桃,中央电台财经节目中心副主任、央广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军,中国广播联盟秘书长伍劲松,爱奇艺公司副总裁段有桥等分别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中央电台副总编辑史敏主持开幕式并总结。

凝聚广播情 相约中国梦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中国广播联盟2012年的工作。他说,积极推动中国广播共兴共荣,在新时期重塑广播的影响力是广播人最真实、最热烈的梦想!过去一年,中国广播联盟始终坚守“合作、共赢、发展”的宗旨,深化改革、完善职能、稳步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全国百家电台携手,“走转改”形成长效机制。2012年5月7日~14日,中国广播联盟开展了“全国百家电台携手走转改——‘我们在基层”活动,报道团分三路向山西太行山区、四川地震灾区和贵州民族地区进发,以行进的方式在三地发回大量扎根基层、贴近实际的报道,并通过中国广播联盟节目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强大的规模宣传。这种报道活动无论是方式、规模还是传播手段,均为国内媒体首创。在中国广播联盟各成员台的大力支持下,中央电台从去年至今持续推出了“倾听”系列“走转改”采访活动,形成了广播“走转改”的长效机制。

二是合力攻坚多场战役,奏响时代强音。王求说,重大新闻战役是对新闻媒体竞争力、影响力的高度检阅。无论是党的十八大、伦敦奥运会,还是全国两会、芦山地震,中国广播联盟各成员台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广播优势,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进一步提高了广播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引导力。比如伦敦奥运报道,这是中国广播联盟首次组织联合境外报道,不仅圆满完成了奥运报道任务,还创下了中央电台境外重大活动报道的发稿之最,充分体现了集团作战、合力报道的宣传优势。通过合力攻坚多场重大“战役”,中国广播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各级广播电台的协作更为紧密和谐,中国广播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三是加强资源整合,进一步夯实合作基础。王求强调,中国广播联盟肩负的使命之一是通过资源共享、资源整合的方式,把全国的广播电台团结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共同应对竞合时代规模化的媒体竞争。目前,包括中国广播联盟节目共享平台、中国广播联盟官方网站、《中国广播报》、《中国广播》杂志以及中国之声《直播中国》栏目等五大共享平台运转顺畅,所有成员台均可无偿共享新闻信息资源。同时,节目共享平台不断升级完善,不断充实内容,简化使用流程。节目共享平台对各成员台的业务交流、合作发挥着关键作用,既节约了各成员台的报道成本,又可增强各成员台的媒体竞争力。

回首过去,通过全国广播人的共同努力,中国广播联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合作新模式,创造出骄人的成绩。然而,面对新的社会时代要求和新的媒体竞争态势,广播如何进一步转型求变?广播界如何进一步精诚协作?对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提出了三点建议。

中国梦,是广播发展的精神动力。王求说,“中国梦”不是简单的口号,它是一面精神旗帜,引导着改革开放的宏观大局,影响着百姓柴米油盐的平凡生活。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广播人更应深刻理解“中国梦”内涵,肩负起引导正面舆论、传递正能量的职责,承担起国家、社会、公众赋予的责任,不负于“社会发展的瞭望者,时代进步的推动者”的媒体使命。同时,广播只有把自身做大做强,事业产业协调发展,才能赢得应有的地位和尊重,才能更有力地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

“走转改”,是广播创新的活力源泉。随着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媒体责任日益重大,通过“走转改”重新认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不仅是广播媒体赢得公信力、影响力的关键,更成为广播媒体进一步改革创新、焕发活力的力量源泉。王求认为,广播人应进一步创新“走转改”思路,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突出媒体特色,不断加强深入基层、贴近生活的报道方针,传承实事求是的优良文风,恪守主流媒体的责任和品格,走出好精神,转出好作风,改出好作品,以昂扬向上的基调书写民族梦想。广播界应把深化“走转改”活动作为长期任务,通过机制和方法的不断创新,推动活动常态开展、长期开展、扎实开展,充分体现当代广播人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

新媒体,是广播改革的重要方向。随着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当今社会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只要拥有一部移动终端,每一个人随时随地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应用的出现,打破了广播媒体单向线性传播的规律,已经成为传统广播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阵地。新媒体环境下,王求建议,广播人应牢固树立新媒体意识,强化新媒体应用,在关注社会热点时,要创新传播方式,重视和善于运用新媒体,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王求在致辞中强调了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为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党的文化事业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广播电视,如果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所作为,唯有改革发展这条路可寻。无论今后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如何推进,广播人都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的道路,让这个具有近百年历史的传统媒体在中国大地上长青不老、声震长空。

应急广播 大有可为

中央电台副总编辑姜海清介绍了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规划情况,并以芦山应急电台的成功实践为例,探讨了国家应急广播中四级联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国家应急广播体系是指围绕应急广播而构建的、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由国家决策机构统一指挥的广播应对体系。它由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应急预案、保障系统和技术系统等部分构成,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中承担应急信息预警、发布的重要职责。2012年底,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立,如今已进入国家发改委评审阶段。姜海清介绍,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在国家应急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省(区)、市、县各级广电部门设置相应的地方应急广播中心。建成后的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将建立起“纵向一条线(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各省市县应急广播中心),横向一个面(应急广播中心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其他媒体等合作)的应急信息流通途径。在突发公共事件来临时,在中央统一指挥下,按照《国家应急广播预案》,启动相应的报道级别,分类分级处理。在发生特别重大的影响全局的突发公共事件时,地方广播电台须转播中央广播节目,做到全国一个声音。

根据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运作模式是:战时应急——遇突发公共事件,按上级指令,根据应急等级转入应急播出;平时服务——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分析和研判工作,承担公共信息服务职责;平战结合——一般播出与应急播出相结合、常态工作与非常态工作相结合。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中央电台迅速紧急启动应急报道机制,在芦山震区试验开播“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芦山应急电台实行四级电台联办、前后方协同制作播出、台网互动的运行模式。姜海清解释,四级电台联办是指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四川人民广播电台、雅安广播电台、芦山广播电台联合开办。设有《抗震救灾信息速报》《芦山政府时间》《救援医生告诉你》《记者亲历》《心与心的对话》等栏目,以播出当地受众需要的权威公告类、行动指导类、知识普及类、心灵抚慰类、人际交流通信类信息为主。姜海清说,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成为震后当地居民和外来救援者获取抗震救灾信息的主渠道;吸引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四川卫视、武汉电视台、广州电台、南宁电台、芦山县广播电视等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众多网友和听众留言,给予芦山应急电台高度评价。

姜海清肯定了四级联动方式的重要意义。首先,从信息资源来看,中央电台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国家级、跨区域、跨省的信息;省市台能获得省市具体的救灾安排,并能获得对下一级救灾的指导性意见;县级台能获得当地最鲜活的最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信息以及老百姓所关心的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其次,从人力资源来看,灾害发生之后,在当地有能力第一时间快速启动应急广播的是县、市台的广播人,但当当地广播力量不足时就需要外援。如果灾害发生在省会城市,不仅需要中央电台支持,还需要周边省台或下级市县台给予支持。第三,从四级电台的关系来看,在大灾面前,各级电台没有竞争,只有合作,共同担当发布应急信息、预警信息的重要任务。只有四级联手才能让灾区百姓受益,让广播更有价值。

总结芦山应急电台的实践和经验,姜海清提出了几点思考。她认为,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广播“面向灾区”的传播优势能够充分释放,灾区受众也容易对应急广播形成“异常依赖”,这种前后方协调制作节目的模式有很大的推广价值。重要的是应急广播应成为政府应急管理的新工具,成为灾区百姓的求助台,成为联动救灾的互动站。

用心“走转改” 着力改文风

会议总结了2012年中国广播联盟在晋、蜀、黔三地组织的“全国百家电台携手走转改——‘我们在基层”活动的情况,并通过了《转作风、接地气、记录美丽中国行动》倡议书,号召广大成员台“拓宽视野,转变作风,深入美丽中国;转换视角,放下身段,体会美丽中国;虚心学习,转变文风,记录美丽中国”,推出更多敞开心扉的对话、不假雕饰的文字、昂扬向上的基调的优秀作品。

“入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基层一线的中国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作为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有博学深思的理论修养,更要有“行万里路、访百家人”的实践能力。只有到一线,才能闻到大地的泥土味、听到百姓的心里话。只有“俯下身”,才能把握时代脉搏、拓宽视野胸襟,得到群众的喜爱、信任和支持。我们不但要接地气,还要能够放下身段,转换视角,学会用群众的视线去观察问题。只有在基层“弯下腰”,在田野里感受百姓情,才能更好地改进文风,让笔下挥洒泥土的芬芳,描述出美丽中国的图景。只有用群众的语言去描述生活,才能使报道更加贴近群众的需求和心声。这是一种文风的转变,也是一种态度的转变,更是一种立场的坚守。

与会代表介绍了“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的经验和体会。新疆电台台长姚兰说:“自2011年8月中央号召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后,我们专门制定了新疆电台‘走转改活动实施方案,先后共组织40多个采访小分队深入基层,走遍了天山南北14个地州市98个县区,总行程超过200万公里,播发各类各语言报道2万多条。”

在新疆走基层,有着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塔城老风口玛依塔斯防风雪基地采访,突然刮起七级大风,记者和道班工人三人一组把绳子绑在腰间继续工作;在阿勒泰冬牧场,记者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骑马穿雪山、跃峡谷,重访乡村医生居马泰;在喀什塔什库尔干,记者在仅有20公分宽的山道上攀爬,下山以后才发现脚指甲都走掉了。走基层采访让记者的心灵得到洗涤、思想得到升华、作风得到锤炼,使命感进一步增强。一大批接“地气”、有“底气”、聚“人气”的新闻作品和活动在广播和网站上播出。

姚兰总结,在“走转改”的过程中,走得越远,感受越深。观念、眼界、习惯、感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理念也变了,敢于将走基层关注的普通民众放在重要位置,舍得给播出时间,让普通人上重点新闻,让百姓成为广播主角。语言鲜活生动了,老百姓更爱听了,收听率提高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中央电台新闻节目中心主任蔡小林说,一份真情系天下,两只脚板走天涯,是中国之声努力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从2012年4月起,中国之声“走转改”大型报道《倾听系列》开启,到今年的5月份,足迹已经遍及浙江、贵州、新疆、安徽、云南、河北、福建、北京、天津等十多个省市区。这一系列报道在精心选择内容的基础上,用丰富的音响、鲜活的报道形式,精心制作了大量生动又不失深度的报道。听众表示,“中央电台‘走转改大型系列采访活动每一期都是精致的广播特写,声音里有泥土的味道”。

为加强“中国梦”的宣传报道,中国之声精心策划推出了主题报道《听见中国——我的中国梦》,在深刻理解“中国梦”内涵的基础上,中国之声举全频率之力,有计划地组织年轻编辑记者主持人分批次行走在广袤国土上,带着感情、责任和使命走进基层,用手中的话筒记录普通人的梦想。用原生状态的记录串起社会各个角落、各个阶层,再由百姓个人的梦想延伸至国家民族的梦想,由个人的奋斗延伸至党和政府的殚精竭虑。专家高度评价说:“《听见中国——我的中国梦》主题突出、基调昂扬、文风清新、亮点频现,体现了中国之声深入基层、贴近事实的报道方针,体现了主流媒体不断创新、积极突破的宣传手法,唱响了时代主旋律,传播了社会正能量。”

全媒体对广播是挑战也是机遇

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广播,越来越需要在新媒体面前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相互融合、借力发展之路。对此,蔡小林认为,广播一个“广”字,注定了它必是一个广纳百川的媒体,必是一个不辗转于昨天辉煌的媒体。在这样一个全媒体时代,广播的三头六臂就不应该只有收音机,它应该与网络、车载、手机乃至一切数字移动终端设备相结合。中国之声在党的十八大、两会、“走转改”、芦山地震报道中,因为有了微博、微信的加入,报道效果、报道影响力、听众参与度、传播效率都有了质的飞跃。以2010年底开通的中国之声新浪官方微博为例,短短两年多时间,粉丝突破了400万。从2011年开始,在新浪每次对全国广播媒体类的微博状况统计中,中国之声的新浪官方微博粉丝量、影响力、活跃度都位居第一。可以说,中国之声官方微博已成为展示中国之声的重要窗口、听众和节目互动的主要桥梁,更成为传统广播和新媒体结合的一个成功案例。微博、微信等这些新兴媒体完全有可能成为传统广播的“放大器”。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成于实践。中国之声2013年改革着力方向为“新媒体年”,变原来的“二次传播”为“二元传播和多元传播”,用更加主动、更加认真的态度办好新媒体,引领网络舆论,在新一轮竞争中继续勇立潮头。蔡小林认为,以微博、微信、微电台为代表的网络对于广播至少在以下五个方面产生了改变和影响:

第一,最快速提供新闻线索,经过求证成为广播寻找选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二,在互动方式上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展开互动,推动话题。微信和微博一样都具有社交和媒体功能,而且都是年轻的高质量用户,中国之声已经开通的微信媒体平台还实现了语音互动,这些都弥补了目前中国之声没有开设热线的缺憾。第三,改变单一传播方式,丰富广播节目的传播渠道。目前通过网络电台、微电台等新媒体形式收听广播的比例已经接近四分之一,这个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节目的部分覆盖问题。第四,丰富和扩大二次传播,甚至成为独立的信息源。网络的二次传播可以弥补传统广播稍纵即逝、不可留存、不好查询的缺陷,很多二次传播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一次传播。某种程度上,新媒体对于中国之声不再是二次传播,不再是附属,很多是一次传播,已经和广播节目并列成为中国之声的一个重要部分。第五,改变受众层次,提升广播形象。微博、微信和微电台可以大力改变电台受众老化的趋势,更为广播培养了未来。中国之声官方微博和一些主持人的明星微博也提高了广播的黏度和魅力。

随着百度音乐、QQ音乐、新浪语音播报新闻等车载网络视听产品的应用和推广,传统广播在车载环境中的媒介地位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使全行业联合起来,实现广播媒体影响力最大化,中央电台立足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国广播网,主动适配终端变革,搭建全国电台网络集成播出平台——中国广播(CBU),并积极开发应用媒体流程变革的助推器——广播云采编服务。中央电台综艺节目中心主任、央广新媒体董事长李涛介绍,在广播云采编服务系统下,记者只要登陆采编平台就等于登陆了新闻的世界。在这里,记者的任务清清楚楚,资源数据可随身携带,从需求到任务、从工作到考核,所有要求一目了然;来自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数据分析,会丰富报道结构;在话题库里,记者可以参考同业和同行的成果;社交媒体可全程参与互动,搜集听众的真实反馈;记者的一次采访可以多次使用,从重复连线中解脱;记者的采写打破时间、终端、网络的桎梏;审稿人和节目制作、策划选题分工一次到位;协作项目,协同办公,任务分解,成果共享;指挥中心,统揽世界;指挥调度沟通系统,让协同工作像淘宝购物一样简单;随身审稿,随时办公,不让编辑记者再等待;社交媒体、新闻发布一次成型,传播力和安全播出一样重要。

爱奇艺公司副总裁段有桥分析了媒体的发展方向及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的发展,对广播人如何在新的媒介环境中扎根互联网、拥抱互联网、用好互联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契机。他认为,和互联网媒体平台相比,传统媒体平台有媒体和人才优势,而相对缺乏新技术和资本优势,因此,相对于新媒体而言,传统媒体需要改变的不仅是网络技术,还有发展模式和资本模式。未来的媒体是互联网电视+移动媒体+社交网络的三网融合、多屏互动。广播的未来也必然是网络化、社交化、移动化、全媒体化——用互联网的思维、与互联网合作、按互联网的模式发展;参与网络音视频的产品化、商业化,带入传统媒体的优质资源和基因;发挥人才优势,与网络基因联姻,创意、制作、编辑等。

中央电台经济之声作为唯一覆盖全国的专业财经广播,近年来致力于对广播功能的重新认知与开发,初步建立起了以经济之声的广播业务为基础平台,覆盖平面出版、音频视频、网络传播、移动互联、线下服务等产品的全平台业务雏形。中央电台财经节目中心副主任、央广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军详细介绍了经济之声全媒体产品链的生产路径。平面出版方面,在经济日报开辟专栏,出版《中国经济迫切十问》。音频产品众多,包括《报时中国经济》,汇财富声音;《企业家说》,引领两会企业界最强音等。开发视频产品,如经济之声十周年微电影《生日快乐》,一周年音乐电影《那些年》等。网络传播方面,重视微博运营,在中广网开辟财经频道等。移动互联方面,微电台的上线使移动网络收听不间断,手机客户端打造高端用户体验。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下服务,如“不一样的城市力量”、系列报道“满意不满意”、关注艾滋病患者、为中华骨髓库宣传等。

对于今后的目标,方军说,经济之声将沿着全媒体产品链的方向继续发展,最终形成财经全媒体产品、数据分析处理中心、资产管理与市场交易等业务的全产业链平台,成为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中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全球一流的财经综合产品服务提供商。

打造责任媒体 共享媒体资源

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李德刚围绕“杜绝医疗专题,打造责任传媒”同与会代表进行了交流。2012年7月1日起,广西电台全面取消医疗药品保健品专题广告,以“实干兴台”的理念向“责任传媒、阳光团队”的“绿色广播”媒体目标进发。到年底,广告总收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比2011年增加了近2000万元。李德刚说,这得益于广西电台所采取的系列改革措施。一是实行节目改革,打造核心竞争力。在决心抛弃医疗药品保健品专题广告后,以分阶段渐进的集团式频率品牌化改造入手,打造定位明确、形态各异、风格鲜明的六套系列品牌频率。二是退出医疗专题广告,积极开拓品牌广告市场。在开拓品牌广告市场过程中,科学管理各专业频率每套节目每小时的商业广告。与专业公司联合开发数字化的广告管理、播控系统,争取有效地管理和监督每项广告的合同签订、审核、编排、播出、进账等运作的全过程,确保管理的合理性和监控的有效性。三是拓宽电台创收来源。在全新的媒体竞争环境下,更加注重自身品牌的建设与维护,提高品牌广告在所有广告中所占的比例,同时探索电台经营收入的多元化,通过利用电台优势,举办大型演唱会、私家车自驾游等市场开拓延长产业链。

中央电台社教中心主任毛才桃介绍了国家对农广播中央电台乡村之声的创建和探索之路。作为中国“三农”宣传的主阵地,乡村之声以公益服务为根本宗旨,以全国农村受众为主要对象,以全媒体平台为传播方式。立足公益性——搭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纯绿色广播);突出服务性——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服务平台;讲求实用性——搭建实用技术和知识传播及农民展示平台。毛才桃认为,在对农广播的发展中,面对同质化、城市化、边缘化、卖药化、起步晚、数量少、覆盖弱、影响小等问题及新媒体的影响,对农广播亟需打造行业公信力和集体影响力,树立个体品牌,建立独特的评价标准,精制节目产品,打造共同市场等,合作迫在眉睫。对于具体的合作方式,他建议:建立供稿平台及供稿联系人制度,转播并共同打造《三农中国》(全国农广联播),联合加强对农频率的品牌推广、政策适度倾斜农广、新闻频率助推农广,协助举办“爱在乡村”公益活动,共同加入中广协农村广播委员会,共同组建中国农村广播联盟等。

中国广播联盟秘书长伍劲松回顾并总结了2012年中国广播联盟的工作,并就各成员台如何联合作战、实现资源共享提出紧密、有序、有效三点建议。他认为应对突发事件各成员台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合作方式:一是搭建联盟“应急广播机构”,把协作制度化。二是搭建一支“应急广播常备军”。每个成员台可推荐3至5人,作为应急报道的常备人员,进入联盟秘书处的“应急广播人力资源库”,日常分布在各台,一旦应急响应,由联盟秘书处与各成员台协商调配,组成中国广播报道团队,第一时间奔赴事件发生地。三是开辟快捷、便利的新闻信息高速通路,完善提升中国广播联盟节目共享平台的功能,为各成员台第一时间实现新闻、信息共享提供充分的条件。四是整合各方资源,合作共赢。联合作战,可以使所有成员台的各种资源通过整合得到最大限度的延展。特别是在应急报道中,可由联盟秘书处组织、协调,整合各成员台的新闻、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各成员台的人力资源,统一指挥,协同作战,成果共享。

携手合作 共创未来

中央电台副总编辑史敏对2013中国广播联盟理事会暨新闻协作年会作了总结。他说,这是一次确立共同理念的大会,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了《转作风、接地气、记录美丽中国行动倡议书》,今后,“转作风、接地气”的品格应该深入到广播电台每一分每一秒的节目中,要用眼看、用心感,带着感情、责任和使命走进基层,与群众共同生活,发挥广播“走转改”的深度、广度、力度、温度,展现普通人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感受美丽中国跨越进步的点滴变化,创新主旋律报道,谱写“中国梦”华章,提高广播新闻电台的公信力和凝聚力,为充满梦想和竞争力的中国新闻事业而不辍努力!

当前,全国广播业界面临着复杂的局面和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挑战中不断创新,既需要坚持广播人一贯的传统,不断突破,也需要继续加强联盟合作,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长远的战略眼光来探索发展之路,加快构建技术先进、覆盖广泛、与新媒体结合的现代传播体系,增强整个广播事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对于中国广播联盟今后的工作,史敏提出了三点希望和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创新合作机制。二是通过建立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发挥广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三是以新媒体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领域。

在过去四年的合作共享中,186个成员台优势互补,开放合作,再次证明了广播只有联合才能做强做大,才能成为全国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成为中国最重要、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传媒事业。史敏强调,这是广电同行携手合作、共创未来的时代,是各成员台互为支撑、互相促进、共同打造广播的核心竞争力的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合作方式的不断创新、合作范围的不断拓宽、合作内涵的不断提升,我们将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广播联盟,看到一个充满梦想和活力的中国广播事业!

猜你喜欢
联盟共享协作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读者(2017年14期)2017-06-27 12:27:06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环球时报(2016-10-17)2016-10-17 08:39:36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
出版广角(2016年4期)2016-04-20 01:10:00
协作
读写算(下)(2016年9期)2016-02-27 08:46:31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