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构建探讨

2013-04-29 21:41龚润涛
博览群书·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人格情感心理

龚润涛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师生互动环境,它由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环境两方面构成。课堂心理环境表现为融洽或冷漠、活跃或沉闷、和谐等形式,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对提高教学效率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教学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将从下列几方面给予说明。

一、人格是前提

人类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做人。数学教育也是如此,它主要依靠两种力量:一是数学知识的力量,二是人格的力量。两者相比,后者更为重要。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的精神力量,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氛围的重要因素。学生如果不信任教师,就不会爱学这门学科知识。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人先正己,教人先教己,以身作则。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学生把人格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一个班的班风,在很大程度上是班主任人格的放大。教师是人格成为师德有形的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学生往往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是多么重要!

二、情感是条件

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翅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能源。情绪心理学表明,个体情感对认知有动力、强化、和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其中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效能,健康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着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不健康的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开始和进行起着阻碍和抑制作用。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将这一原理应用于数学教学中,我认为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结合情感因素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在热情和融洽中思考,会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甚微。只有靠学生的内在情感动力,才能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发挥潜能的机会。教师应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不论是聪明的还是笨拙的,爱学的还是厌学的,都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是关心他、爱护他,以真情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兴趣是动力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就能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学习欲望,最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思维方法的训练,更有利于能力的提高,为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铺路架桥。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现实和最有效的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的意愿只会伴随着学习中的成功而来。”又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不少学生原来基础就差,又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缺乏主动性,则学习成绩更差,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这时候教师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进行鼓励和表扬,都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滋味。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激发学习兴趣,掌握所学知识。而当他们用所学知识能解决问题时,就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厌学”变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语言是载体

语言有传递信息的功能,是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其效果也不同。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優化教学这一问题,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是科学的、准确无误的,那些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语言都会直接影响讲课的效果。讲课时要围绕主题,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切忌东拉西扯、漫无边际。要发挥“无声语言”的作用,要以生动的姿态、动作等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或传递师生间的信息。如当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停顿一下,并用严肃的目光注视学生,就可以唤回他们溜走的“神”,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教学中的讲故事、打比喻等一定程度可以唤起学生的情绪反应;上课的指令性语言,“请仔细听……”、“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等等,可唤起学生的注意。

五、质疑时关键

古人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充分说明了质疑的重要性。提出问题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这一环节贯穿于科学探究的始终。在教学中,让学生预习教材,反复钻研教学内容,这是质疑的基础。每一节课,教师都应留出时间让学生质疑,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材的知识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放思维是科学创造的阳光雨露,学生的质疑能力一旦被激发出来,必将产生探究知识的无穷力量。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敢于向传统的方法和权威挑战,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允许学生犯合理性的错误,给他们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启迪思维,激发兴趣,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谐、完善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勤于观察、试验,善于质疑思考,勇于挑战和创新的科学探究风格。

综上所述,教师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是课堂心理环境构建的关键;教师讲课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构建的保证;教师讲课中善于设疑、巧于解惑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构建的艺术,从而达到“授人以渔”,使学生终身受益之目的。

猜你喜欢
人格情感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失落的情感
心理感受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