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中的“西洋风”

2013-04-29 00:44:03薛明浩
北方文学·下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曹禺雷雨

薛明浩

摘 要:曹禺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占据着卓越的地位。本文从《雷雨》中戏剧情节设置、西方作家作品以及人物形象的比较分析等方面来探寻曹禺对悲剧性人物的塑造和西方悲剧的联系。得出结论:曹禺从本质上把握了古希腊“悲剧范式”的精神内涵,并以莎士比亚和奥尼尔为镜鉴,最终从自己的生命体验出发,对“人的困境”这一源起于悲剧诞生处的永恒主题,进行了与众不同的深刻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曹禺 雷雨 西方悲剧

曹禺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占据着卓越的地位,《雷雨》、《日出》、《原野》等经典作品在多年后的今天仍深受广大观众们的喜爱,同时,繁漪、四凤、陈白露等悲剧人物形象的塑造令人印象深刻。这种人物性格的悲剧性在《雷雨》这部作品中展现的更为淋漓尽致。纵观,不难发现曹禺先生其戏剧创作受西方戏剧的影响颇深。因此,本文将从《雷雨》中戏剧情节设置、西方作家作品以及人物形象的比较分析等方面来探寻曹禺先生对悲剧性人物的塑造和西方悲剧的联系。

曹禺从本质上把握了古希腊“悲剧范式”的精神内涵,并以莎士比亚和奥尼尔为镜鉴,最终从自己的生命体验出发,对“人的困境”这一源起于悲剧诞生处的永恒主题,进行了与众不同的深刻思考与探讨。

曹禺在中国悲剧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正是《雷雨》、《原野》的问世,中国悲剧史上才破天荒第一次有了进攻型悲剧,这无疑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真正的创举。国内文学界、戏剧界等对曹禺先生作品的研究颇多。

初读曹禺先生的作品时,“曹禺”的这个笔名引起了笔者很大的兴趣。“曹禺”与“遭遇”之间仿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许这也寓示了曹禺笔下的人物凄凉而悲切的命运。常有遭遇的人总是生活中的被动者,他们似乎对自己的命运没有选择的余地,而曹禺笔下的人物大多如此。

曹禺的创作受外国戏剧家的影响丰富而深刻。曹禺塑造多位具有西方精神的人物形象, 曹禺文本中的西方基督教色彩, 曹禺深厚的西方文化情愫, 而《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作(第一部作品),影响最大,也是对中国近代悲剧主义形成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

《雷雨》是曹禺先生于1933年创作的四幕剧,其创作遵循了“三一律”。两个家庭、八个主要人物在短短的一天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出三十年两代人的恩恩怨怨,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无论是伦理道德的矛盾,阶级斗争的矛盾,新旧观念的矛盾,家庭与爱情的矛盾,甚至是性格与命运的矛盾都在舞台有限的空间之内得到了精彩的展现。悬念、伏笔等编剧技巧的运用随着剧情的发展层出不穷,而且戏剧中在人物的台词设计上具有较为强烈的抒情色彩,表现了人物之间迥异的性格。除此之外,有些细节值得注意,在戏剧的背景中反复出现蝉鸣蛙叫,人物对话中也反复强调闷热的气候,这不仅渲染了郁闷压抑的戏剧氛围,也暗示了人物情绪上的躁动。

《雷雨》之所以成为经典,绝不仅仅是因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妙的编剧技巧,曹禺先生在作品中大胆融入了很多西方戏剧的元素,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易卜生戏剧中的“社会悲剧”,古希腊戏剧中的“命运悲剧”和莎士比亚悲剧中的“性格悲剧”。

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堪称“社会问题剧”专家,其代表作《玩偶之家》中塑造的主人公娜拉就是个典型的、具有个性解放思想的女性代表,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雷雨》中的繁漪,繁漪具有雷雨般的性格,她渴望摆脱封建思想和制度的桎梏与束缚。娜拉以出走的方式来追求人格的独立,而繁漪则以乱伦的方式追求爱情,这使她走向了人性的扭曲和变态。

这种“社会悲剧”的体现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周朴园命令繁漪喝药的情节。周朴园是一个冷酷而虚伪的封建专制家长的形象,在他的眼里,繁漪根本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可言,他逼迫繁漪喝药,是让繁漪助他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服从于我的榜样”,以彰显自己的权威与专制。曹禺在此处对情节的设置十分巧妙,体现出他对生活的敏感。在揭露这种“社会悲剧”的同时,营造出雷雨到来之前的那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感。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同样也是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展开对资产阶级婚姻、家庭、道德问题的抨击,这种人文关怀是“社会问题剧”的共同核心,尽管地域不同,制度不同,但曹禺和易卜生在这一问题上仿佛达成共识,惺惺相惜。

曹禺对古希腊悲剧非常感兴趣,曾受到古希腊悲剧的影响,他说过:“我在学写戏以前,读剧比较多。我喜欢埃斯库罗斯,他那雄伟、浑厚的感情;从欧里庇得斯,我企图学习他那观察现实的本领以及他的写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我很喜欢他的《美狄亚》。”

悲剧尤其是希腊悲剧表现的是人类的最大不幸和最深苦难,揭示人生最悲惨的境遇,展现世界最无理的荒谬。曹禺在《雷雨》中所体现的命运观及人与命运的激烈冲突,深受希腊悲剧的影响。曹禺所受希腊剧的影响,又主要是命运观念及人与命运的冲突这一模式的影响。剧中反映的命运观、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均隐现出古希腊悲剧的印记。

命运悲剧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但在其中,有一种“愚弄型”的悲剧创作构思是最容易吸引观众的眼球。这种构思将厄运无形中降临到戏剧人物的头上,作为悲剧人物的主人公在并不知情的状态下走向毁亡的深渊,而作为知情人的观众们却眼看这一幕幕的发生却无能为力。所以这种愚弄型的悲剧创作构思具有很强的悲剧效果。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正是这一悲剧构思的杰出代表。俄狄浦斯是一个为民除害、深受爱戴的英雄形象,但始终逃不过“神示”的枷锁,最终发现苦苦追查的“杀父娶母”的真凶竟是自己。真相大白后他又勇于承担责任,刺瞎双眼,自我放逐。在《雷雨》中,这种悲剧构思得以深刻体现,且人物间的关系更为错综复杂。周萍与四风这对苦命鸳鸯可谓《雷雨》中的“俄狄浦斯”,命运的阴差阳错将乱伦的厄运降临在他们头上,陷入绝望中的二人最终走向了死亡。值得一提的是,与《俄狄浦斯王》相比,《雷雨》增添了一个“舞台上的观众”侍萍,作为周萍与四风的生母,一方面,她是舞台上唯一的知情人,她同观众一样能预感到厄运的来临;而另一方面,她想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变悲剧的发生。但事实证明,无论是鲁大海与周朴园父子间尖锐的阶级斗争、抑或周萍与大海的兄弟反目,还是周萍与四风的情感纠葛,侍萍都是无力回天,哑巴吃黄连,痛苦的看着惨剧一幕幕发生。所以说曹禺在这一“知情”人物的设置上十分关键,将戏剧的悲剧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曹禺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同样也会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在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作品《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延宕”与周萍性格中的优柔寡断颇有几分相像。尽管二人的人生追求以及道德品质上有一定的差别,但羸弱的性格都让他们活在了上一代人的阴影之中,自己的人生轨迹皆被他人所左右,最终都失去了自己的爱情、理想甚至生命,令人唏嘘。除此之外,哈姆雷特的未婚妻奥菲利亚、母后乔德鲁德,这两位女性形象堪称是“悲情女性”的代表,《雷雨》中,繁漪、侍萍、四风三人身上流漏出极强的悲剧色彩,不知道曹禺先生在塑造三位女性这形象时是否参照了莎翁笔下的“悲情女性”形象。从戏剧背景上看,无论是《哈姆雷特》中的封建社会制度,还是《雷雨》中的半封建半资本社会,都以男性为中心,女性似乎只是男权社会的附属品。侍萍和乔德鲁德、四凤和奥菲利亚,这两组女性形象较为相似,她们性格保守软弱,坚守封建道德,不会主动追求幸福,永远是爱情中的被动者。但繁漪不同,曹禺先生在她的身上给予了希望,一种“不可抑制的蛮劲儿”,让她做出“困兽的搏斗”去挣脱枷锁。但殊途同归,繁漪的反抗无异于以卵击石,最终陷入了“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地步。繁漪的反抗与其说是爱的爆发,不如说是恨的宣泄。

通过以上对《雷雨》中的悲剧艺术与西方戏剧艺术的比较分析,不难发现,曹禺先生真正做到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也正是这一个个细节的领悟与巧妙结合,使曹禺先生独特的悲剧风格形成的同时也具有很浓的民族色彩。灵活恰当的运用西方的戏剧技巧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挖掘社会的内涵,洗涤人的心灵,不得不说这是一次独特而伟大的创造。

参考文献:

[1]胡润森.曹禺在中国和世界悲剧史上的地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2009年

[2]胡润森.曹禺悲剧观及其悲剧艺术[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3]邹永常. 曹禺与现代主义[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01期

[4]刘勇,李春雨. 曹禺研究述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1年03期

[5]廖奔. 曹禺的苦闷——曹禺百年文化反思[A]. 曹禺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C], 2011年

[6]程孟辉.西方悲剧学说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7]王凤霞. 近二十年来对曹禺戏剧的比较文学研究综述[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06期

猜你喜欢
曹禺雷雨
雷雨天使用手机会引雷上身吗
雷雨天
幼儿画刊(2020年8期)2020-09-15 07:09:16
《雷雨》中的“雨声”
雷雨
小读者(2019年20期)2020-01-04 02:13:42
裱在墙壁上的批评信
好剧本离不开认真
百家讲坛(2018年11期)2018-12-26 06:30:48
雷雨
曹禺与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成立始末
曹禺与一出没有鲁大海的《雷雨》
从《日出》看曹禺怎样处理戏剧结构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