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洪海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一幕幕:在超市里有的孩子推着购物车横冲直撞;在电影院里有的孩子时而惊呼时而嘻笑;在马路上有的孩子互相追逐打闹……要防止孩子在公共场所无视规则,为所欲为,关键在于培养他的规则意识。
给孩子有“爱”的规则教育
公共规则意识的教育并不能因为对孩子设“限”而妨碍给“爱”,要给孩子有“爱”的规则教育。要给孩子耐心引领,给孩子讲明道理并进行细致的训练。
当孩子第一次在公共场所随意涂鸦时,这并不是孩子故意搞破坏,而是出于孩子探究发现的好奇心理和创造表现的欲望。但是,我们必须告诉孩子要爱惜公共场所的清洁,不要对别人的、公众的财物造成破坏。你也可以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拿出白纸,让孩子画在纸上;将孩子的绘画作品贴在自家的客厅墙壁上展览;收藏在透明塑料文件夹里。
我也曾经因为孩子在公共场合不讲礼仪而觉得很难为情,然而考虑到孩子可能是因为陌生拘谨,或是不明事理……于是就放弃勉强孩子与人打招呼、讲客套话的做法。我自己先自然大方地与别人交往应对,不知不觉孩子也就与大家相熟接近了。待离开公众场合回到家里,我再询问孩子:“哪些人给你留下了好的印象?他是怎么做的呢?哪些人让你不太满意?你觉得该怎么做才对呢?”再配以相应的训练,该怎样使用礼貌用语,如何握手、如何让座、如何委婉地表示拒绝……这样,孩子在以后与人相处时对公共礼节就心中有谱了,举止就变得自然大方起来。
让孩子有一颗敬畏之心
敬畏规则,规则才有执行力。比如:当小孩在超市、医院等公共场所奔来跑去、吵吵嚷嚷时,家长用手指挡着自己的嘴巴,轻轻地发出“嘘”的声音,小心谨慎地将手指向周围的人群,看看别人的神情,暗示孩子降低音量,贴近孩子的耳朵低声细说,领着孩子走动时轻手轻脚,侧着身子、注意避让别人……孩子从家长小心谨慎的言语、表情和态度举止上感受到家长自己对公共规则的敬畏,就习得了公共场所保持安静,禁止喧哗的道理。
如果孩子在公共场合无视家长的暗示和劝告,想通过吵闹引起家长的注意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时,家长可以考虑全家人召开家庭会议商定预警性的规则。比如,经提醒还倔强地吵闹,那就强制带离现场,立即停止前往孩子想去的地方而改为返程回家,或是在附近找一个僻静、单调的环境对孩子采取几分钟的“隔离”,让孩子面对围墙的某个角落安静站立或是单独一个人坐在汽车的后排座位上……隔离的分钟数与孩子的岁数相等。如果到了设定的时间还继续吵闹则继续进行“隔离”,直到孩子放弃执拗、停止吵闹为止。反之,如果“光打雷不下雨”,则商定的规则和预警措施都失去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