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黄昏”导写与佳作示例

2013-04-29 00:44李勇军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夕阳经历

【话题聚焦】

大自然美景无处不在。日暮黄昏也是其中之一。不过,不同的人对于黄昏的感受是不同的。你眼中的黄昏是怎样的呢?你对黄昏又有着怎样的经历或感受?

下面就请你以“黄昏”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不要人云亦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②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思路点拨】

很显然,这里的“黄昏”,即有“实”的,也有“虚”的:既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着眼于人生的黄昏,也还可以写写与黄昏有关的人和事。

思路一 黄昏景。

这种思路就是直接写黄昏的景色。而黄昏作为一种自然景观,也自是有景可写。在写景时,我们要注意的有三点:一是观察范围,我们既可以写某一处的景色,比如“校园黄昏即景”,“公园黄昏即景”“小街黄昏”等,也可以好几处的景色,比如“家乡的黄昏”“小城黄昏”等;一是观察顺序,写景离不开顺序,顺序清楚,景色才能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常用的顺序主要是方位顺序和移步换景;一是把握黄昏的景色特征,写好自己的感受。

思路二 黄昏里的人或事。

这种思路事实上只是把黄昏当作描写人物或叙述事件发生的特定时间背景来写。

比如说,黄昏里的大街,一辆轿车不经意在行驰中撞倒了路边的一辆自行车,轿车准备逃逸,可过路的人自发地组织起来,有人忙着扶自行车上的人,有人忙报警,有人拦住轿车,……黄昏里,谱写一曲见义勇为的社会好风尚之歌。

再比如,由于误会,我和父亲已经有一阵子没有说话了,可是在这个黄昏,父亲亲自来学校接我,给我讲清道理,父子俩重归于好。黄昏里,流淌着一份父子真情。

还有,到了黄昏,人人都在往回家的路上走着,可老师办公室里还亮着灯,那是老师牺牲自己的时间,义务为学生补习功课。……黄昏里,有一种敬业有一种爱让人感动。

思路三 黄昏“情”。

顾炎武有诗云:苍龙日暮犹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爷爷奶奶,不顾自己到了黄昏的岁数,而是积极发挥余热,为家庭为社区为社会作出各种各样的贡献。我们以他们为表现的对象,写写他们的事迹,讴歌他们的精神,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敬意。

面对黄昏,我们还有许多的思绪。我们完全也可以以黄昏为情感的出发点,表达自己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美文引路】

坐看夕阳

孙卫东

看夕阳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从小到大,从平原到高山,见过不同的夕阳景象,确有神奇的时候,当时也心潮澎湃,但时过境迁,也就归于平淡了。大约是太过于追求夕阳的神奇了,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想到“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就不觉给夕阳注入了或沉重或浪漫的色彩。现在想来,都未免有点“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味道。

可能是年轻的缘故,那时候不会想到夕阳在自己的心里,也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看夕阳的姿态也会因环境的变迁而有所不同。就像现在,我居住在十八层的高楼看夕阳,每到夕阳西下,想不看都不行,因为所住小区在城市的边缘,飘窗的位置又正面朝西,可以目送夕阳西下,每天这样默默地看,就好像每天要吃饭睡觉一样,夕阳的雄浑与风光嵌入生活本身和灵魂肉体,已成为一种习惯,尽在无言之中。

既然想不看都不行,就干脆在靠近飘窗的位置放一把椅子,每到下午,只要是晴天或多云,就坐在椅子上,闲看夕阳西下,闲看晚霞变幻,于有意无意之间度过两三个小时的时光。说来也怪,虽然似不着意,过后居然也有一种满足感。那种感觉,就像品尝了一顿美食,欣赏了一幅山水画,进行了一场蛮有兴趣的运动,淋漓地出了一身透汗。这种效果,自然地产生,并有上瘾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从来就没有过的,也是年轻时所想象不到的。

其实我何尝不知道,人的经历和年轮会决定他的审美趣味。只是不知道,自然意象是以这种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以前何尝没有坐看过夕阳,而我说的,当然是一种心态:闲在,淡定,从容。这些也都与修养和经历有关。经历过苦难,经历过挫折,甚至经历过死亡,再看世间一切物事,自然是一副“必然如此”的样子。必然如此,方能幡然觉悟。夕阳于人生,只不过是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一种。所以,在我年近知天命的年龄,无论是站着看,还是坐着看,在心态上都是“闲坐”的。只有用无限的“闲”,才能在不经意中把夕阳这个永恒的意象参透。

我的儿子,十五岁了,对夕阳似乎情有独钟,在许多我不经意的日子里,他用相机记录夕阳精彩的瞬间。偶翻相册,一幅幅景象,堪称奇观。比如,半个夕阳尚未落地时,余晖依然能冲破头顶的云层,染红天空;比如夕阳贴近地平线时,一层薄薄的云雾将它罩住,光辉收敛,变成一枚巨大的月亮;比如,在西部天空呈现放射状鱼鳞云的时候,夕阳的光芒把云彩染成金黄,如仙境一般,一派壮观景象。儿子能抓住这些瞬间,我对他大加赞美。我知道,这是我做不到的,但从儿子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我所居住的城市,位于京津之间。天气清明的时候,借助夕阳的衬托,可以看到西山的轮廓。尤其是秋天,清晰到似乎能感受西山的一片苍翠。西山距此一百多里,那是燕山的余脉。它镇定,它无言,它从容。最重要的,是它作为自然的一分子,能与夕阳形成默契,融为一体。所以不管你想还是不想,西山就在那里,令你的目光再也无法逾越。

夕阳是永恒的。与它闲坐对视,意味无穷。什么时候像西山一样,与夕阳达成那样的默契,我们也就进入了人生的另一重境界。(选自2012年11月1日《燕赵晚报》)

【感悟借鉴】

1.题目新颖,富有韵味。

“夕阳”是静的,而“坐看”是动的,动与静的如此结合,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很好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事实上,这个题目本身,也很好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2.感悟独特,意蕴丰厚。

夕阳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景物了。可作者对于看夕阳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经历与感受:“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看夕阳的姿态也会因环境的变迁而有所不同”,“人的经历和年轮会决定他的审美趣味”,“夕阳是永恒的”……这些内容,鲜明而独特,也使文章的主旨显得深刻,自是能给读者很好的启迪与思考。

3.叙议结合,主旨突出。

对于所看到夕阳的多种情景,采用叙述的方式予以介绍;倒数第三段,对于儿子用相机记录的有关夕阳的精彩瞬间,采用了分类列举的形式,进行形象而具体的描述,非常生动;恰当的议论,一方面很好地突出了自己的感受与感悟,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事件的意义,增加文字深度的同时也很好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佳作展示】

漫步黄昏

魏兰兰

家,学校,两点一线,年复一年,走来走去的就是这条上学放学的路。

当暮色降临时,偶然间便把自行车的方向调整到郊外,才知道郊外的世界比城内要宽阔得多,那田野,让人一眼望不到边。清新的空气一瞬间就叫人神清气爽,心里绷得紧紧的弦,于是有了一时的缓解……

远离扰攘的人群,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呼吸是自由的,耳朵也是自由的,没有老师和家长的唠叨,有的是秋风的低吟,秋虫的唱晚,一时间竟也有些陶醉忘我了。

坐在田埂上,往远处望望,田野里玉米已收割了,一捆捆的玉米杆还堆码在田头,晒了一天的日光,嗅嗅,还能闻到那现在仍散发着成熟谷物的幽香。水边是一丛丛黄色的和浅蓝色的小野花,小河里飘动着长长的水草。

那田埂边的几棵不知名的大树的树叶已经红了,但那不是枫树,叶子要比枫叶大得多,形状如心。随手摘下一片树叶,衔在嘴边突然发出蝉翼般的响声,拾起一块小石抛向水中,穿起一串串的水波——心情更加舒畅起来了。

忽而凉风起了,树枝轻摇,这样的天高气爽的季节,抬头看看天,一队南飞的大雁排成“人”字形,一时间让人心驰神往……

这里没有都市的滚滚红尘,路上也没有川流如梭奔跑着的出租汽车,一切都是那样幽静、闲适,正像那位老农蹲在田边,悠然地吸吮着他的旱烟袋……

这会儿,远远的农舍也亮起了灯光了,我听到主妇在高声呼唤他们的孩子。该是吃晚饭的时候了。我猛然想起,妈妈此时也该会在家做好饭等着我回家呢。

渐渐地暮霭弥漫开来,道路已逐渐变得模糊起来,路边的树影也显得庞大浓重了。我漫步归来,披着一身路灯的灯光,又进入了那喧嚣的滚滚红尘之中了,又走在学校到家的路上……

【点评】

偶然改变一下生活节奏,我们会发现生活的另一般美好。读罢此文,我们不难发现,小作者漫步黄昏,享受到的只是一时的轻松。在这样的轻松时刻,他用心观察,用心体验一种与平时绝不大相同的感受。像这样的瞬间感受,在生活中,还有许多,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是否把握住它们了呢?也很明显,它们正是我们作文所要表现所要扑捉的对象。 (指导教师 李勇军)

猜你喜欢
夕阳经历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在经历和见证中成长
这里的“夕阳”别样红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浪漫夕阳
夕阳的见面礼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夕阳
夕阳
为让夕阳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