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这个人,坐过三次牢,从300元起家,用500车厢滞销的轻工品从前苏联换回4架图—154民航机,自称赢利8000万到一个亿,最高时被媒体认为拥有个人财富20亿以上;
这个人,曾提出要把喜玛拉雅山炸个缺口,让印度洋暖湿的季风吹进青藏高原,让苦寒之地变成良田沃土;要把雅鲁藏布江的水引进黄河,让中原大地的人民从此解决缺水问题;要在中国的北方投资100亿,建设一个中国北方的香港;还要花31亿美元为中国海军买一艘苏联航空母舰;
这个人,是中国第一位登上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企业家,被多所大学和有关市政府聘为客座教授或顾问,有一大群知识分子曾经追随他的左右,聆听他的每一句惊世之言;
这个人,从来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钱,在他的口中,2000万是个小数,2个亿也是个小数,如果他想说,他会说20个亿、200个亿,并且,仿佛一转身就可以开出能够兑现的支票,直到现在面对着监狱的四壁,他依旧如此认为;
这个人,1994年荣获‘中国十佳民营企业家称号、被评为‘中国改革风云人物;1995年被评为‘中国商界十大风云人物;1996年12月被评为‘中国百名优秀企业家;1997被评为‘中国十大实业家;
这个人,当他接受法庭最后的审判的时候,中外近百家媒体到场,8小时庭审中共没收记录60余份、拉掉胶卷11个、录音带四盘,三名记者被赶出场……
同样是这个人,在最后拥有自由的日子里,却众叛亲离,被无数曾经跟随的人所攻击,甚至连最后打印文稿的钱都需要留守在身边的下属们垫付……
无论你是否喜欢他,在被捕入狱前,他被公认为是中国企业家群体中最有个性、最富争议的民营企业家;入狱后,又成为最不服输、最不气馁、广受社会关注的囚犯。
他就是牟其中。
一个企业家,一个政治家,一个演说家,一个理想家……
在所有评论牟其中的文字里,有两段话最让我感动。一段是司马晓雄在《冷眼直观牟其中》写道的:“充满悲剧意味的是,牟其中的心太大了,他妄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时成为出类拔萃之辈!这样,他就不自觉地将自己推向了一个孤独而又苍凉的绝境。”
另外一段则是知名政经媒体《南风窗》上的文字:当我们看到他在郑重其事地等待历史的判决时,我们不得不说,这至少是一个不可让别人轻侮的人——虽然有那么多的人在轻侮他。
到现在,所有公开的材料里,很少有人质疑过牟其中的智慧。在牟其中的早年,无论是他重庆万州的老乡,还是学校的师长,都对当年这个心气颇高的年轻人赞赏有加。
牟其中,南德集团前董事长。1941年生,汉族,重庆万州人。一个把口号喊遍中国的富豪,一个曾同时肩负中国“首富”和“首骗”两个名号的备受争议的人物。300元钱起家,办了三件大事:飞机易货、卫星发射、开发满洲里。因南德集团信用证诈骗案入狱,2000年被判无期徒刑,后因表现好,改为有期徒刑18年。
自从达成“罐头换飞机”的传奇贸易后,牟其中再没有认认真真地做过一笔生意。1999年1月7日,他坐着黑色奥迪车到公司上班途中,在门头沟附近一路段,一名交警上前拦车,此时,早已布控守候的北京、武汉两地警员快速跟上,将之抓获。整个过程前后不到三分钟,路人均无察觉。牟其中遭拘捕时似乎并不吃惊。警员在他身上搜出一封信件,信中他请熟人在自己出事后照顾自己的孩子。
在中国企业史上,牟其中是最奇特的一个种类。如果不是后来经商,他可能会是一个很不错的中学教员、业余政治评论家或有野心的县政府公务员。他对这个剧烈变动的时代充满了冒险的激情。他的空手道在当时为人津津乐道,也很是启迪了一代渴望财富的人们。然而,他却耻于做具体的实业,对资本经营则无限痴迷。
自“罐头换飞机”一战成名后,牟其中就一直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宣布了一个又一个得惊人项目。1992年,他提出由南德出资150万美元独家赞助举办“华人经济论坛”,每年在总共大陆举办两次,邀请全球各地华人企业家和华人经济学家参加;然后,他宣布在北京建立1000亩的高科技开发区,准备进行高技术项目的开发生产,南德投资5000万元在全国每个县建立一个高蛋白饲料工厂;1993年,他与重庆大学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同时双方决定将重庆火锅快餐化,推向世界各地,在五年内做到销售收入1000亿元,南德投入2亿元成立重庆麻辣火锅快餐公司,将从1000亿元收入中拿出15亿元建立重庆大学教育基金。此外,牟其中宣布收购重庆当地的一家柴油汽车修理厂。同年春天,牟其中宣布投资100亿元独资开发满洲里,建设“北方香港”,11月,他又与张家界市签署了一项协议,计划独资10亿元进行区域开发。
1994年,牟其中被《福布斯》列入全球富豪榜后,名声盛极一时,成为当时最显赫和让人敬畏的企业家,那股挥斥方遒的牟氏气魄似乎也越来越大。他提出建一个118层高的大厦,地点考虑在北京或上海,下边的广场就叫邓小平广场,投资100亿元。他还走马考察陕西,情绪激动地表示,准备在陕北投资50亿元;3月,南德宣布要搞三大项目,分别是中华巨塑、世界华商大会和南德别墅,此外他还在一次情绪激昂的记者会上宣布将出资31亿美元给中国海军买一艘航空母舰;1955年,牟其中再一次演讲涨提出要办一所“南德儒商大学”,投资5亿元;1996年,他宣布对辽宁的三家国有企业进行2亿元的投资改造,3月,他提出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子,将干旱的中国西北地区变成降雨区,继而他又提出采用定向爆破的办法,在横断山脉中筑起一座拦截大坝,可以为黄河引入2017亿立方米的水量,投资额为570亿元;同年9月,他对外公布投资总造价为1亿美元的“国际卫星—8号”……
这一个个庞大的投资计划,一次次像炸弹一样地在全国媒体上爆炸,一次次地把牟其中聚焦在耀眼的镁光灯下,使他和南德公司光明夺目。牟其中是一个天才的演说家,他先后提出“99加1度”、“平稳分蘖”等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在当时的企业家群体中颇有思想家和战略家的气派,作为一个公司经营者,他在数据上向来有信口开河的习惯,南德公司的资产和盈利像橡皮筋一样地难以测量。一次,一位叫顾捷的公司顾问问他,你的钱在哪里?你怎么赚来的?你缴多少税?牟回答,“谁来查我?怎么查我?”
牟其中是最早看到国有企业解体及体制转型将带来巨大商业契机的人,他早年倒卖座钟及“罐头换飞机”都与此有关。1992年之后,在中央决定对中小国有企业进行第一次产权改造的时候,他敏感地认识到这将是一场百年一遇的资本大盛筵,对陷入困境的国营企业的重组与倒卖是下一轮财富累积的主要手段。他提出的“99度加1度”理论,就是“充分挖掘计划经济的闲置资源,实现市场经济的超额利润”。在他看来,国营企业和政府资源就是那“99度”,南德和他牟其中就是让水开沸的“最后的一度”。在南德集团的大厅里,他赫然立起一条金子标语“为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振兴社会主义经济”,并以此为南德经营战略的目标。一位经济学家走访南德,见此标语后莞尔一笑道,它实在应立在国家某部委的大厅里。牟其中还提出了一个搞活3000家大中型企业的“765工程”,即为每家国有企业注入7.65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以达到迅速完成企业体制转型、资产转活的目标。他还具体地谈到执行的时间表:“第一年搞它300家,计划引资18亿美元,四年完成整个中国的工业化。”
后来者读到这些文字,大概都会把这个四川万县人当成是妄想症患者。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它却一再地被刊登在国内所有的严肃报纸上,牟其中确乎是真正看到了国营企业被全面改造的命运轨迹,无非他表达的方式实在太过夸张和炫目。从本质上来讲,牟是一个企图在政治资源与经济领域的灰色地带攫取利益的寻租者,他确实也与当时一些很有政府背景的国有金融机构,如中国农业信托投资公司等有密切的往来,他所有的项目其实都是为了从各地的金融机构融到资金,以空手套狼的方式在企业转型中获取利益,在其后的十多年里,无数“商业天才”用这样的方式一夜暴富。牟其中的错误在于,在这种“见不得阳光”的寻租过程中,他又渴望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论,同时还显示出一份十分醒目的异端姿态。他连续不断地、让人瞠目结舌的、恶作剧式的承诺最终让他在政界、经济界、传媒界和社会公众层面多重失信。
牟其中的身败名裂发生在1997年。9月,一本非法出版的杂志突然从地下冒了出来,其书名骇人听闻——《大陆首骗牟其中》,据称是由“三个曾经投奔南德的高级打工仔冒着被追杀的生命危险”写作而成的,它把牟其中描述成一位“上骗中央、下骗地方”的中国第一大骗子。在书的封面上,它以牟其中前任律师的话高呼:牟其中不亡,天理不容。这本非法出版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铺遍了全国大小书摊,牟其中百口难辩,原本就建在沙土上的南德集团因此分崩瓦解。在这期间,经济检察部门也开始秘密调查牟其中,发现他在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有骗开信用证的行为,涉嫌诈骗金额7507万美元。2000年5月30日,在被拘捕一年多后,武汉中级人民法院以“信用证诈骗“判处59岁的牟其中无期徒刑。
牟其中是这部中国企业史中最耐人寻味的人物之一。《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描述过采访他的感受:“有一年,我去访问牟其中,当时关于他的江湖传闻很多,如生活腐化、睨世傲物等等,可是见到了却是一个略显疲态、喜欢自言自语、梳着一款毛式大背头、有着一副仓库管理员体格的中年人,他请我到南德公司街对面的小店吃廉价的火锅,涮羊肉的时候满桌数他声音最响。牟其中不停地说他的理想,说自己坎坷的经历,坐牢,流浪,孤独,不被理解,他说自己听到国歌就会流泪。讲到这里,我分明看到他眼中似乎闪出湿润。在某一瞬间,我竟有点着迷。几年过去了,每当我回想到那次经历的时候,仍会有一种莫名的怅然。”
编后语:牟其中算是中国改革开放前期的企业家,在他身上有很多的传奇经历,他也给一批人带来了面对未来的野心和理想。他成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他的气魄和能力,善于自我炒作,但失败的原因也源于此。对他来说,资本永远是最具吸引力的,但资本泡沫却将他从天上炸到了地下。他的种种经历和教训,值得每一个身处这时代的企业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