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
摘要:为了有效防治仔猪黄白痢,选取351头仔猪为试验动物,对自然患病仔猪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试验Ⅰ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试验Ⅱ组采用中药进行治疗,试验Ⅲ组采用中西药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表明:①试验Ⅲ组共治愈46头,治愈率高达92%,成活率高达96%;而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治愈率分别为58%和60%,成活率分别为70%和68%。试验Ⅲ组在治愈率与成活率上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试验Ⅲ组除2头病情较重仔猪死亡外,其余全部治愈,病死率仅为4.0%,而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病死率高达30.0%和32.0%,试验Ⅲ组病死率极显著低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1)。说明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是目前防治仔猪黄白痢最有效的方法,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规模猪场;仔猪黄白痢;中西药结合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7-1604-03
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1],临床表现明显腹泻,粪便为黄、白色,糊状,主要发生于30日龄以内的仔猪,是目前养猪场最难防治的仔猪疾病之一[2],严重危害仔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近年来,由于集约化养殖的不断发展,抗生素在临床和饲料中被长期频繁使用,加之大肠杆菌血清型发生变异,对抗生素类药物产生了抗药性,使得其临床治疗效果很不理想,严重影响着养猪产业的发展[4]。早在20世纪60年代有学者开始研究不同中药方剂对仔猪黄白痢的治疗效果,但未做深层次研究[5];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中草药不产生耐药性,又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也符合绿色养殖理念,人们越来越重视其在猪病方面的应用[6],秦四海等[7]、李京伟等[8]用自制的中草药复方制剂对仔猪黄白痢病进行治疗,贾永辉等[9]、王尚荣等[10]采用中西药结合对猪黄白痢病进行治疗试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以上研究发现,中草药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存在药效慢、不稳定等缺陷,因此,为了研究仔猪黄白痢的有效治疗方法,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仔猪黄白痢病治疗试验。现将其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中药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芪、秦皮、黄连、甘草、当归、连翘等中草药(购于当地正规中药店),研磨成粉待用;西药为土霉素注射液(河北远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动物及日粮
试验仔猪由乌兰察布市某猪场提供的品种、胎次、分娩日期相近及体况相近的30头母猪所产的351头仔猪,共有150头仔猪自然发生黄白痢病。饲料组成:玉米62%、豆粕21%、小麦麸9%、油脂2%、鱼粉3%、石粉1%、预混料2%;营养水平:消化能13.92 MJ/kg,粗蛋白18.26%、钙0.85%、总磷0.58%、赖氨酸0.95%、蛋氨酸0.52%、亚油酸3.02%。
1.3 试验时间及饲养管理
试验期为2012年9月5日至10月6日,试验期间均按猪场常规管理进行日常饲养管理。
1.4 试验设计与方法
351头仔猪分3个处理组,对各组自然发病仔猪(为了便于比较,将150头自然发生黄白痢病的仔猪平均分配到3个组中,每组50头)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试验Ⅰ组为西药治疗组,每头仔猪肌肉注射土霉素0.1 mg/kg,1次/d,连用5 d。试验Ⅱ组为中药治疗组,每头仔猪口服中药制剂2 g/次,2次/d,同时每头母猪每天饲料中添加50 g中药,连用5 d(母猪和仔猪同时治疗效果较好)。试验Ⅲ组为中西药结合治疗组,每头仔猪肌肉注射土霉素0.1 mg/kg,1次/d,口服中药制剂1 g/次,2次/d,同时每头母猪每天饲料中添加50 g中药,连用5 d。
1.5 判定标准及测定指标
患病仔猪用药后3~5 d临床症状消失,精神状态和食欲恢复正常,粪便成形,颜色正常,判定为痊愈;用药后3~5 d症状减轻,精神状态有所好转,食欲略有恢复,粪便颜色变为黑灰色,粪便不成形,判定为良好;经3~5 d治疗后仍下痢,甚至病情有所加重或死亡,则判定为无效。同时计算仔猪的治愈率、成活率、发病率、病死率。治愈率=(治愈数/发病数)×100%;成活率=(成活数/发病数)×100%;发病率=(发病数/总数)×100%;病死率=(死亡数/发病数)×100%。
1.6 数据处理
数据用SPA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作为显著性差异判断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物对仔猪黄白痢病的治疗效果
由表1可知,3个试验组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试验Ⅲ组治愈率达92%,成活率达96%;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治愈率分别为58%和60%,成活率分别为70%和68%。试验Ⅲ组在治愈率和成活率上均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2.2 不同药物对仔猪黄白痢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由表2可见,在0~20日龄期间,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发病率分别为18.1%、26.3%和39.3%,经过用药治疗后,试验Ⅲ组除2头病情较重者死亡外,其余痊愈,病死率为4.3%,而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病死率分别为23.8%和32.2%,均极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20~30日龄期间,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发病率分别为25.0%、16.1%和3.4%,用药治疗后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病死率分别为34.5%、31.6%和0,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均极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整个试验期间来看,试验Ⅲ组仅有2头病情较重者死亡,病死率仅为4.0%,而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病死率高达30.0%和32.0%,试验Ⅲ组极显著低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 (P<0.0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3 小结与讨论
由本次试验结果来看,使用中西药结合治疗仔猪黄白痢病未见任何不良反应,而且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西药或中药的治疗效果,这与岳常彦等[11]、邱跃彬[12]的研究结果一致;付国兵等[13]报道抗生素杀菌作用快,仍是目前养殖业中常规使用的药物,虽然存在着一定残留,而且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对其极易产生耐药性,但通过中西药的有效结合,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且中药在应用过程中还可抑制部分抗生素药物的残留问题;吕永锋等[14]报道中草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等多方面功能,且中药不易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毒副作用也小,而且还可消除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的药物残留及耐药性等负面影响,对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外毒素也有中和和破坏作用,能显著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改善消化机能,增强体质[15]。本次试验所使用的白头翁、黄连、黄柏等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黄芪、当归可增强机体的抗病及补血功能,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健脾及抗炎等作用[16],结合抗生素药物的杀菌功效,有效地治愈了该病。因此可以认为使用该方法进行仔猪黄白痢病的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参考文献:
[1] 李宗波,邢兰君,颛锡良.仔猪黄痢、白痢的诊治[J].中国兽医杂志,2010,46(2):78-79.
[2]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 李 丽,张朴芬,陈其云.不同药物对仔猪黄白痢的治疗效果[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8):107-108.
[4] 王春华,李 慧.中草药制剂防治仔猪黄白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5):99-100.
[5] 唐朝忠,唐中伟.中药仔痢停对仔猪黄痢和白痢的治疗试验[J].中国兽医科技,1999,29(10):40.
[6] 钱昌银.中草药防治仔猪黄白痢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983-3984.
[7] 秦四海,赵德明.仔猪黄痢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2007(1):37-38.
[8] 李京伟,王世军,葛恩军.中草药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J].中兽医学杂志,2011(1):11-13.
[9] 贾永辉,杨正文.中西医结合防治仔猪黄白痢[J].山东畜牧兽医,2011,32(6):32-34.
[10] 王尚荣,罗佰文.不同药物预防仔猪黄白痢的效果比较[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4):43-46.
[11] 岳常彦,五冬梅,方希修,等.仔猪腹泻康治疗仔猪白痢的效果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17):128-130.
[12] 邱跃彬.中西药防治仔猪黄白痢效果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03.
[13] 付国兵,张丽明.中草药在畜禽健康养殖中的优势及应用[J].草业与畜牧,2011(1):39-40.
[14] 吕永锋,刘瑞生,朱玉成.中草药在养殖业上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畜牧兽医杂志,2011,30(3):53-55.
[15] 周伟伟,周冬梅,张胜利.中草药饲料在动物饲养中的应用功效[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320.
[16] 郭 召.中草药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J].山东畜牧兽医,2012, 33(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