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2013-04-29 15:57贾春杨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常态作业

贾春杨

在新课程精神的引领下,我们深刻认识到:教改首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代教学论强调:教师对学生讲得越多,嚼得越细,给学生提供的独立地获得知识、思考和活动的机会就越少,教学的活动和效果就越低;相反地,如果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多开展生动、活泼的认知活动,在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都会富有成效。许多教育家指出,评价一堂课,最好的办法是窥视学生的活动。从学生的思想定向程度可看出课堂教学要求是否明确;从学生分析问题、发表意见的广度和深度,可看出平时的训练是否得力、有效;从学生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兴趣,又可看出教师一贯的教风。为了使自己的教学适应现代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实施中不断尝识、探索。

2012年,我校多位教师参加了由顾得希先生牵头、吴继烈教师任组长的“常态背景下的双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双课堂”教学实践的价值在于兼顾“常态教学”和“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使课程与教师同步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增强教学智慧,丰富教学技能。

在“双课堂”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由“人本对话”到“人人对话”的转变。“潜心会本文”的目的不仅是理解课文,还在于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进而实现学生的互动与碰撞。因此,教师不光在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实现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学中也要推动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倾听作者的心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在讲解《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时,我把常态教学的人物性格分析以讨论的方式放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让我很是意外,以往是教师催交作业,这次却能快速浏览到学生的分析。一个没有提交作业的学生引起了我的关注,因为他平时学习语文很积极,课后他告诉我,他关注的不是课文写的内容,而是在想侯赢的身份,想从门客谈起,他对此很有兴趣,想用多一点的时间研究“门客—隐者”的关系及在历史上的作用。我很是惊喜,喜的是他的学习热情,他思考的角度可以给更多的学生开启一个新的学习领域,激发周围学生学习的热情。网络平台的运用拓展了语文教学的信息量,不仅让学生主动、互动的学习,也促使老师不断思考教法与学法。

“双课堂”对于有了几年高中教学经验的杨宁老师来说是一种尝试和挑战。她给学生留了这样一道预习题:请在读书之后完成写作《我的主人堂吉诃德》,在限定时间内将作业上传到网络平台上。这次实践让她收获了意外,收获了惊喜。她说:“在使用网络平台之前,学生的作业多是‘孤独地完成,不自觉的孩子还会在网上搜索现成的东西来凑数。因为其他学生看不到他的作业,纵使被教师‘识破,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心理压力。而在网络平台上学生们在上交作业时也一定会看看同学都是怎么写的,也会‘不留情面地发表一些评论。习惯于搜索作业的学生也怕会跟别人‘撞文相对有所收敛。最重要的是,学生间的相互启发比教师的指导更发散,也更易被接受。教师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看到学生的作品,有充裕的时间来做选择,真正做到依学情而决定教什么、怎么教。”

从杨宁老师的教学实践我感受到:语文老师要传授的是方法,培养的是情怀。而方法和情怀没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无法获得的。网络课堂的平台搭建,刺激了学生的思考, 在“双课堂”环境下,把传统课堂的学习延伸向了社会,生活有多大,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教学过程、环境的优化,信息化的支撑,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教师在常态教学中运用“双课堂”教学,就是要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挖掘学生潜能。在“双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的建构知识的支持者、引导者,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要怀有坚持理想的课程观、正视现实的课堂观、与时俱进并积极尝试的教学追求。这种追求既要做到有效,又要追求高效。关注学生的发展,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编辑 吴君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常态作业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快来写作业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作业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