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小衔接 提高学业质量

2013-04-29 00:44李竹林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学科教材内容

李竹林

我校以做好中小衔接工作为切入点,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1.关注学生客观差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在身心发展方面,小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幼稚期,在思维上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初中生在心理上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期,在思维上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

在学习内容方面,小学课程除去语、数、英等学科外,科学课、社会课等综合性课程占很大比重,内容相对简单;而中学课程除去语、数、英等学科外,综合性课程细化为理、化、生和史、地等学科,内容相对复杂。

因此,学生从六年级升入初一,学习任务明显增加,在心理、生活、学习等方面感到很不适应,若不做好中小衔接工作,就会降低学生学习效果,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2.做好教育管理衔接,确保学校办学质量

统一理念。中小学分管德育、教学的干部经常利用行政例会、干部交流学习等机会,研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使中小学办学的理念、宗旨、目标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统一管理。中小学德育、教学、后勤实行统分结合的管理方式,有效衔接教育管理,保障学校工作协调运转。

3.做好教学工作衔接,确保教学的方向性和科学性

合理配备教师。我校在教师配备上,根据教学的需要,尝试打破中小学界限,即初中教师到小学高年级任课,小学高年级教师到初中任教。

开展教学研究,共同研究课标。组织初一和小学六年级教师一起学习新课标,熟悉相邻学段课标要求,把握教学方向。

共同研读教材。学校为初一教师准备小学高年级教材,为小学高年级教师配备初一教材。相关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参加对方学段教材分析,使教师能够准确把握中小学教材体系。

共同研讨教法。我校加强中小学双向听课交流,研究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各自特点,用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

4.做好学习生活衔接,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

做好“提前走进学生”活动,每年寒假领导班子研究制定《中小衔接工作方案》,增强中小衔接计划性。上好“开学第一课”,初一任课教师在第一堂课围绕自己的学习经历、教学经历、兴趣爱好等进行自我介绍,针对学科内容、特点、方法进行学科介绍,使学生对教师和所学学科有初步的了解。搞好“走近我身边的同学”活动,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围绕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自我介绍,帮助学生相互了解,更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开展“初一学习生活指导”活动,使六年级学生提前了解初一的学习和生活特点,为升入初中做准备。建立 “中小联谊班”,让六年级和初一年级结成“联谊班”,开展学习方法交流、生活技能指导等活动。渗透、强化学习方法,使学生尽快熟悉学校提出的“五段学习法”,即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复习巩固、独立作业、系统总结。

5.做好家庭教育衔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

抓住暑假 “空白期”。毕业前,召开六年级家长会,下发语数英衔接作业,布置语文必读书目和英语必会单词,提出学习要求。

关注开学“不适期”。开学一个月,召开初一家长会,具体指导家长通过“三看八问”的方法,了解学生在校情况。 “三看”,即看孩子上学是否心情愉快;看孩子做作业是否完成顺利;看孩子是否愿意说在校遇到的人和事。“八问”,即今天学了哪些?老师讲的内容你懂不懂?课上、课下老师对你们有什么要求?最近学习怎么样?和老师、同学相处得怎么样?班级中发生了哪些事?为学校和班级做了哪些好事?需要家长做点儿什么?

通过上述方法,家长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上中学后的学习、生活状态和出现的问题,及时和学生、班主任、教师沟通,帮助孩子顺利渡过 “不适期”。

通过我们的努力,我校初一学生面对陌生的老师、学生和不断增加的学业内容,能够很快适应初中的学习和生活,不但感受不到过重的学习负担,而且在兴趣的驱动下,还能自觉地拓宽视野和知识面,学业成绩不断提升,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学科教材内容
【学科新书导览】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超学科”来啦
主要内容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