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时间中的孩子》中的儿童意象

2013-04-29 12:06顾辰张喆
关键词:伊恩

顾辰 张喆

摘 要: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被认为是英国文坛目前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常被列入畅销书之列。在其作品中孩子的形象经常出现,但他笔下的孩子却不同于英国传统的成长小说中的孩子。本文以《时间中的孩子》为例,分析作品中的孩子形象,并发现其笔下儿童形象的独特一面。

关键词:伊恩·麦克尤恩;《时间中的孩子》;儿童意象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215-02

伊恩·麦克尤恩与格雷厄姆·斯威夫特、马丁·艾米斯均被誉为活跃在当今英国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自成名以来笔耕不辍,作品颇丰且广受好评。他的写作通常分为两个时期,1974到1987年的早期作品多涉及谋杀、乱伦、变性癖、虐待狂、骚扰儿童、家庭崩溃等令人困扰的题材, 被人戏称“恐怖伊恩”,自1987年以来其写作题材发生了转变,更加关注中上层阶级的生活。发表于1987年的《时间中的孩子》是一部唤醒成年人麻木心灵的作品,常被称为从“恐怖伊恩”到内省式作家的转型之作,是其创作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性作品之一。小说以主人公斯蒂芬·刘易斯的3岁女儿凯特在超市离奇失踪,以斯蒂芬痛苦找寻女儿的经历为主线,以斯蒂芬迎来新生命走向成熟为结尾。“时间”和“孩子”是理解这部作品的关键词,这部小说不仅包含生理时间正常的孩子,如凯特、鲁丝·莱尔和乞丐女孩,还包括心理时间上异化了的孩子,如查尔斯·达克。麦克尤恩从此突破了早期小说中狭窄阴暗的内心世界,走向更多关注于中上层阶级的创作成熟期,这本书为麦克尤恩以后的创作之路打下基础,通过对这部转型期的作品中儿童意象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并为理解其后期作品打下基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作品脱颖而出,文学作品中的儿童形象日益丰富,然而早在18世纪的文学作品中,儿童形象并不受人重视。成年人往往更关注于如何教育孩子尽早步入成年,教孩子顺从,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人们推崇“自然”,童年就是自然的原始象征。威廉·布莱克代表作之一《扫烟囱的孩子》中的孩子就是18世纪儿童形象的典型代表,天真无邪,顺从于各种社会压迫;维多利亚时期,狄更斯笔下的儿童多半以抵抗社会邪恶势力的真善美形象出现,儿童文学由此重新兴起。直到20世纪50年代,威廉·戈尔丁的《蝇王》彻底打破了传统文学作品中儿童的固有形象,血腥、暴力等人性本恶的丑陋形象跃然纸上。伊恩·麦克尤恩就十分推崇戈尔丁笔下的儿童形象。

一、生理时间正常的孩子

在《时间中的孩子》这部小说中,生理时间正常的孩子有凯特、鲁丝以及乞丐女孩,麦克尤恩通过这些孩子的视角来描绘这个成人的世界,用一颗天真的同心来看待世界、看待生命,笔下这一系列生理时间正常的孩子形象一方面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另一方面深化了主题。文中多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开篇从女儿神秘失踪两年后开始叙述,其间穿插着斯蒂芬不断回忆起凯特丢失的片段,女儿尚未丢失时的美满家庭生活以及惨不忍睹的现实生活,一系列的颠倒交错的时间与叙述时序照应了弗洛伊德说过的“由于受创伤的经历动摇了整个生命结构,人有可能处于生活的停顿状态,对现在和未来兴趣全无”。儿童视角就是用儿童特有的眼光来看待成人世界,用儿童特定的口吻来讲述成人世界中发生的事情,以儿童视角来探索成人世界就会收获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时间中的孩子》中儿童视角的使用使麦克尤恩在虚幻的儿童心理世界与现实的成人世界中来回穿梭游刃有余,理性审视人生百态之余又产生了深刻的感悟。

成人世界往往以理性、规范、文明、秩序等著称,然而儿童却充满了感性、天真、无序,现实社会中儿童是成年人的附属,接受成人的教导管制与熏陶,受制于成人,并渐渐学会模仿成年人的处世之道。张和龙在《战后英国小说》中说道:“童年的心理与本能要么在规范与整合中与成人世界趋同,要么在失去约束的情况下远离成人世界,按照某种合乎儿童心理规律的轨迹运行。”作者选择儿童视角原因之一在于正常的儿童遇到任何事情时,往往是不考虑后果的,真实地表达自我情感,具有真实性和直观性,借儿童的眼睛来看成年人的世界,通过儿童的认识与感知来描绘混乱的成人世界。小说开篇斯蒂芬·刘易斯遇到了一群有执照的乞丐,其中有一个处于青春期之前的消瘦的女孩子,手里拿着政府统一配发的黑色的乞丐碗,梦游似的走在人群中,眼睛却盯着斯蒂芬。当斯蒂芬给了她5英镑后,女孩却说了声“滚你的,先生”就走了。乞丐女孩没有了小孩子应有的天真善良,利用斯蒂芬对女儿的思念之情获得钱财并且戏弄、辱骂了他。小说第六章,当斯蒂芬看到一个长得像凯特的女孩儿时,发疯似的认定那就是他失踪多年的凯特,最后得知那女孩儿叫鲁丝·莱尔,当她十分得意地向斯蒂芬证明着自己并非凯特时,斯蒂芬摇着头,觉得这女孩儿背叛了他,女孩儿所做的种种都是为了讨好校长,他失望了。

二、心理时间异化的孩子

异化,源于西方,也称“自我疏远”,意为“失去作为自我的存在”。麦克尤恩常以作品主题各异著称,但异化是其经常探讨的主题之一。《时间中的孩子》这部作品中主人公斯蒂芬的好友、政客查尔斯·达克便是一个生活在混乱扭曲社会中的异化人。华莱士·马丁在《当代叙事学》中曾说:“在小说中,特定的个人经常提供一个反讽的透视角度,由此来烛照其他人物的被普遍接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查尔斯·达克在文中的异化便是生活在这个异化的社会与政府中的异化人,正是这个社会与政府中的写照。

异化包括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即外在行为上的与内在心理上的。小说中政治家达克的异化包含了作者对政治压抑和扭曲人性的强烈谴责。世故老练、沉稳自信的达克,从小就梦想成功,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政府官员、首相的朋友,但就在他人生辉煌顶峰的时候放弃他的事业,辞去职务,卖掉身份与地位象征的伊顿广场大房子,与妻子特尔玛搬到乡下小屋隐居林中,成为一个手中拿着弹弓,口袋里装着放大镜、小刀等的小男孩儿,与之前成熟、世故、老练的达克判若两人。他的外貌与行为已彻底从一个历经风雨的稳重成年人异化为一个普通小男孩。达克内心有两个自我,一个成年的自我,一个童年的自我,成年的自我渴望金钱、权势地位和呼风唤雨的世界,童年的自我向往自由、安全和无忧无虑的生活。特尔玛说过,达克的童年是段不美好的回忆,父亲从达克还很小的时候开始便严厉教他一举一动要做到像成年人一样的优雅,母亲作为达克唯一的精神支柱早在他幼年时便已撒手人寰,8岁时的达克“在照片里看上去像一个缩小了的父亲的翻版”,他的童年失去了应有的欢乐,失去了童真的自我,以至于成年后他想退回到可以无忧无虑的年纪,不需要为任何事负责,不关心外界发生的一切。作者借达克的异化不仅照应了小说的儿童主题,还表达出自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个性的发展受到挤压、压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扭曲,社会分工过细,使许多人精神畸形乃至崩溃,工业化使人类成为物质的奴隶,认不清自我,最终导致异化丧失自我。达克与特尔玛安逸的自然生活使他找到了自己丢失的童年,寻回了丢失的自我。达克的异化不仅表现在寻找丢失童年方面,还表现在与大他12岁的妻子特尔玛的婚姻方面,童年丧母的达克想要从她身上找到童年失去的母爱,是种异化了的俄狄浦斯情结。与特尔玛结婚并非达克幸福生活的开始,作为一个成年人,他有成人的性欲要求,但他去妓院,穿短裤,让妓女装成老师打他的屁股,这是极少数非正常人的爱好。内心的孤独、恐惧与苦闷促使达克情感异化却又无法排解,只能在政界和森林中来找寻慰藉。

三、结语

麦克尤恩作品中充满黑色幽默,笔下的主人公一个又一个全身心投入暴力与纵欲中,令人厌惧、震惊、作呕,他撰写的是这个疯狂世界里的警世恒言。杰克·斯莱称伊恩·麦克尤恩为“不仅仅是创作文学作品的作家,而且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位用心的历史记录者”。通过对小说中对生理时间正常孩子的细致描写,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混乱与无序,同样揭示了生活在其中的普通人民的无助;对心理时间异化孩子的描写使读者明白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孩子,要面对不要逃避现实的种种困境,达克作为异化了的逃避社会现实的孩子,最终以死亡结束了自己的命运。但小说最后新生命的诞生又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与小说主题前后呼应,显得更加符合逻辑,引人入胜。

参考文献:

〔1〕伊恩·麦克尤思.时间中的孩子[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2〕程心.“时间中的孩子”和想象中的童年——兼谈伊恩·麦克尤恩的转型[J].当代外国文学,2008(2).

〔3〕龙江.心灵的孩子神奇的时间——伊恩·麦克尤恩《时间中的孩子》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05(4).

〔4〕舒奇志.主体的欲望与迷思——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时间中的孩子》[J].当代外国文学,2008(3).

〔5〕杨丽娟.异化主题及其原型分析[J].当代外因文学,200l(1).

〔6〕侯怡芬.《时间中的孩子》中查尔斯·达克的异化[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责任编辑 张海鹏)

猜你喜欢
伊恩
风灾
伊恩·麦克尤恩:《梦想家彼得》
英国作家伊恩·麦克的选择——对《水泥花园》的深度解读
暴力之旅——伊恩·麦克盖尔访谈录
话语、视角与结构:伊恩·麦克尤恩的创伤叙事艺术
伊恩·杰克逊
论伊恩爷爷与抖森的相似度
博茨瓦纳总统称永不结婚
伊恩很爱丛林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