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3枚一级勋章的47位开国上将功勋榜(七)

2013-04-29 12:05:02欧阳青
党史纵览 2013年7期
关键词:部队

欧阳青

彭绍辉:英勇善战的独臂虎将

彭绍辉在47位荣获3枚一级勋章的开国上将中,是唯一与毛泽东同属湘潭县的老乡。他的家瓦子坪距离毛泽东家的韶山冲只有8公里。彭绍辉最初的革命萌动是在1926年夏参加家乡的农民运动,当时他是农民自卫军的一名战士。而他真正具有革命信念是从1927年夏追随毛泽东之旅开始。当时,正值长沙发生“马日事变”之后,农民运动处于低潮之际。茫然中,彭绍辉想到了自己崇拜的家乡英雄、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毛泽东。几个月前,毛泽东考察湘潭农民运动时到过瓦子坪,在集会上讲述农民协会的事情。会下,毛泽东还和彭绍辉单独交谈过,鼓励他好好干。“找毛泽东去,到外边革命去!”这就是时年21岁的彭绍辉的朴素想法。

然而,追随毛泽东的旅途却充满着曲折与艰辛。彭绍辉一路从瓦子坪赶到韶山,又赶往长沙、武汉,却一直没有找到毛泽东。毕竟,一个普通农村青年,此时要找到正在秘密策划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毛泽东,几乎是不可能的。8月,在武昌街头走投无路的彭绍辉,报名到湖南军阀何键的部队当了兵。他心想,这样既可以渡过眼前的难关,又可以学点本事,将来有机会再去找毛泽东。就这样,彭绍辉暂时没能实现追随毛泽东的愿望,也与即将举行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擦肩而过。然而,他却很快成为湘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团长彭德怀的部下,后来又成为平江起义的参加者之一,这为他的革命军事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等到彭绍辉能追随毛泽东时,已是3年后的1930年炎夏。这时,毛泽东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彭绍辉则是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第五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成为毛泽东麾下的一员年轻骁将。

在担任第三军团第一师师长时,不满27岁的彭绍辉投入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他率部在北线助攻,连续攻克了宜黄、乐安两县,并配合主力围困南丰之敌。此后,又转战东线,参加了黄狮渡、邵武、浒湾和丰山铺战斗,出色地完成了反“围剿”前期作战任务。后来,在宜黄南部的黄陂战斗中,彭绍辉率部绕到敌后,攻打敌第五十九师侧翼,歼敌一个旅。在草台岗地区的霹雳山战斗中,彭绍辉挥师主攻,经过20多分钟的浴血奋战,红一师占领了敌第十一师的主阵地,重伤敌师长萧乾,赢得了整个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关键之仗。遗憾的是,彭绍辉在率部追歼溃敌时,被敌人的机枪子弹打中左臂,后因药品短缺,加之伤口感染发炎,最终不幸被截去左臂。这是彭绍辉在红军时期的巅峰之战。为表彰彭绍辉的指挥有方和英勇善战,1933年8月1日,中革军委授予他二等红星奖章。彭绍辉从此一战成名!

担任红五军团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师长时,彭绍辉率部在建宁、将乐之间的光明山阻击国民党军八十八师,因圆满完成了钳制任务,他又受到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再造胜利辉煌。

在江西军区兴国补充第二师,“独臂”师长彭绍辉积极“扩红”,为一线部队准备、补充兵员,仅用了一个月时间,补充师的兵力就达到5000多人。经彭绍辉训练出来的红军战士,受到前线的欢迎。 “兴国补充第二师”因此赢得了“兴国模范师”的称号。

在担任红一军团第十五师即著名的“少共国际师”师长时,28岁的彭绍辉奉命率部在石城大垴寨一带设置阻击阵地,掩护红三军团向瑞金转移。战斗中,彭绍辉和师政委萧华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最终,少共国际师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胜利地完成了阻敌任务。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29岁的彭绍辉调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参谋长,因与张国焘分裂党的错误进行坚决斗争,他差点被枪毙。后被张国焘剥夺军事指挥权,降职调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上级政治科科长兼军事教员。

之后,彭绍辉又出任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参谋长。他又以坚强的毅力和比常人付出更多的代价,协同军团长陈伯钧指挥部队第三次爬越雪山,跋涉草地。在历时24个月,长途跋涉数万公里的漫漫征程中,彭绍辉经历了三个方面军长征的浴血奋战和艰难困苦,亲历了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见证了红军长征胜利的辉煌,成为先后参加了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长征的两位开国上将之一,另一位是陈伯钧。

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彭绍辉一直战斗、生活在以红二方面军为骨干组成的八路军第一二〇师部队及以后发展壮大的西北野战军部队,长期活跃在晋西北和晋西南战场,他的职务从八路军第一二〇师教导团团长,到晋绥独立第二旅旅长、抗大第七分校校长,再到吕梁军区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第七军军长,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可谓是西北野战军的虎将之一。

1940年春,彭绍辉率新三五八旅参加了晋西北春季反“扫荡”,坚决阻击日军。5月,彭绍辉又率由新三五八旅改称的独立第二旅参加了晋西北夏季反“扫荡”作战。其部在北线巧妙转至日军侧后,在五寨、岢岚间与之周旋,以减轻兄弟部队的压力。后由保德南下转向日军侧翼,歼灭分散孤立据点之日伪军,最终为取得夏季反“扫荡”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40年8月20日起,彭绍辉率领独立第二旅参加了百团大战。至8月底,先捣毁阳方口据点,占领火车站,切断同蒲路及宁武、朔县间日伪军联系。9月,独立第二旅一部掩护群众1000余人,分段破袭朔县至怀仁间的铁路和公路各15公里,击毁火车1列,并攻占日军据点多处。独立第二旅另一部破坏井坪镇至咸远堡公路和电话线各50余公里,歼灭日伪军一部。随后,彭绍辉部又参加了粉碎日伪军报复“扫荡”的战斗,歼敌3500余人,为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1945年,时任抗大第七分校校长的彭绍辉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出席大会前夕,毛泽东在延安枣园亲切接见了他。毛泽东紧紧握着他的右臂高兴地对身边的人介绍说:“绍辉同志是瓦子坪人,是我的老乡,是放牛娃出身啊!”又对彭绍辉说:“我记得我们在老家见过面。”

彭绍辉也激动地回答:“主席,我记得第一次见到你是在1927年1月10日。当时你回到老家考察农民运动。”

毛泽东说:“你咋有这么好的记性?”

彭绍辉答:“那时候见到你就像一个大喜的日子,怎么不记得呢?再说,我有每天记日记的习惯。”

毛泽东笑着说:“绍辉啊,你坚持记日记的习惯好呀!将来革命成功了,这些日记就是不可多得的文献呀。”

紧接着,毛泽东又询问了七分校的建设情况,彭绍辉向毛泽东作了详细汇报。

毛泽东听后,风趣地说:“孔夫子是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你比孔夫子还高明啊!”

后来,彭绍辉遵照毛泽东的指示,领导抗大第七分校近4000学员和教职员工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和各项工作,在生产上也取得重大收获。

解放战争时期,在吕梁战役中,彭绍辉率吕梁军区部队首战主攻重镇兑九峪,以第十一团和第十六团担任突击,很快摧毁了敌人的指挥堡。尔后,他又命令部队以敌指挥堡为中心,向四面攻击。经过2个小时的作战,全歼兑九峪镇守敌第四十二师1个团和地方武装共2000余人,切断了隰县和孝义之敌的联系。随后在攻打防守严密的隰县城时,彭绍辉率部先扫清外围石楼、永和、大宁等各县守敌,然后以主力猛攻隰县城孤立之敌。经过4天4夜激战,我军全歼守敌第四十五师一个团和地方武装,活捉敌晋西总指挥杨澄源。攻打晋西北和晋西南的咽喉中阳县城时,彭绍辉坚决围城攻城并相机阻援。最终,我军以连续猛烈攻击,很快突破敌人的城防,全歼守敌,活捉敌第四十五师少将副师长张居乾,并吓退了援敌第七十师刘效增所部。兑九峪、隰县和中阳三战三捷,使吕梁全区获得解放。

太原战役时,在第一阶段作战的东山要点争夺战中,彭绍辉率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选择敌人防御体系中的弱点和要害,集中优势兵力,趁着夜暗,快速从几个方向发起攻击,不到一天就攻占了牛驼寨等坚固阵地,打开了太原城东的天然屏障。第二阶段作战,彭绍辉指挥第七军(1949年1月第七纵队改称第一野战军第七军)主力急速渡过汾河,直插小店以北,配合兄弟部队占领了太原城北敌外围阵地,并用炮火控制了城北机场。最后总攻时,彭绍辉指挥部队由北门攻城,同时配合第十八兵团歼灭东门之敌,而后直攻东大门,为最终攻克太原这座阎锡山盘踞多年的老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傅秋涛:经营湘鄂赣、名扬苏皖边

傅秋涛投身革命很早。但他直到1933年3月才转入红军正规部队工作,担任湘鄂赣军区政治部主任。1925年,傅秋涛就参加了党领导的农民运动,被选为乡雇农委员会委员长;1928年3月16日,他组织一支大约300人的工农队伍,参加了著名的“平江扑城”农民暴动。之后,傅秋涛一直在湘鄂赣边地方工作,先后担任乡党支部书记、区雇农工会委员长、赤卫团政治委员、省赤色总工会委员长、省职工联合会书记、省委委员等职。

1933年,傅秋涛到湘鄂赣军区任职不到半年,就赶上湘鄂赣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他带领军区政治部认真搞好战前政治动员,坚决迎敌,接受住了考验。1934年1月,随着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局势日益严峻,中共湘鄂赣省委决定傅秋涛升任省委副书记,以加强地方党的领导工作。

1934年8月,兼任湘鄂赣军区第三作战分区政治委员的傅秋涛,从浏(阳)宜(春)万(载)地区撤回,到湘东平江县黄金洞地区的何家垄参加省委召开的紧急会议。会后,傅秋涛率8人的短枪队,从何家垄村出发,前往鄂东南地区收拢在反“围剿”中被打散的部队和开展扩红运动。他们路经湖北通城县,住在云溪山的一农户家。傍晚时,200多国民党军突然包围了整个村庄。傅秋涛立即带领大家突围。突围中,他们一连撂倒十几个敌人,后来被敌人冲散成为两部分,傅秋涛带领3人转移到湘鄂边的药菇大山,其余人返回黄金洞去找省委。

1935年7月14日,时任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和省军区政治委员的傅秋涛,率领省委机关和部队离开平江西北地区向东南的江西修水方向实施突围。突围至修水渣津西北地区时,遇国民党军严密封锁,几次硬冲均未成功。折返时,又与国民党军再度激战,使部队遭受到损失。16日夜晚,傅秋涛下令实施第二突围计划,决定兵分3路,由通城的麦市突围过河,向崇阳方向转移。指挥中路行动的傅秋涛,率部在云溪山与敌人迂回周旋。经过数天的兜圈子,转移到平江的周坊、横江山区,仍未摆脱敌军的包围圈。后来,傅秋涛率领部队从平江三眼桥和燕岩之间熟悉的地方进行突围,一连穿过了六七个土围子和国民党军碉堡,越过重重路障,从雷家滩神速渡河,到达爽口,重又回到黄金洞,胜利地突出重围。突围中,傅秋涛的爱人、湘鄂赣省妇女部长曾湘娥不幸牺牲。

1937年六七月间,中共湘鄂赣省委先后派两批人员赴延安向党中央请示汇报工作。在延安,毛泽东和党中央对傅秋涛等领导湘鄂赣边区的游击战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称他们在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经过独立坚持的三年艰苦游击战争,取得了很大成果,来之不易,并对今后湘鄂赣边区的抗日斗争作了重要指示。

8月22日,傅秋涛和钟期光等作为中共湘鄂赣省委谈判代表,开始与国民党武汉行营谈判代表进行谈判。嗣后,双方又经过一番交锋,终于签订和平合作协议。武汉行营下令停止对红军的军事行动,划定平江县的长寿、嘉义两地为红军游击队集中改编地点,承认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抗日军第一游击支队”,委任傅秋涛为支队司令员。

9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共湘鄂赣省委改为中共湘鄂赣特委,直属中共长江局领导,傅秋涛为特委常委。12月,中共湘鄂赣特委委派傅秋涛前往武汉,向周恩来、叶剑英、叶挺、项英等汇报湘鄂赣特委工作情况,请示湘鄂赣边红军游击队如何改编为新四军等问题。在武汉,傅秋涛出席了叶挺为招待大江南北各省的红军代表和中共中央派来的干部而举行的盛大宴会。接着,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正式初建。

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移驻南昌,具体筹划编组和任命部队各级领导人。傅秋涛任新四军军政委员会委员。湘鄂赣边抗日军第一游击支队在平江的嘉义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支队司令员为陈毅,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团团长为傅秋涛。全团下辖3个营,共有1100余人、200多条枪、3挺机枪、730把马刀。

2月10日,傅秋涛奉军部命令率第一团从平江嘉义出发,向皖南抗日前线挺进,沿途还招收了400多名青年加入部队。当部队到达湘赣边界时,傅秋涛接军部紧急通知,防止国民党驻军有伏击新四军的企图,要求做好应战准备。傅秋涛立即告诫部队保持高度警惕,做好一切战斗准备。部队在萍乡上火车后,傅秋涛下令把机枪架在火车头上,马刀亮出窗外,火车到宜春时不要停车,一直向前开,最终粉碎了国民党的阴谋。火车抵达浙赣边的玉山后,傅秋涛命令部队下车,徒步向浙江常山县挺进。在浙江省开化县以南的华埠镇,傅秋涛与支队司令员陈毅亲切相见。休息几天后,傅秋涛率第一团继续前进,翻过浙皖边界的马金岭到达安徽歙县岩寺地区,胜利完成了集合任务。

5月12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东进”的指示,傅秋涛率第一团挺进江南。将近半年时间,傅秋涛指挥部队紧紧依靠江南群众,在敌人鼻子底下,在“梅花桩”式的据点之间,采取分散、穿插、转移等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与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30余次,歼灭日伪军3000余人,迅速打开了江南敌后抗战局面。

1941年1月初,皖南新四军奉命北移。4日,全军近万人分左、中、右3路纵队,从云岭出发移往长江以北。时任新四军新第一支队司令员的傅秋涛,率部作为第一纵队,担任全军的左路。

1月6日清晨,当新四军前哨部队在涉过青弋江向南进到丕岭脚下的纸棚村时,遭遇国民党军第四十师伏击。国民党军打响了皖南事变的第一枪。之后,傅秋涛率部从云岭东南的大康王村加速前进,于7日拂晓先攻占求岭,再进驻榜山,完成了军部确定的行动计划。7日黄昏,傅秋涛又指挥老一团顺榜山而下,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击溃守敌,攻占榜山西南方向约一公里的举山,为新四军3路纵队会攻星潭镇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当老一团团长熊应堂几次指挥部队准备继续前进时,竟被纵队副司令赵凌波所阻挠、破坏,并以“不服从命令者,按军法论处”相威胁。后来,部队只好撤回驻地梓坑,在榜山一线打转转,使第一纵队失去了攻占星潭,突出敌人重围的机会。

8日拂晓,在纵队党委会上,纵队政委江渭清提出打过榔桥公路,背靠宁国、宣城,可以策应军部突围的方案,又被赵凌波借口要请示军部而加以反对,未能采纳。

上午10时,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从榔桥方向扑来,直插新一团和老一团结合部。傅秋涛命令老一团挥师东南方向,配合新一团将敌击退。此时,国民党军越聚越多,情况十分危急。下午4时,傅秋涛主持召开纵队党委会,并果断拍板突围到苏南与江南指挥部会合。

会后,老一团和纵队特务营奉命强攻梅树岭。激战正酣时,赵凌波却传令要部队撤退。团长熊应堂不同意,赵竟下令吹起军号,强令部队后撤。傅秋涛得知后,十分震怒。立即命令警卫员将赵凌波找来要当面质问。谁知,赵凌波已乘乱脱离部队,后叛变投敌了。傅秋涛追悔莫及,没想到自己的副手竟成了叛徒。

9日,傅秋涛指挥部队顽强抗击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战斗至当晚21时,终因寡不敌众,榜山一线阵地相继失守。于是,傅秋涛决定新、老一团分别向东突围,到板桥集合。他把被打散的队伍整编成一个300多人的步兵营和一个50多人的干部手枪队,沿着涌溪坑向东前进,到达位于泾县、宁国、宣城3地交界处的老虎坪。为缩小目标,尽快突出敌人的包围圈,傅秋涛又命令步兵营和手枪队各自独立行动,分别向苏南方向突围。

傅秋涛率手枪队在荒山野岭转战几天后,再决定将队伍分成几个小组,分散目标,各自行动。他带领一个11人的小组转移到了与老虎坪隔坑相望的大斧山。随后,善于打游击的傅秋涛一行化装离开大斧山,一路上,傅秋涛自称是“国军第五十二师陈副官”,率领便衣队前来“搜剿”新四军的,并利用当地群众的关系,绕过了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的封锁线。进到宣城孙家埠后,他在抗日群众的帮助下,直插北边的南漪湖,并机智渡湖,摆脱了尾追的敌人保安队。过了湖,进入江苏高淳县东坝镇,又找到一个没有国民党军封锁的渡口,雇了一只船渡过了河,到达溧水、溧阳交界地,与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胜利会合。

傅秋涛在皖南事变中浴血奋战,最终突出重围,保存了新四军的骨干力量。死里逃生的他怀着对牺牲战友深深的思念和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满腔怒火,继续革命征程。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鲁中南军区司令员、华东支前司令部司令员、山东军区副政委等职,在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期间为战时后勤工作做出重要贡献,成长为我军一名杰出的高级将领。

(责任编辑:徐 嘉)

猜你喜欢
部队
俄部队军演
环球时报(2022-02-18)2022-02-18 17:55:42
儿在部队又立功
老友(2021年12期)2021-01-10 17:08:12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拆弹部队 爆炸封印者
老部队
军犬部队,你了解多少?
武警8670 部队扎实做好驻训部队药材保障
武警医学(2017年12期)2017-12-29 01:05:47
论部队疗养院发展趋势
驻澳部队训练剪影
军事历史(1999年6期)1999-08-21 02:17:08
戚继光创建的快速后勤保障部队
军事历史(1995年1期)1995-01-18 00: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