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惠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发现虽然幼儿熟悉各种表情也会加以模仿和表现,但是要让幼儿将自己的感性认识和体验直接在蟹壳上用泥塑加以表现却并不简单。因为这次活动要求每位幼儿根据蟹壳(娃娃脸)的大小来捏制出比较精致的表情,只要捏制的某一五官大小不合适,就会影响整个作品的效果。如果为了取得即时效果而采用强化训练的方法,那么幼儿学习的过程就会变得枯燥乏味,以至失去创作表情的热情,也无法体现美术教育的价值。为了能让幼儿更主动地参与创作表情这样的一个活动,而且能自始至终地乐在其中,我们有必要为幼儿搭建适度递进的阶梯,为幼儿架起生活感受——艺术表现的桥梁。不仅为泥塑创作作好铺垫,而且更可以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打开思路,实现幼儿作品创作的最优化。
第一环节:观察表情照片——了解不同表情的面部特征
在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张“笑”的照片,因为每一位幼儿对笑的表情都很熟悉,而且在师生彼此相视微笑中开始上课,又可以使课堂的气氛变得轻松。接着出示一组不同表情的照片(5张左右),让幼儿说说他们是什么表情并请幼儿加以模仿,感受不同的情绪。再和幼儿重点讨论几种明显的表情特征,如哭、愤怒、难过,比较眉毛、眼睛、嘴在脸部发生的变化,并用手指在自己的面部进行简单的比划,提升感性经验。虽然此环节只是初步的感受一些基本的表情,但是幼儿的情绪得到了放松,为后续的泥塑表情创作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观察QQ表情图——了解如何用符号来表现不同的表情
照片中人物的表情是具体形象的,幼儿一看便知,但要让幼儿将人物的表情转换成泥塑中的点线、图形来表现,幼儿可能还会无从着手,在这两者之间还得找到另一种载体。此时我想到了平时我们聊天中经常使用的QQ表情图。QQ表情中形式多样的表现手法正是幼儿创作可以借鉴的最好素材。
于是在第二环节,我出示一组QQ表情图让幼儿结合生活,说说这些图在哪里看到过,集体说分别表示的是什么表情,它们是怎样来表现出不同的表情的。在这个环节我分了两步来拓展幼儿的经验,先是欣赏一组表现不同表情的QQ表情图,让幼儿观察比较分别是用什么符号来表示的,了解不同表情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现。接着欣赏一组表现相同表情的QQ表情图,在活动中我以“表情开心”为例,通过观察幼儿了解到同样是开心的表情也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现,可以是张开大嘴的哈哈大笑,可以是俏皮的笑,还可以是爱心眼睛的喜欢的笑等。通过QQ表情图这个平台,将幼儿的感性经验转化为理性经验,知道愤怒可以用倒竖的眉毛、晕可以用螺旋线的眼睛、害羞可以是闭眼、惊讶可以用方形的嘴巴来表现等。这样的安排可以为接下来幼儿的创作活动降低难度,也有效地化解了幼儿在创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幼儿的自由发挥打开了思路。
第三环节:欣赏老师范作———在欣赏中激发创作热情
幼儿学习美术的特点是既模仿又创造,模仿中有创造,创造又来自于模仿,因此在让幼儿观察实物、图片、充分感知、熟悉对象,在积累丰富表象,启发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和表现能力之后,我请幼儿欣赏我捏制的蟹壳表情,5幅作品有简单符号表现的,也有复杂手法的,在范作中所用符号较为丰富,力求做到知识技能与思维活动的最佳结合,达到情绪体验——表象体现——创造表现的统一。同时,生动有趣的范例的呈现,把幼儿的创作热情调动到最高,情不自禁地产生要自己动手试一试的感觉。
第四环节:指导幼儿创作———在创作中发挥自由想像
此时我出示准备好的操作材料,交代创作要领:用彩泥搓出不同形状的眉毛、眼睛、嘴巴再贴在蟹壳上,做出不同表情。幼儿很快进入了创作状态,没有了以往面对材料迟迟不动手的情况,他们只是轻声交流着“我要做X X表情”;在创作过程中也没有听到幼儿一会儿就说“老师,我好了。”因为那时他们的作品一般都是比较粗糙。此时我看到的是孩子们一个个神情专注,用小手搓捏着彩泥,并不断地调整着大小、位置,唯恐做得不够精致影响了表情的效果。我巡视着幼儿的创作,有时也和他们轻声交流,猜猜他做的是什么表情,当他们完成一种表情后鼓励幼儿变化五官的形状,变换出不同的表情来。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自由地发挥想像,一件件与众不同的作品在他们手中诞生了。
此环节看似好像是一种技能的再现,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看出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或多或少地发挥了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同样是表现开心的表情,幼儿的泥塑作品各显不同,有的是露出两颗大门牙,有的是弯弯的眉毛,有的是吐出了舌头,有的是脸庞出现酒窝,有的是一眼闭着一眼睁开等等,体现了幼儿泥塑创作的情趣美,也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
第五环节:展评幼儿作品——在评价中提升创作经验
为了达到作品的相互欣赏、借鉴,让幼儿体验创作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的目的,活动结束前我请幼儿在展板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请幼儿围坐在展板周围,他们指手划脚地相互交流着,老师又通过讲评:说说你做的是什么表情?做这种表情时五官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来帮助幼儿进一步提升创作经验。最后,我和幼儿一起在“一二三”的口令中不断地变换着表情,配班老师则抓拍一张张表情变化的合影照片,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总之,本次活动中五个层层递进的环节为幼儿的学习搭建了合适的阶梯,完成了生活感受——艺术创作的转换。但作品的完成并不是此活动的结束,由于在活动中幼儿已经在创作中有了很多的经验,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在各个活动中,活动后的延伸同样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价值。为此我将利用区角活动,投放多种材料,激发起幼儿再创作的愿望,让幼儿通过塑造更多的不同形象,获得更多的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松陵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