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球 杨立新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习惯是思维的定势,是经验的累积,是前人留下来的路标。但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一些传统习惯、历史经验的局限性会越变越大,往往会影响人们的创造力,甚至阻碍个人的发展。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学徒学剃头,刚开始在冬瓜上练刀,每当练完刀,他就把刀往冬瓜上信手一插,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习惯,后来给人剃头时,他也不自觉地把剃头刀往顾客头上插,后果可想而知。
创新 需要勇气
英国思想家约·斯·穆勒说过,现在的一切美好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创新的背后隐藏着大量的失败、拒绝、嘲笑,人们习惯于在自己的认知时空里生活,在那里是安全的,不会受到伤害。
然而世界在变化,不创新意味着落后,创新也要付出代价,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需要极大的勇气。
有一位孤独的年轻画家,他除了理想一无所有。为了理想,他坚持着。刚开始他到堪萨斯城的一家报社应聘,他非常向往那里的良好氛围。但主编看过他的作品之后,认为缺乏新意而拒绝录用他。后来,他替教堂作画,由于报酬太低,他只能借住在一家废弃的车库。一天,疲倦的画家在昏黄的灯光下看见一对亮亮的小眼睛,原来是只老鼠。他微笑着注视着它,而它却马上溜走了。后来老鼠又出现了,他从没有伤害过它,连吓唬都没有。它在地板上做多种运动,表演杂技,这时他就会奖励它一点面包屑。慢慢的他们之间建立了友谊。
不久,年轻的画家被介绍到好莱坞去制作一部以动物为主题的卡通片。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但他又一次失败了。晚上,他苦苦思索自己的出路,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天赋。突然,他想起了那双亮晶晶的小眼睛,灵感像一道电光在黑夜里闪现了:小老鼠!就画那只可爱的小老鼠!不久之后,全世界儿童所喜爱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就这样诞生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沃尔特·迪斯尼。从此以后,他凭借自己的才干和灵感,用创新一步步构建起迪斯尼童话王国。
上苍给沃尔特·迪斯尼的并不多,只给了他一只小老鼠,幸运的是他“抓”住了这个机遇,而且在面对挫折时百折不挠,有直面困难、敢于创新的魄力,所以他成功了。创新意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只是被那些积极的人有意识地运用了。
创新 需要突破
创新是对某些常规、习惯的质疑、求异。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自我陶醉,只能跟在他人之后亦步亦趋,根本谈不上、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即使有了新发明、新创造,也会因不合常规、习惯,而使之夭折。
著名科学家福尔顿曾在测量氦的传导度实验中,得到比当时人们认可的常规数字大500倍的结果,习惯束缚了他的思维,他没有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此后不久,美国有位年轻科学家在做同样实验时得到同样的结果,他把这个结果连同新的热传导度测量法及时公布,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福尔顿在回顾这件事时曾懊悔地说:“如果我脱下‘习惯的帽子,而戴上称为‘创造的帽子,那个年轻人决不可能抢走属于我的荣耀。”
创新是价值取向的全新定位,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它总是打上时代的烙印。价值取向会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我们必须用新的价值观去衡量新事物。
《礼记·中庸》中说道,做学问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新课程理念中以“研究——探索型”为基本类型的学习方式更是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师生的互动性,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学生具有良好的思考习惯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思辨习惯。
两家鞋业制造公司分别派出一个业务员去开拓市场,一个叫杰克逊,一个叫板井,在同一天他们来到了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到达当日,他们发现当地人全都赤脚,不穿鞋。从国王到贫民,从僧侣到贵妇,竟然没有一个穿鞋的。当晚,杰克逊向国内总部老板发了一封电报:“上帝呀,这里的人从不穿鞋子,有谁还会去买鞋子?我明天回去。”板井也向国内公司总部发了一封电报:“太好了!这里的人都没鞋子穿,我决定把家搬到这里,长期驻扎下去!”两年后,这里的人全都穿上了鞋子。板井用创新思维考察市场,用新理念改造岛上人群的旧观念,教他们用穿鞋代替赤脚,从而发掘了岛上的巨大商机,获得成功。所以,创新就是用一种新的理念去替换旧的习惯。
创新 需要方法
费尔马说:“做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年轻人,大多是敢于向千年不变的戒律、定律挑战的人,他们做出了大师们认为不可能的事,让世人大吃一惊。”在实践过程中,不宜对学生过多传输所谓的正误意识,也不可盲目地止步于所谓“不可逾越”的禁区。而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习惯束缚,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每年高一学生入学时,我们都要组织学生参加“校园青少年科技创新节”, 学校在各门学科教师中精心挑選科技辅导员,通过“鸡蛋撞地球”、“创新作文”、“模型比赛”等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以综合实践为载体,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发挥最大作用,我们在综合实验大楼设立了两间专用教室,一间为创作室,专为创作作品用;一间为陈列室,里面摆放兄弟学校和本校学生创作的作品。每个作品下都附有制作卡,卡上标明了年级、班级、姓名、创作思路与方法,使学生克服“高原反应”,明白创造发明并非高不可攀。
每年下学期,学校都会邀请湖南省科协专家参加专利作品现场实物展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科技教学的期待与信心。我们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发明专题活动,每年10月开展发明比赛。
这样不但给学生“阐明”了事在人为、“一切皆有可能”的道理,而且营造了创造教育“开放民主”、“不拘一格”的氛围和场所,带来了科技教育的“活标本”、“新教材”,以及广阔的“活动天地”,推进了新时期科技教育的发展。
思维永远快人一步,习惯永远高人一筹。只有积极开发自己的潜力,养成创新的习惯,才能使自己在今后的人生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