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潮
数千年前,为了交换方便,人类创造了货币。今天,货币不仅拥有左右个人生活与企业发展的力量,而且能够影响国家命运与世界格局。这不仅是因为货币常常被看作是财富的代表,而且是因为货币拥有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历史上,货币的出现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因为货币让人们得以摆脱自然条件等各方面束缚,迁徙到资源最充足的地方,从事自己最擅长或者最喜爱的工作,并以自己创造的产品,换取货币,再以货币换取他人的产品。货币在给予人类择业、迁徙等诸多自由的同时,也推动了人类社会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入分工合作的工业文明。
然而,并不是所有国家、所有民族同步进入了工业文明。在向工业文明前进的道路上,希腊、埃及、中国与印度等历史上最早使用货币的文明古国一个个地落后了,被荷兰、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远远地抛在后面。
要让货币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需要创建与货币的力量相适应的良好环境。这一环境包括保护个人自由、平等与私有财产,并尊重契约的政治、经济、法律等正式制度,也包括尊重人性的社会观念、伦理道德等非正式制度。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文明古国都没有能够为货币创建这样一个良好环境。
明清货币为何没成为世界货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并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并且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然而,直到鸦片战争,中国社会始终在小农经济中徘徊不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财产制度,“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伦理道德观导致货币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一直受到强力压制。
在古代中国,“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政治法律制度让政治权力几乎不受任何约束。自给自足、安土重迁的小农经济是王权赖以维持统治的政治经济基础,而工商业者则可能依靠手中的财富挑战王权的权威。为了维持王权稳定,中国古代思想家倡导“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义利观,将“义”与“利”截然对立,而“义”正是以“王权至上”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这种义利观为执政者打击追求利润、追求财富的工商业者提供了思想依据。
自春秋战国时期起,中国就有了“士农工商”观念,这不仅是职业的区分,也是社会等级的划分,更是政治等级的划分。工商业者处于政治与社会的最低层,在法律上受到歧视。西汉初年开始,法律规定商人不得穿丝绸衣服,不得乘车,不得购买田地;商人后代不得在政府担任官职。明清之际,当“文艺复兴”让西方在思想文化上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科学技术与经济因此而在西方开始飞速发展的时候,当十五世纪“地理大发现”揭开全球化序幕的时候,中国在政治、经济与思想上的专制却在一步步走向顶峰。闭关锁国让中国经济失去了参与全球化的机会,而“文字狱”对文化与思想的禁锢则让专制制度更为强化。
根据国外经济史学家们的统计,即便在鸦片战争后,大清帝国仍然是全球GDP与制造业第一大国。然而,大清帝国的GDP几乎毫无科技含量,而制造业也不过是丝绸瓷器、文房四宝等。在中国的数千年历史中,商品经济始终没有发展到足以瓦解自给自足小农经济这一封建王权的基石,商人所代表的经济力量也始终没有能够发展成为与王权分庭抗礼的力量。中国的小农经济没有能够参与到全球化之中,更不可能主导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货币也就不可能成为世界货币。
坚船利炮缔造的金融霸权
17-18世纪,当专制主义在中国走向登峰造极,英国却走向了一条与中国完全不同的道路。与此同时,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后,首先组建舰队,开始从南美等海外掠夺黄金白银的是西班牙、葡萄牙,而不是英国。然而,工业革命却最早发生在英国。正是对王权的约束,不仅让英国走向了与明清中国不同的道路,也让英国先于西班牙与葡萄牙迈进了工业文明的门槛。
首先,英国王室在经济上的垄断权力被商人们打破。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限制了英国王室将专利权任意授予亲信的权力。当时,在西班牙、葡萄牙与法国,海外贸易由从王室获得特许经营权的公司垄断,进而事实上被各国王室垄断。英国议会通过限制王室授予这种特许权,使英国海外贸易基本上由与王室没有关系的商人进行。
其次,英国王室的政治权力也受严格限制。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光荣革命”,赶走了主张“君权神授”并试图在英国恢复专制统治的国王詹姆斯二世。“光荣革命”后通过的《权利法案》规定,英国人民应享有“真正的、古老的、不容置疑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制订新的法律或者终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得征税,不得建立常备军;人民享有选举议会议员的自由;议会享有辩论自由等。《权利法案》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限制了王权,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货币所代表的经济力量拥有了与王权抗衡、并且限制王权的能力。
在君主立宪体制下,英国的资产阶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措施,加上当时欧洲的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于是,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了。
伴随工业革命,英国成了全球工厂,各国原材料运到英国,在英国制造成廉价商品,再销售到世界各地。1860年,英国的制造业产值占了全球制造业产值的19.9%,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其他国家的出口商品中,超过30%的出口到英国。为了自己的产品更容易进入英国市场,各国商家都将自己的产品用英镑标价,并以英镑结算。英国把自己的工业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这些产品换回的财富在伦敦汇聚成为资本,伦敦的银行家们又把这些资本源源不断地输送世界各地,伦敦因而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从1900-1913年,英国每年投资到海外的资金达到GDP的5%。1913年,全球海外投资共计约100亿英镑,其中40%是英国的。以英镑代表的资本从伦敦输往全球各地,让英镑成了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货币。1860-1914年间,全球贸易的60%以英镑标价,并以英镑结算。1913年末,全球外汇储备中,超过50%是英镑。
君主立宪制为英国创造了长期的政治稳定与经济自由,英国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庞大的国际贸易,英国实行并维持金本位制,保证了英镑与黄金之间的自由兑换,整个19世纪都是英镑的世纪,是英镑作为全球货币霸主的时代,大英帝国也成为了国际金融体系规则的主导者。
美国霸权的金融逻辑
1783年,美国独立。在美国的国父们中,托马斯?杰斐逊是《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美国第三任总统。在《独立宣言》中,杰斐逊写道: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杰斐逊强调共和,要求严格限制联邦政府的权力,以防止它威胁到州政府的权利与个人的自由。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候,杰斐逊正担任美国驻法公使。目睹了法国大革命,他认为欧洲的革命和流血都是由于货币化、资本化与工业化带来的利益冲突造成的。因此,杰斐逊不希望独立后的美国发展成为一个高度货币化、工业化的国家,而是希望它是一个民主自由、平等共和的田园牧歌式国家。
然而,杰斐逊亲自参与创建的那一整套制度—对政府权力的严格限制,对个人自由与权利的严格保护,对私有财产与契约自由的尊重,对创造发明的鼓励—在他的有生之年,就已经让美国在货币化、资本化与工业化的道路上飞奔发展。
在英镑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如日中天的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英镑随着贬值60%。此后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虽然英国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在财政上破产了。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英国对外负债120亿美元,而英国包括黄金在内的国际储备只有1700万美元。
两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的打击让美元兴起变得不可遏制。1944年,44个“二战”盟国与国际组织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是一个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内容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具体内容有: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即各国同意以35美元一盎司的价格作为黄金的官方价格;第二,美国保证其他国家的政府或中央银行拿美元要求换成黄金的话,美国都按官方价格兑换。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处于核心地位,美元取代了黄金而成为事实上的国际货币。随着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大部分国际贸易开始以美元结算,各种主要商品也开始以美元标价。这样,“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美元霸权确立。
对于美元霸权的形成,英国虽不愿意,却已经无力阻止。1872年,美国的GDP首次超过英国,仅次于中国。1940年,美国的GDP占全球GDP总额的21%,是英国GDP总量的3倍,美国成为全球GDP第一大国,而美国的工业产出更占了全世界的80%。更重要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必须有一个国家承担兑换黄金的责任,而只有美国有能力承担这一责任。强大的出口让美国积累了巨额黄金。1945年,美国政府持有的黄金占当时全球黄金储备总量的60%。
欧元能否取代美元?
20世纪60-70年代,随着西欧、日本经济的恢复,它们对美国的出口贸易扩大,美国开始出现国际贸易逆差。加上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国内福利开支的增加,美国政府开始增发钞票。到1971年,美国手中的黄金已经减少到相当于102亿美元,而外国手中持有的美元相当于678亿美元。美国已完全丧失了按35美元一盎司黄金的官方价格将美元兑换成黄金的能力。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兑换。于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了。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已经衰落”或者“美元已经衰落”的说法就一直没停止过。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经济军事力量的崛起、60年代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70年代美国经济在“滞涨”中挣扎,以及80年代日本在经济上对美国的追赶,让全世界一次又一次地质疑美国的国家实力。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后,全球又开始讨论中国将何时超越美国了。研究国际关系的中国学们者,也早已接过美国学者提出“G2”概念,开始讨论作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世界超级大国,中国应如何承担大国责任,领导世界。
然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的40多年中,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并没有动摇。在国际贸易中,超过50%的贸易额是以美元结算;在全球外汇市场中,仍有高达40%的外汇交易以美元结算。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在全球各国的官方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比例仍高达60%。
最有可能取代美元的似乎是欧元。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曾经说,毫无疑问,欧元将对美元的地位形成挑战,并将改变国际货币体系的权力结构。2007年,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说,欧元完全有可能取代美元,成为新的国际储备货币。
人民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
1978年推行改革开放、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并且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一定程度上,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就是货币化的过程,即让货币充分发挥其衡量商品价值,并利用货币在市场上进行商品的等价交换。
中国政府已经将人民币国际化、将中国发展成为一个金融强国作为中国金融发展战略。那么,中国能不能成为国际金融强国、人民币能不能成为国际性货币呢?中国如何才能成为国际金融强国、人民币又如何才能成为国际性货币呢?
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历史告诉我们,美元霸权不是上帝赐给美国人的特殊恩惠,更不是美国人依靠阴谋诡计获得的。美元霸权的建立与持续是美国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强大实力的具体体现,而这些实力又是美国健全的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制度的必然结果。美元霸权是200多年来一代代美国人忘我奋斗的长期积累,是美国人因为他们杰出的创新精神与创造力而获得的回报。因此,与其过多地忌妒美元霸权或者指责美国滥用美元霸权,不如以奋发图强的精神与诚恳学习的态度,去探求美国与美元的崛起之路。
如果中国能够从美国与美元的崛起中吸取经验,进而从各个方面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尤其是健全国内政治、经济与社会体制,实现经济增长战略的根本性转变,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尊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正义,以增强国内凝聚力,那么,人民币成为国际性货币甚至确立自己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主宰地位的那一天也许会到来。
(作者为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