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养生

2013-04-29 22:44:18韩增禄
居业 2013年7期
关键词:风水方位住宅

韩增禄

人的健康与建筑密切相关。建筑是人为自己建造的一种人工自然环境。按照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自然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人应当效法自然,以自然为师。中国建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当下流行的风水学说,是中国哲学影响中国建筑的中介理论,也是中国的建筑理论、地理环境理论和环境心理学理论。按照风水阐释,住宅建筑从选址、规划,到设计、营造,都要周密考虑到与人的需求相关的自然因素,从而创造出良好的居住环境。住宅建筑不在于形式上的奢华,而在于功能上的实用,就人与建筑的关系而论,住宅建筑应当具有必要的卫生、养生功能,至少不应有伤生、害生之隐患。对此,中国古老的风水理论和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威(M.Vitruii)的《建筑十书》均有记载和论述。我们应当遵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树立住宅建筑以人为本的养生观念。

住宅建筑正确选址大有文章

建筑选址,是决定住宅建筑地理位置的首要问题。风水理论关于建筑选址的基本原则之一,叫做“相形取胜”,即选用山川地貌、地形地势等自然景观方面的优胜之地。《阳宅十书》曰:“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择优选址,讲究“穴位”。风水论穴,是一种比喻。所谓“盖犹人身之穴,取义至精”;“穴者,山水相交,阴阳融凝,情之所钟处也”。按照这一原则,风水中关于聚落选址的最佳格局,即“背山、面水、向阳”。向阳,则背阴;面南,则背北。背山,可以阻挡冬天北来之寒流;面水,可以迎接夏天南来之凉风;向阳,可以取得良好的日照。其中,水源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葬经》曰:“风水之法,得水为上。”人居之处,大都临近水源。中国古代在建立城市(又称立国或营国)的时候,把周围的山川形胜,看得比规矩准绳还要重要。

《管子·乘马篇》:“凡立国者,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按照这一原则所选择的建筑基址,有利于形成优越的小气候和良性的生态循环。在这样一个自然环境中安家落户,必然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健康。

此外,风水理论还提出了建筑选址的许多禁忌。其中,属于避开自然方面有害因素的某些禁忌,实际上是对于长期生活经验的一种概括和总结。例如,《阳宅十书》曰:“凡宅……不居百川口处”,指的是在古河道的交汇处,不宜建造住宅房屋。在古代,这只是人们从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一种生活经验,并不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现代科学表明,在古河道的交汇处,正是放射性元素沉积较多的地方。其中所沉积的放射性元素,主要是铀和钍,两者的衰变物则是镭,它们都是对人体危害极大的自然因素。

在风水中,将建造于某些自然环境禁忌之地的住宅称作“凶宅”,民间又称作 “鬼屋”、“癌屋”等,居住在里面很容易使人生病。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这是由于其地下或建筑材料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氡气或强电磁辐射的缘故,室内的氡有96 % 来源于地基,其余来自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以及水、燃气、燃煤等。室内氡气的放射剂量超过一定标准,就会损害人体健康,高剂量的氡可以导致肺癌、白血病和呼吸道病变,因此氡成为了“潜藏在屋内的杀手”。此外,科学研究表明,在强电磁场(包括地下和地上)附近,也不宜建住宅。电磁污染是一种很厉害的物理污染,被称作“电磁魔鬼”,它能够扰乱人体的内分泌机制,特别对于孕妇极为不利。

风水中的“凶宅”,有自然环境意义上的“凶宅”和文化环境意义上的“凶宅”之分,能够对人体直接造成危害的是前者。只要自然环境是好的,对文化环境意义上的“凶宅”,就不必太认真了,否则就会陷入迷信。

自然方位与养生息息相关

“辨方正位”,是中国传统建筑在选择基址与规划布局上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风水理论,又称作“方位理论”(theory of orientations)。风水中的方位系统,有自然方位与文化方位之分,而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影响的主要是自然方位系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贵中、贵正,并以正南、正北、正东、正西为4正方位。“辨方正位,以正朝夕”,就是指通过测量日影或运用罗盘定位等手段,来精准地确定4正方位。风水中的自然阴阳方位,有以朝阳为基准和以正阳为基准的2个方位系统,并以正阳方位为最佳。因此,中国的各式建筑物都以面南为贵。究其原因,在中国所处的纬度上,冬至时正午方向的太阳距离地面最低,阳光可以较多射入室内,有助于提高室内温度;夏至时,由于正午方向的太阳距离地面最高,以及大屋檐的遮挡,炎热的阳光不至于直射到屋里或较少射入室内。所以,座北面南的房屋,可以收到冬暖夏凉之效。当然,关于住宅的自然方位朝向问题,涉及到地理纬度、地理环境以及与其相应的日照、气流、气温等自然因素影响,对不同的地区应作具体分析。例如,内陆与沿海、平原与山区、北半球与南半球等,其情况各不相同,不可一概而论。

关于涉及社会因素的住宅门户在街道上的方位朝向问题,建筑风水中也有论述。例如,《阳宅十书》曰:“凡宅不居当冲口处”、“凡宅开门路及车门,不要直射,谓之穿心杀,主家长横死之患。”说的是住宅大门正冲路口时,家人出门易遭车祸,即便是未出车祸,也会使人一开门就会遇到迎面而来的车马行人,而令人心情紧张,有违“出入平安”之意。因此,以前人们开设院墙大门时,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是尽量避开这一方位,或者在这一方位上,不建住宅而建小庙之类。若因周围的条件限制,实在难以避开这一方位,就只好在门前立一面大石墙做玄关或在房上立一块砖雕,并刻上“泰山石敢当”(或简称“石敢当”)、“姜太公在此”之类的文字,借以壮胆与心理安慰了。这就体现出了行为建筑学、环境心理学、建筑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等问题,以不同传统为背景的文化方位系统,只具有心理象征和心理暗示的意义,不可过分夸大其词。否则,就不属于科学的建筑风水理论,而属于迷信的范畴。

住宅环境的水土质量

决定人身健康

“相土尝水”,是在建筑选址中有关水土质量的一个基本原则。民间所流传的 “水土不服”,主要是就水土质量而言。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某些地方性疾病的发生,同当地的水土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吕氏春秋·尽数》:“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尰与躄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尩与伛人。”其中,“瘿”是中医所说生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瘤子,主要指甲状腺肿大等疾病,俗称大脖子病。“尰”,即肿腿。“躄”,指的是双腿瘤。“疽”、“痤”,二者皆为毒疮。“尩”,即鸡胸。“伛”,即伛偻(腰背弯曲)病。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水轻的地方,多出秃头和患大脖子病的人;水重的地方,多出肿腿和不能走路的人;水甜的地方,多出仪容端庄、美丽的人;水辣的地方,多出长恶疮的人;水苦的地方,多出鸡胸、驼背的人。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水质以“轻”为贵。清代注重养生之道的乾隆皇帝认为,就水质来说,“其味贵甘,其质贵轻”。他曾命令内务府特制一银斗,以较量天下各大名泉的水质。结果,发现只有玉泉、伊逊两地之水质最轻,且质轻而味甘,而最轻的是雪水。为此,乾隆还特地撰写了《御制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在《红楼梦》“贾宝玉品茶栊萃庵”一回中,也有因雪水的水质最轻而为贵的描述。现代科学证明,人体和其他生物体一样,都是地壳物质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体的物质组成和地壳的物质组成之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动态平衡。科学化验分析表明,人体血液中60多种化学元素的含量,与地壳及海水中同种化学元素的分布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丰度曲线,也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如果某一地区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且超出人体所适应的正常变动范围,就会引起相应的地方性疾病,当地人会得诸如甲状腺肿病、大骨节病等。

在土的质量方面,中国古代,有所谓验土以“土细而不松,油润而不燥,鲜明而不暗”为佳之说,更有所谓的用秤称量土重而验之的方法,此所谓“土壤原有虚实,称量均见古书”。按照建筑风水学说,确定坐向和穴位之后,还需要开挖验土之深井;在天心十道之处或穴位上所挖者,称之为“金井”。验土的具体方法是“入土实一斗,称之,六七斤为凶,八九斤吉,十斤以上大吉”。这一源自古代相土的方法,从现代力学角度来是很有道理的。

建筑物的气流主宰“藏风聚气”

住宅选址和建筑设计的另一项基本原则是“藏风聚气”,即应避开有害之风与有害之气,而藏聚有利之风与有利之气。《葬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不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在长期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里,中国古人用“风水”二字表达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是不无道理的。中国人认同“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而生产粮食的庄稼又是风媒花,无风(而且是和风)则无粮。水(包括地下水、地上水和雨水)是生命之源,有风无水,也无济于事。所以,中国历代号称“天子”的国君和皇帝,每逢阴极阳生之日的冬至,都要到天坛祭天,以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

除了水、土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气,风乃气之动。古人有所谓“风水以气为主”的说法,并把气聚之处称之为“穴”,所谓“夫山止气聚名曰之穴”(《雪病篇四》)。中国古人把天地之自然环境视为“大宅”,《后汉书·冯衍传》曰:“游精神于大宅兮,抗玄妙之常操。”大意是在风水学中,有“人在气中游”之说。至于风水中所说的“气”究竟都包括哪些内容,人们可以作进一步的考证和探讨,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它是有利于人体生存的新鲜空气。在保健养生方面,《黄帝内经·素问》有“生气通天”之说,这里所谓的“生气”,即有利于生人(即活人)之气。据说,一个人,七天不吃饭,他会饿死;若是有水能喝,七天不吃饭,未必会饿死;但是一个人若呼吸不到新鲜空气,或是把他所有的呼吸器官都堵死,又会怎样呢?不要说几天,几分钟之内恐怕就会毙命!“冠心病”的症状之一,就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从而缩小了其内部血液流通的空间,进一步导致了血流量减小、供氧不足,致使全身处于缺氧状态。一座住宅,若是处于充满有害气体(如民间所谓的“瘴气”)的外部大环境里,或者是由于室内空间的通风性能不好,令污浊空气出不去、新鲜空气进不来,那就无异于使人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这样,住宅里的人轻者会生病,重者会致命,即便是体壮如牛的人,也不例外。因而,风水理论也极为重视“气口”,口、鼻为人体之“气口”,门、窗则为住宅之“气口”。《阳宅大全》曰:“门通出入,是为气口”。实际上,住宅之“气口”,也是居住的人体之间的连接“气口”,住宅是人生之根本、家庭之所在。《黄帝宅经·序》曰:“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三元经》云:“地善即苗茂,宅吉则人荣……故人之居宅,大须慎择。”

所以“藏风聚气”对建筑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关于室外环境,应远离有害气流。应当格外注意室外空间里,干湿气流和当地季风的方位走向(现在还有一个空气污染问题)。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专门提出了有关“城内建筑的划分和避免有害气流的布置方法”的论述。然而,在某些现代建筑中,这一点却往往被忽略。例如,由于超高层的钢架玻璃幕墙建筑的出现,会在建筑物之间产生人为的有害气流,要么是直接将行人刮倒甚至旋到空中而跌伤,要么是因高速气流而产生负压,令楼上的玻璃像秋风扫落叶一般纷纷落地,危及行人车辆的安全。关于此类事件,媒体已多有报道。

2、关于室内环境,应提高室内的空气流通质量。著名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贵祥教授认为,“气的空间”是中国建筑区别于西方建筑“灵的空间”的最大特色。住宅建筑,首先要具有通风、采光、保温、安全等基本功能。否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甚至十分危险。近年来,由于国内经济条件改善,新型建筑层出不穷。其中,更有甚者盲目模仿国外建筑,或者是热衷于超高层的所谓“摩天大楼”(因气流太强而产生“风动”效应,令上面的窗户不能打开),或者是随着室内家用电器的日益增多,以及室内装饰之风逐渐盛行,过分依赖家用电器,以人工方式来解决通风和照明等所有问题。然而,在新的“建筑时尚”和“富润屋”的大潮中,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了。诸如,“空调病”、“室内电器综合症”、“多种化合物质过敏症”等住宅建筑物疾病。据有关传媒报道,由于室内空间密封程度过高、室内装饰物品所散发的有毒气体过量,以及室内通风不畅等原因,而导致的花费钱财却自招其祸,乃至殃及人命的事件,已举不胜举。如此豪华住宅,无异于一口活棺材,这种违反自然法则的行为,已经将原来的吉宅变成了凶宅。而中国风水所说的自然环境方面的凶宅,正是指这种对人体健康直接有害的住宅。据科学调查,因为使用建材不当,所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程度,要比室外严重几十倍。一般说来,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渡过,室内空气的新鲜程度,直接关系着人体的健康质量。因此,在现代通风技术中,又有了所谓“室内新风”的专用名词,而“新风量”也成为了检验星级宾馆空调设备的一个重要参数。

建筑设计的深奥理论有科学依据

住宅建筑之间的相互距离、住宅内部的空间分割和色彩图案等规划设计,都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中国的“养生之道”,包括养身与养心两个方面。养身,又称养体、养形、养气、养命;养心,又称养神、养性。养身和养心,都要阴阳调和、刚柔相济。在养心方面,中国传统的住宅建筑,特别注重人在行为心理上的感受,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建筑的空间大小与身心健康。

在住宅建筑的高矮和室内空间的大小方面,强调阴阳之和,并主张以适当为宜,并不提倡盲目的追高求大。《吕氏春秋·重己》曰:“室大多阴,台高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痿,此阴阳不适之患也”。就居室而论,其内部空间过于狭小,会使人产生憋气、烦闷的感觉;其内部空间过于高大,又会使人产生空荡凄凉的感觉。大小适宜的居室空间,则会使人产生一种亲切感。以中国明、清时代北京紫禁城中的皇家居室为例,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这两座宫殿,实属高大宽敞、气派非凡。但真正用于卧室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即:乾清宫的东耳殿(昭仁殿)和坤宁宫的东暖阁。而且,其中的天花板的高度也相对较低。即便如此,明、清时代,紫禁城内的皇帝平时也并不经常留宿这里,而是另有别苑。特别到了清代,皇帝在宫内大都住养心殿的西暖阁;坤宁宫平时也不住皇后(皇后平时多住东宫),只是在皇帝大婚时用作洞房罢了。在这个皇宫中,西路有“养心殿”,东路有“养性殿”,御花园内的西南方位还有“养性斋”,从这些画龙点睛式的建筑命名来看,一向为古人所重视的住宅建筑的养心功能显而易见。

2、建筑的自然采光与身心健康。

在室内空间与室外天空的视觉关联方面,风水理论有所谓的“望白”之说。室内有无“望白”,是指人背靠室内的后墙,从门窗向外望出去,能否直接看到天空。若能够直接看到天空,就叫做有“望白”,所看到的室外天空越多越好。反之,其“望白”甚微或者根本看不到天空,则属室内多阴之列。一个人若是长期住在这种不见天日的房屋里,而又缺乏户外活动,就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压抑,从而感到憋闷、烦躁,久而久之会因抑郁致病。还有的人,为扩大室内的一块空间,宁肯牺牲头上的一片蓝天,结果是房屋改扩建之后,家里反倒增添了病人。此外,有的是由于楼距较近而被前面的高楼挡住视线,失去了“望白”,甚至直接影响到室内采光,以至于在1998年兰州市发生了76位住户集体“捍卫采光权”的事件。在室内采光的强度方面,中国文化强调阴阳之和,主张明暗适宜。《考槃余事》曰:“山斋宜明净不可太厂(厂与敞通),明净可爽心神宏,厂则伤目力。”

3、建筑的色调图案与身心健康。

基于颜色、图案等方面的错觉,以及视觉——心理效应、心理——生理效应,房间的色调和图案对于人体健康也有间接的影响作用。比如,深色给人以窄小、沉重和压抑感;浅色则给人以宽大、轻巧、开朗与温馨感。冷色使人感到抑制、冷静;暖色令人兴奋、温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红色具有刺激神经兴奋、增强体力的作用;粉红色具有刺激神经放松、缓解疼痛的作用;浅蓝色有促进发高烧病人退烧的神奇作用等等。例如,雕梁画栋的北京明清皇宫建筑,给人以庄重、威严的感觉;原木原色的承德避暑山庄的园林建筑,则能给人朴素、自然的感受。据说,英国有人将医学与艺术结合起来,把一间儿童X光室画成一座茂密的森林,其间还有大象、长颈鹿、小猴子在嬉戏,让小患者照X光时如同进入“大自然公园”一般,疗效极好。无独有偶,在美国洛杉矶一座医院的儿童诊室中,也有类似的创意装饰,将看病的过程演绎成一个游玩的轻松环节,令身心健康,更好地与环境相谐。

随着工业化和全球化发展,建筑科学与其他学科一样,也面临机遇和挑战。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汇发展的浪潮中,拓宽研究领域、加强人文关怀,是建筑科学的必然趋势。建筑物,不仅是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搭配组合,还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工雕琢,它既要符合自然规律,又要适应居住需求。建筑学与养生学,是休戚相关的一类综合性文化学科,我们可以期待未来一门新学科“建筑养生学”或“养生建筑学”的诞生。中国著名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吴良镛教授说过:“文化是城市和建筑的灵魂,在建设力量和破坏力量同时增加的前提下,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寻回失落的建筑之魂。”或许,这也正是建筑科学柳暗花明的一个开端。

猜你喜欢
风水方位住宅
认方位
幼儿园(2021年12期)2021-11-06 05:10:20
Jaffa住宅
现代装饰(2021年4期)2021-11-02 07:08:22
挂在“树”上的住宅
学生天地(2020年30期)2020-06-01 02:25:50
MHS住宅
现代装饰(2020年3期)2020-04-13 12:54:20
A住宅
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 13:37:40
一个家庭的好风水来自哪里?
海峡姐妹(2018年4期)2018-05-19 02:12:53
风水——环境感应心理学 换一个角度看风水(中篇)
中华建设(2017年3期)2017-06-08 05:49:29
借助方位法的拆字
中国修辞(2016年0期)2016-03-20 05:54:32
说方位
幼儿100(2016年28期)2016-02-28 21:26:17
养好你喜欢的女人,就是养好你自己的风水
海峡姐妹(2016年2期)2016-02-27 15: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