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露阳
摘 要:莱布尼茨作为一位闻名于世的启蒙哲学家,他在史学领域同样取得了不能说是如何斐然却又实在是难以忽略的成就。20世纪以来欧美学界在莱布尼茨史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要而言之,史学与哲学关系问题、历史主义的方法、大局看小局的方法和历史研究的目的与功能四方面乃欧美学界论述莱布尼茨史学的重心。回顾20世纪以来欧美学界的研究,既能承接国外学界对莱布尼茨史学研究的成果,也可审视既有研究的不足,以期推动国内的莱布尼茨研究。
关键词:莱布尼茨;史学;历史主义
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036-03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是一个在多个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博学多识、勤于探索、著作等身,被誉为“一个千古绝伦的大智者”。①其代表作有:《人类理智新论》(New Essays Concerning the Human Understanding)、《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Correspondence with Clarke)、《新系统及其说明》(New System)、《单子论》(Monadology)、《中国最新消息》( Novissima Sinica,也译《中国近事》)、《神义论》(Theodicy)、《形而上学序论》(Discourse on Metaphysics)、《原始地球》(Protogaea),这7部著作是广为人知的传世经典。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些论文集由后人整理并出版,例如《莱布尼茨政治著作选》(Political Writings)、《莱布尼茨自然哲学著作选》、《哲学文集》(Philosophical Texts)、《莱布尼茨短篇文集》(The Shorter Leibniz Texts)。在其长达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他涉猎之广博、思考之深邃令世人瞩目。欧美学界对莱布尼茨的研究始于19世纪,时人对莱布尼茨研究的解释模式主要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外学界对莱布尼茨的研究大都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专入广的过程。但莱布尼茨扬名于外凭借的是哲学家和数学家的身份,其哲学和数学上的成就掩盖了莱布尼茨在其他领域作出的贡献,致使学者重点关注其哲学思想,相对就忽视了对其史学的研究。故对莱布尼茨思想的历史性的探讨则仍显薄弱。
就欧美学界而言,对莱布尼茨史学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20世纪中期以后逐渐开展的。据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欧美学界研究莱布尼茨的专著有:(德)费尔巴哈《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涂纪亮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英)罗素《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段德智、张传友、陈家琪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英)罗斯《莱布尼茨》(张传友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美)汤普森《莱布尼茨》(李素霞、杨富斌译,中华书局2002年版);(俄)菲利波夫《莱布尼茨》(黎鉴堂、朱卫、马中平译,海燕出版社2005年版);E.J.Aiton,Leibniz:A Biography(Adam Hilger LTD,1985);M.B.W.Tent,G.W.Leibniz: The Polymath Who Brought Us Calculus(CRC Press,2012);Stuart Brown,N.J.Fox,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Leibnizs Philosophy (The Scarecrow Press,2006)等等。在论文方面有:(德)卡西尔《历史观念的演变——笛卡尔、莱布尼茨、维科》(张永清译、姜文彬校,《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7年第7期);Lewis W.Spitz, The Significance of Leibniz for Historiography,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ol.13, No.3(Jun.,1952);Dieter Turck,Leibniz's Correspondence (1692):Complete Writings and Letters by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ol.32, No.4 (Oct.- Dec.,1971);Frank J. Swetz,Leibniz, the Yijing, and the Religious Conversion of the Chinese,Mathematics Magazine, Vol.76, No.4(Oct.,2003);Franklin Perkins,Virtue, Reason, and Cultural Exchange: Leibniz's Praise of Chinese Morality,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ol.63, No.3(Jul.,2002)。由此可知,学者们主要研究莱布尼茨的生平、哲学思想、中西交流等等。那么具体到莱布尼茨的史学研究,欧美学界则大致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史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
莱布尼茨思想本身纷繁复杂,学界对他的研究往往偏重于哲学。缘此,厘清莱布尼茨史学和哲学思想的关系适为学者们应该首要探索的问题。欧美学界对此各执己见:一种观点是二者乃从属关系,即史学研究是为支撑其哲学观点服务的。如出版于1942年J.W.汤普逊的《历史著作史》中指出:“莱布尼茨是哲学家又是实践家,他转向历史研究是为了以史实支持他那些观点”,②“作为一位职业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茨把科学精神应用于历史方法,并运用哲学推理阐明历史的意义”,③这是促使他从事历史研究的重要因素,也是他写史的一个特点。但矛盾的是,“对莱布尼茨这样一位哲学家说来,奇怪的是,他成天忙于校勘考据,却忽视了人的因素在历史上的作用,对于各种社会力量也不太注意了”。④汤氏认为莱布尼茨的历史研究仅限于对文献校勘考据,不注重人和社会因素是他写史的最大缺点,也是他在史学领域长期未受关注的主要缘由。汤普森持这种观点也并非毫无依据,历史考据确是历史研究的一项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毋庸置疑的是,历史研究更需要致力于探究人在历史中的主体作用及社会背景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莱布尼茨的历史观散见于他的书信、序言、论文集和哲学著作里,更令世人认为其史学观念乃寄寓于哲学之中。卡西尔《历史观念的演变——笛卡尔、莱布尼茨、维科》一文论述莱布尼茨的一般形而上学开辟了一条通向历史学的新道路,莱布尼茨哲学里个别性和普遍性,时间和永恒,持续和变化,都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正是这种新的形而上学的时间概念及其对特殊性的重新评价,证明对评定历史思维具有决定性意义。⑤
目前,这种观点日渐遭到挑战。学界普遍认为莱布尼茨的史学研究的主旨在于调和史学和哲学关系。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认为“莱布尼茨把历史研究的新方法应用到哲学史上而获得了重大的成果……而且我们正是有赖于他才把哲学概念当作一种连续不断的历史传统”,⑥并得出结论:“莱布尼茨标志着哲学和历史学两个已经互相异化的领域之间的接近,但还不是二者之间有效的接触。”⑦唐纳德·R·凯利《多面的历史——从希罗多德到赫尔德的历史探询》论证莱布尼茨反对将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对立,“莱布尼茨是一个在百科全书派人文主义传统熏陶下成长而又皈依到新哲学的令人着迷的学者例子,他实质上认为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任何本质冲突”。⑧弗里德里希·梅尼克《历史主义的兴起》明确指出莱布尼茨力图促使史学与哲学的统一,“他的终极目的是寻找这样的精神纽带,这条纽带将把他全部的古文物研究知识与他的哲学统一起来——虽然他在这种追求中从不曾获得真正的成功”。⑨柯林·威尔斯的A Brief History of History论述莱布尼茨致力于寻求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之间的平衡,“莱布尼茨注意到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之间普遍存在的对彼此的轻视,于是他期望能在对两者的追求中找到平衡点”。⑩Lewis W.Spitz, The Significance of Leibniz for Historiography阐明莱布尼茨把哲学和史学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凯利、梅尼克、威尔斯和Spitz四人观点不谋而合,系鉴于莱布尼茨在1700年致伯内特的信中写道:“以哲学和理性为傲的人通常轻视鼓舞研究,而古文物研究者反过来奚落他们所称之为哲学家之梦想的东西。但是力图公正对待两者的功绩,这种做法是妥当的。”11
综上两种观点提供给我们一个启示,即莱布尼茨的史学与哲学的关系在整个近代史学发展进程中的角色定位问题仍需进一步思考。不言而喻,学界在这一方面研究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笔者拟以史学与哲学关系为基点做进一步研讨。
二、历史主义的方法
莱布尼茨方法论问题的探讨,欧美学界有学者提出莱布尼茨的方法论是历史主义。弗里德里希·梅尼克《历史主义的兴起》一书中将莱布尼茨作为历史主义的先驱者,指出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命定将会在历史主义中开花结果:这就是有关特定个体的观念,这种个体根据其自身的法则而自发地运动和发展着,是某一普遍规律的变形物。12 而历史连续性这点在其为了王朝的任务深入研究系谱学管窥一斑,在《韦尔夫家族简史》中,莱布尼茨不再采用世界历史划分为四大世界帝国的古老的划分方式,而是划分为古代史、中世纪史和近代史。13 世界历史演变由地域划分方式转向时间划分方式,即从空间向时间的转型。西人相较于国人而言,更重空间概念。莱布尼茨在历史书写中重新按照时间观念来谱写历史书写时序,这对于此前在西方以空间、区域为主的世界历史而言,可谓一个巨大的飞跃。关于这一点Lewis W.Spitz, The Significance of Leibniz for Historiography也有所提及。另则,梅尼克认为莱布尼茨的思想体系中,发展观念存在缺陷,即莱布尼茨的单子知觉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更多的是一种完善过程,而非真实的历史演化过程,不能将单子学说不加思考地转用于历史的经验世界。14 梅尼克侧重于历史主义这点研究莱布尼茨史学,未从整体考察莱布尼茨史学,且仅限于泛泛而论,缺乏具体而微的深入探讨。然与梅氏之见复有大相近庭者,柯林·威尔斯A Brief History of History一书诉于读者不必期望莱布尼茨会对所有事情归纳出单一的规律或起因。莱布尼茨并没有提出被广泛接受的“历史规律”或者努力想要提出这种规律。15 于此,学界就莱布尼茨方法论的问题观点不一,莫衷一是,这也是笔者汲汲思考的一大难题。
三、大局看小局的方法
除前揭研究莱布尼茨历史主义方法论之外,国外学界同时关注着莱布尼茨的大局看小局的史学方法。弗里德里希·梅尼克在《历史主义的兴起》中阐释了莱布尼茨从大局看小局,运用宏观视野观微观世界的方法。《原始地球》可视为其编年史著作的一部导言,它研究的是地下萨克森的地理学、地质学和最早的人类遗迹。16 即从人类的原始开端伸展到远东民族及至他所处的时代,并由特殊的历史中催生出普遍的概念。美国学者海登·怀特和柯林·威尔斯皆持与此相近的观点,柯林·威尔斯认为莱布尼茨《原始地球》一书“将他在从事采矿工程师时积累的化石和其他地质知识结合到历史中……直到达尔文时代,才有人认真尝试将历史放置在地质时间范围内”。17 海登·怀特《元史学》论述莱布尼茨的《单子论》,连同它的连续性学说,渐次的演进理论,以及作为宏观世界之微观世界的单个事件的概念,表现出为我们称之为提喻的理解模式所做的形式辩护,这种理解模式要求以微观——宏观之间的关系作为实在的所有解释与表现的范式。18 梅尼克视莱布尼茨的这种方法为后来赫尔德类似努力的一种更小而更具体前奏,即让人类的历史在宇宙的和地球的前提下诞生发展。19 显而易见,梅尼克并未详论莱布尼茨的方法论对赫尔德史学具体的影响,而对其他史家的影响更是未及进一步申论,后学可从此向度重点阐释与解读。
四、历史研究的目的与功能
另外亦不能忽略的是,欧美学界有学者就莱布尼茨论述历史研究的功能及其历史研究的立场进行过探讨。譬如Lewis W.Spitz, The Significance of Leibniz for Historiography一文指出莱布尼茨在《神义论》中强调历史的主要功能是道德教化。弗里德里希·梅尼克《历史主义的兴起》论述莱布尼茨为历史知识赋予的目的是功利主义和道德的。另有学者阐述莱布尼茨历史研究秉持求真的精神,正如唐纳德·R·凯利在《多面的历史——从希罗多德到赫尔德的历史探询》中提出历史统一的观念通过莱布尼茨更加理性地表达出来,突出莱布尼茨非常看重历史的真实性,要求清除历史中的谎言,还原历史本来面目。20
综上所述,自20世纪以来,欧美学界对莱布尼茨史学的认识呈现一个逐步深化的趋势,相对而言,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前文已揭,欧美和中国学界着重关注莱布尼茨的哲学和史学关系、历史主义、大局看小局、历史真实性及其撰史注重历史道德教化功能,但并未详细具体地分析,研究内容和范围仍过于零散和狭窄,缺乏系统性,往往依附于他人的史学思想之下,详细而具体的考察莱布尼茨史学的专著暂付阙如,专文亦鲜有所见,故对莱布尼茨史学思想的认识与考察尚有很大空间可供拓展。譬如,莱布尼茨历史著作的史料来源问题,如何考订史实及其历史批判精神,探究莱布尼茨的历史研究方法、历史观以及莱布尼茨若干观念对后人的影响。总而言之,系统而全面地探讨莱布尼茨史学是必要之举,并具创新意义。
注释:
①(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商务印书馆,1996. 120.
②③④(美)J.W.汤普森.历史著作史(第三分册).商务印书馆,1996.133,134,134.
⑤(德)卡西尔.历史观念的演变——笛卡尔、莱布尼茨、维科.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7(7).
⑥⑦(英)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商务印书馆,1997. 107,107.
⑧20 (美)唐纳德·R·凯利.多面的历史——从希罗多德到赫尔德的历史探询.三联书店,2003.382, 397.
⑨12 13 14 16 19 (德)弗里德里希·梅尼克.历史主义的兴起.译林出版社,2009.26,9,28,23-24,27,23.
⑩15 17 (美)柯林·威尔斯.A Brief History of History.重庆出版社,2010.119,122,121.
11 转引自Lewis W.Spitz, The Significance of Leibniz for Historiography,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ol.13, No.3(Jun.,1952)。"Philosophers despise historians of antiquity and antiquarians mock what they call the dreams of philosophers. But he is right who does justice to the merits of both."
18 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译林出版社,2004.80.
参考文献:
〔1〕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商务印书馆,2010.
〔2〕莱布尼茨.神义论.三联书店,2007.
〔3〕莱布尼茨.新系统及其说明.商务印书馆,2009.
〔4〕莱布尼茨.中国近事:为了照亮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大象出版社,2005.
〔5〕莱布尼茨.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商务印书馆,2009.
〔6〕莱布尼茨.形而上学序论.商务印书馆,1979.
〔7〕莱布尼茨.莱布尼茨自然哲学著作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