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帮 陈姣娣
21世纪,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中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有效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仪式教育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载体,是适应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仪式教育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成人仪式、入团入党宣誓仪式、新生开学典礼、贫困生资助仪式等等。仪式教育的理论基础在于教育学上的“情境”教育理论和美学上的“移情”作用理论,在仪式教育的情境下,学生获得一种陶冶和信服的心理体验,多样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对其心理和行为起着深刻、持久、潜移默化的感染效应[1]。我们应该重视仪式教育,努力克服当前我国仪式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阻抗因素,充分发挥出仪式教育的导向、约束、激励、凝聚、教育等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仪式教育实施的问题与不足
1.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在我国,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老师都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仪式教育的内涵、功能,以及实施仪式教育的重要意义。许多学生和教师认为,仪式教育只是走过场,仪式教育的实施既不能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不能直接锻炼学生的能力,仪式一结束,学生又回归原始状态,根本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对于仪式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使仪式教育长期以来受不到足够的重视。
2.课程安排不合理,方案设计不严谨
在仪式教育的安排与设计上,首先,大多学校的仪式教育次数较少,在学校课程设置上更是多以学科分类设课,仪式教育课程安排较少,使仪式教育渐显淡化其作用与功能的不利趋势;其次,实践者由于态度等存在一定的问题,忽视仪式教育实施方案的设计与制定,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色彩浓厚,没有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阶段性特点,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制定的仪式教育实施方案可实施性不强或者实际意义不大,设计不严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仪式教育的实施与教育效果。
3.内容传统单一,过程流于形式
仪式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的内容主题丰富多样,主要有安全纪律等方面的意识教育,志愿公益方面的奉献教育,综合素质训练方面的教育,以及宣誓仪式一类的教育等。而从全国来看,各地在开展仪式教育时大都偏重于单纯地举行宣誓仪式[2],对于公益志愿服务教育和综合素质训练教育等方面涉及的并不多,或者内容题材案例陈旧,不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另外,组织开展往往追求形式,没有创新性,忽视采用的方式是否符合学生心理需要和教育规律,忽视对驾驭对象的研究和教育突破点的选择,活动模式基本雷同[2],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
4.学生参与率低,实施效果不明显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仪式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但实施的实际效果仍然不够理想,普及面也不够广,学生的参与率低是其直接体现。仪式教育主要是群体参加的具有特殊时间和空间要求的、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定内容推进的教育活动[3],但不少学校的仪式教育淡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单纯地认为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组织和参加仪式活动与紧张的学习时间有冲突,不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出发组织活动,出现了学生个体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的现象,使仪式教育成为可有可无的教育活动。
二、仪式教育实施的阻抗因素分析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式,仪式教育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遭到诸如传统文化、社会现实、教育实践、个体差异、形式化[3]等方面的阻碍。以下是笔者对当前仪式教育实施的阻抗因素所进行的分析。
1.传统观念的束缚
一方面,传统的“礼”文化使得人们只看到了仪式教育中的“礼”元素,单纯地认为仪式教育只是一种“礼”的再现,起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很难将其与当代素质教育理念相联系,更不用说将仪式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实现传统与现代教育的有效对话与融合了。这是导致仪式教育不被重视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应试教育办学思想和方式的惯性仍然存在。“能否考上大学是可以衡量的刚性标准”[2],目前在我国各地不同程度地追求升学率、“分数挂帅”的教育环境中,大多学校认为,应该以系统理论提高为主,形成了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因此,仪式教育被应试教育的大流所淹没,其实践性更是受到了严重的忽视。
2.宣传动员力度不够
学校仪式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可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参与度不高的现象。直接原因则是活动的组织实施者未对教育对象做充分的动员工作,宣传力度不够,不能引起学生们的高度重视和强烈的期待;不能让学生认识到仪式教育的重要性,即使参与了也很难体验到个体角色和位置的存在性,更不能通过群体参与促进个体意义、价值的发现,所以,宣传动员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仪式教育实施的效果。
3.师资力量的匮乏
大多学校的仪式教育实施受阻,很大程度上不是不够重视、没有充分动员,而是在客观条件上达不到实施仪式教育的要求,没有实施仪式教育的良好环境,如经费不足、人手不够等原因。其中,仪式教育实施的主要阻抗因素之一就是师资力量的匮乏。为数较多的学校没有负责实施仪式教育的教师,已有的教师缺少与实际接触的机会,教学科研任务重,没有精力再花大量时间设计仪式教育方案和组织实施相关活动,所以出现盲目应付教育任务、使仪式教育流于形式的现象。
4.组织实施能力欠佳
大多仪式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者,从未接受过相关的仪式教育培训,面对仪式教育任务和机会,不知如何组织开展,且组织开展的质量有待大大提高,直接影响着实施效果和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5.相关机制不完善
从仪式教育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组织实施过程再到实施效果评价等各个环节,激励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以及评价反馈机制等方面基本上处于混乱状态,这些相关机制未形成完善的系统和结构,这是仪式教育实施存在问题与不足的根本原因,只有尽快完善这些机制,才能使仪式教育的实践取得显著性效果。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仪式教育的实践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仪式教育实施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仪式教育活动应以师生为主体,以价值观为核心,以学校文化为特色,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从而使学生在仪式教育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调整、自我规划,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1]。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探索并促进仪式教育的有效实践。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重视仪式教育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学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需要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仪式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转变传统的不合理教育观念,努力通过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首先,仪式教育的策划者、组织与实施者必须充分认识到仪式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仪式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活动,有效的仪式教育活动涉及到集体记忆、文化传承、人文素质教育,同时也涉及到个体的文化及修养[1]。仪式作为情绪的、直观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方式,有着特殊的意义。只有认识到了仪式教育的真正内涵和特殊意义,才能从观念上高度重视仪式教育并开展有效的仪式教育活动。其次,学校的领导者和仪式教育的组织实施者还应及时转变教育观念,重视仪式教育中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体验、认真感悟的教育元素与作用,与时俱进。另外,要努力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顺应素质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要求,开展仪式教育。
2.面向学生,加大宣传,激发参与兴趣
素质教育的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仪式教育应明确实施对象为全体学生,学生为仪式教育活动的主角,学校团组织和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必须针对仪式教育实施过程中学生参与率不高的问题,提出相关实践对策。
第一,仪式教育活动必须对应适宜年龄阶段的学生,且不论是团员还是非团员,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学校在实施仪式教育的过程中,还应努力提高仪式教育的普及程度,扩大仪式教育的影响辐射范围。第二,仪式教育在避免形式化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宣传的作用,动员宣传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教育对象对即将开展的仪式教育活动的认识,以及其参与活动的需求。学校可以借助校内媒体广泛宣传,通过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口头宣传等宣传形式,激发学生对仪式教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帮助其树立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精心设计,形式多样,丰富创新内容
仪式教育的关键环节即是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环节。实践者不仅要重视方案的设计,更要重视内容与形式的丰富与创新,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实践。
第一,进行系统的仪式教育规划,优选方案。在素质教育大方向的指导下,仪式教育也应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要求等。为了避免“假、大、空”,仪式教育实施方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发展变化精心设计,遵循明确性、规范化、有效性原则,全面系统地策划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形式、内容、目的与意义,以及具体流程、前期准备、注意事项等,这样既便于学生对复杂的仪式教育活动要素的感悟、理解和接受,又能保证仪式教育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达到预期甚至是超预期的教育效果。
第二,仪式教育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传统单一的仪式教育形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引起他们的注意,再加上仪式教育实践过程流于形式化等问题,迫切要求实现形式多样化。如除了宣誓类、讲座类、交流会型以外,还可以尝试实施心理话剧等各种形式的仪式教育,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仪式教育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第三,仪式教育的内容应结合实施目标不断地进行丰富和创新。内容充实而新颖的仪式教育是经过了换位思考,很大程度上适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并在尊重、理解、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能。学校应着重抓好学生的公民意识与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人文科学素质教育、生存技能训练教育等,注重仪式教育的时代特征,做到与时俱进,将个性化与社会化、国际化相融合,不断丰富创新,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成立机构,培养师资,提高组织能力
为了克服仪式教育实施的师资不足、组织实施能力欠佳等阻抗因素,笔者认为,仪式教育活动要想健康、快速、顺利发展,必须成立一定的组织机构,以保证有人设计策划,有人组织实施。此类机构一方面立足学校,联系家庭和社会,充分整合和利用仪式教育资源,为仪式教育的成功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提供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加强机构部门间的协调,由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仪式教育的策划、组织与实施的落实。另外,实践表明,在仪式教育活动中,专业人员的配备十分重要,专业人员的组织实施能力对仪式教育实施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成立的仪式教育组织机构对专业人员进行一定的仪式教育基本功训练,明确仪式教育的目标,充分认识到仪式教育的内涵和实施的重要意义,并在实践训练中逐渐提高活动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在仪式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要强调活动的有效性和教育性,帮助他们转变和明确角色,成为仪式教育的实施者、引导者、教育者、研究者;在仪式教育之后,应有量化的考核标准,和较大力度的奖惩措施。
5.监督运行,反馈评价,完善相关机制
第一,制度化保障是仪式教育顺利有效实施的根本性保障,国家和社会应完善仪式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将仪式教育纳入到法制化建设的轨道。例如,从建立法定节日考虑,国家可以设立统一的“成人节”,把18岁成人仪式教育纳入法定节日之中[2]。
第二,激励机制形成仪式教育实施的驱动力。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就很难将学生和教师、家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仪式教育的实践者应注重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激励参与对象和具体组织执行者。
第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是仪式教育实施的有力保障。只有建立起由上级部门监督、学校领导监督、教师家长学生监督和社会监督构成的完整监督体系,才能提高仪式教育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第四,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仪式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仪式教育不是阶段性的活动,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持续性较强的教育活动,为了提高今后仪式教育的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仪式教育实施对象的知情意行各方面、策划组织者的客观评价、领导者的公正考核等几大维度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马红.基于仪式教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德育创新,2009(11).
[2] 王北生,李中亮.18岁成人仪式教育:进展、问题及改进建议.教育研究,2010(5).
[3] 张志坤.仪式教育审视:教育人类学仪式研究视角.中国教育学刊,2011(12).
[4] 刘翠,郭立锦,蒋涛涌等.论仪式教育及其现代功能——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仪式教育实施为例.安徽大学学报,2011(1).
[5] 万婷.大型活动仪式教育的作用及启示.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6).
[6] 李中亮,王北生.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的问题与对策.上海教育科研,2008(1).
[7] 邓伟龙,尹素娥.仪式教育: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应当关注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创新,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