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央吉
在西藏地区,汉语不仅是一门语言,而且是一种工具。随着西藏火车的开通,交通的极大改善,经济的日益发展,西藏与内地的交往日益密切,交流日益活跃,其作用也越显重要,加之在西藏,加强汉语教学不仅是藏族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西藏自治区稳定发展的需要,更是民族团结的需要。因此,在西藏拉萨地区,能否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否用普通话自如地表达思想,其意义深远,对于西藏基础教育来讲,汉语教学仍处于重要的地位,从而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扎实推进汉语基础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一、藏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基础较差
从总体上来看,藏族学生的汉语基础水平普遍较低。虽然在小学阶段西藏就普及了双语教学,但由于具体语境的影响,大多数藏族学生,尤其是来自农牧区的学生在日常的交流中使用的基本上是藏语,由于父母学历水平、汉语水平较低,不能有效辅导和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在家讲汉语的态度不积极,家庭用语主要为藏语,汉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因学生整体的语文基础较差,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错字连篇,语句不通,这让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倍感头疼,也使我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力求在日常课堂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准。
2、兴趣浓厚,但阅读量少
尽管藏族学生基础较差,但在教学中发现,藏族学生普遍对语文课有浓厚的兴趣。他们认为语文课相比较其它科目而言,语文知识博大精深,有吸引力,较为生动有趣。但在阅读课中,却很少有学生能够仔细地品味,深刻体会其深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阅读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往往难以实现对一些文章的较细通读,这就需要老师能够精心地关注到学生的“症结所在”,并且能够“对症下药”,不断地调整好自己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注意转变观念
过去我们教师常遵循母语教学的路子,按照母语教学的方法,着重分析思想内容,讲解篇章结构,同时把写放在首位。现在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如何注重学生的各项言语技能,把字、词、句的积累和掌握,以及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意转变,不要穿新鞋走老路,仍然使用过去的教法,一成不变地走下去。应该考虑到新的需要,尽快更新观念把新的思想纳入到教学工作中。
三、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1、教师精心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要想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认真备课是其基础和前提。要想实现有效备课,首先,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适合学生已有知识体系的教学过程。例如:《找春天》是一篇短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娕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文章呼唤着我们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天无处不在。这类题材是低年级小学生最喜欢的,因为这些描写大自然的课文是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所遇到过的,所观察过的,符合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因而低年级的孩子是多么希望表达啊!学生读着课文,会感觉自己就是那几个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的孩子,体会到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其次,要敢于突破既定的课程框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假设性备课。例如:在教学时,一般来说教师往往是一步一步带着学生听、读,分析,但这种“扶着走”的教学方式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所以设计让学生自己探索、尝试,但这并不意味教师可以放手不管,反而是要求教师要想得更多、更远。因此,只有认真钻研新课程和熟悉教材,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情情况选择、增加、补充一些材料,从而达到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这样的备课一定行之有效。
2、教师在课堂上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听、说、读、写的训练。
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就要推进听、说、读、写的训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准备的习惯,包括对知识的预习;课中积极思考,积极参与的习惯;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发现问题,并力求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等。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听”是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活动。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听课,专心听课,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说”是学生能够用词语学一句话;“读”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表达出来,读出来,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课时我用生动的朗读来感化学生,还经常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赛、朗读古诗;“写”是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与发挥。但在最初阶段,必须是教师做一些引导,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会会慢慢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3、加强作文片断教学,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藏族民族学生最怕写作文,因为他们多数难以写好作文。其实,生活在西藏拉萨,自有它的特色,有写不尽的内容与主题,只是由于学生对写作有一种畏惧感而不愿写,久而久之,恶性循环造成他们写作能力低下。针对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第一,提高写作兴趣,多表扬、少批评。兴趣是成功的老师,信心是远航的风帆。在教学中经常会有图画结合的形式要求写作文,对于学生而言,图画可以引起他们的关注度,激发学生的表达欲。第二,把日常的生活场景在课堂上表演,然后指导学生记录下来,就成为一篇不错的片断作文。比如,选几个学生扮演一家人,表演一下上工或进行某种劳作等。学生们看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顿时消除畏难情绪,兴趣盈然,你一言我一语,下笔有物,描写具体。教师也及时发现一句成功的话就给予表扬,增强学生的信心,学生写作信心陪增。
4、运用灵活的教学,教会学生能举一反三,多效运用
语文课注重实践运用,且综合性,和生活结合得很紧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多的应该教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课堂中向学生提问常以结合自身生活或容易出现的问题举实例加以解决。因此我们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通过情境创设、阅读指导、课堂讨论、课堂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让语文课堂变成最佳的表达场所。
总之,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创设什么样的学习氛围,我在此只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了一些体会。今后在教学中还有待探索。
参考文献:
[1] 何荣.作文教学:究竟该教给学生什么[J].读与写(教学学刊),2010(09)
[2] 李维.儿童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性.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