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计算机多媒体运用

2013-04-29 09:49:52李爽
东方青年·教师 2013年7期
关键词:小草课件多媒体

李爽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告别一支粉笔几张图画上语文课的现状,应该适应教育媒体的现代化趋势,把握现代化教学技术、课件、运用网络,达到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所需要求。在此我浅谈一下语文教学中的计算机多媒体运用的一些看法。

一、多媒体教学能创设学习情境,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手段能有效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堂课中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应不断变换形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它能把许多枯燥抽象的文字内容,以色彩斑斓的画面和逼真的音响效果,能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静态的画面变得生动,学生能够看得到、听得见,容易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注意,能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下接受知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学习欲望。利用多媒体技术如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这篇文章讲述了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描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场景。鉴于学生对傣族乃至泼水节了解很少,缺少感性认识,我提前搜集了形象直观的图片,再现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欢乐场景。孩子们看后,情不自禁地议论起来。“泼水节好热闹,真有意思,我多么想去看看啊……孩子们仿佛置身于泼水节的现场,在这种入情入境的氛围中,孩子们心中怎能不涌起对泼水节的热爱和向往呢?

二、多媒体教学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

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因此往往对小语教材中课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媒体教学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一方面把教学信息以各种形式传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另一方面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与展示的空间。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如用视频《海底世界》,就能使学生亲眼看到“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十分宁静”;看到“阳光照不到海底,……500米以下就全黑了……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的奇妙景象。学生还能听到海底动物在窃窃私语:“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这些学生从未看到或听到的新奇有趣的事物能在课堂上再现,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

三、把握小学生思维特点,利用多媒体手段能有效降低语文学习难度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多媒体具有直观的、图文并茂的特点,这样能把学生带进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另外,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下,学生成为了主体,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情在其中,趣在其中。小学生年龄小,实践经验少,对教材中的某些片断、词句、概念、定义理解起来难度大,尽管教师费尽力气,讲的是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通过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电教教材,可变复杂、难以理解的内容为直观、浅显、易懂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强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如,二年级上册的《称象》一文,其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即为什么曹冲的办法是切实可行的,而理解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困难。我通过动画演示称象的过程,使学生明确曹冲称象的办法分为四个步骤:(1)赶象上船、画线;(2)把大象赶下船,装石头;(3)称船上的石头;(4)把石头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大象的办法。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和大家讨论的有要结合,无需教师的讲解,学生就能很容易理解。

四、运用多媒体开拓学生思维,有效优化语文活动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呈现出各种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画面,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驱使他们更积极地开展创造活动。古诗《草》时,“离”、“枯”、“荣”等几处是文章的难点,“野火烧不尽”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时可以设置四幅场景。第一幅是像大海一样美丽宽广的草原,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象。理解“离离”之草就是茂盛的草, “荣”就是“茂盛”的意思。第二幅是秋季草原图,草原小草在深秋的季节变黄了、枯萎了。看图后,教师提问:“诗中哪个字说的就是这个季节的小草特征?”学生理解了“枯”就是“枯黄”的意思。“野火烧不尽”,这些小草,怎么会烧不尽呢?播放第三幅场景:熊熊的烈火在无情地燃烧,露出大片光秃秃的土地。这时,教师提示“小草的根在哪里”。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大火无情地烧掉小草的叶,但它的根深深地埋在地底下,并没有被野火烧死,仍旧在聚集着力量,等待春天的消息,所以说“野火烧不尽”。第四幅场景:春暖花开,小草慢慢地从泥土里钻出来,舒展着修长的身体,在春风中摇曳。学生由此了解了“春风吹又生”。这样,看多媒体展示与朗读结合,便使学生明白了小草的确具有顽强不屈的精神,并初步知道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用来形容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至此突破了重点难点。当然,课堂效果也就远远超过了平常的教学。

五、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教师应该熟悉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中的所有内容,同时更要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本身,哪些知识点要延伸,哪些是重点,课前要精心准备好。课件中应该是提纲性的内容,教师按照提纲,去讲解和延伸,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利用动画形象地演示。切忌将教材中的内容全部制作在课件中。短时间的刺激学生接受很好,但学生会觉得看的全是动画,听的全是声音,具体学了什么知识,全然不知,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是以辅助教学为目的的,所以提倡在适当时机使用多媒体课件,因此,教师课前要周密考虑,哪些内容、哪几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最适宜、最有效、最能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是时代的需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新的契机。在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手段优势的基础上,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健康发展,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和推广,必将有效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小草课件多媒体
小草的烦恼
哈哈画报(2022年6期)2022-07-09 09:45:46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小草受伤了
牛小草的牛
小草也会疼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28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河南电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40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