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之名上学堂

2013-04-29 06:26Rococo
中华手工 2013年7期
关键词:苏富比手艺学院

Rococo

朋友曾如此描述她父亲的家庭:“兄弟五人,家贫程度在当地数一数二,母亲担心儿子们长大打光棍,便把五人送去学手艺,大哥四弟学木匠,二哥做石匠,三弟学裁缝,老幺做瓦匠,结果个个一技在手,婚姻不愁。”但在经济不愁的今天,学艺却变成了老大难。

在网络上搜索“我想学艺”,百度很体贴地问:“您要找的是不是:我想学医?”当下,学艺虽不是大势所趋,却逐渐成为人们的精神消费。闲暇时,做做刺绣、敲敲木头、临摹一幅名画……何其快哉!好些人一定有过这样的学习念头,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学堂在哪里?

专业充电器

若问苏富比是什么?人人皆答拍卖行。殊不知,苏富比还有一所艺术学院,是全球顶尖的艺术研究机构,专门培养世界顶级的艺术大师、设计大师以及具有全球化视野的艺术品营销管理人才,学术中心设在纽约和伦敦。

成立40多年来,学院最大的特色便是让学生与古董、艺术品直接面对面接触。“当我还在读书那会,学生就有参观苏富比拍卖预展的特权,有专家带领解说,并附带学习策展与拍品的相关课程。”娜赫玛·梅塔(Nahema Mehta)是Art Remba网站的创始人,她以独特的方式每月向俱乐部成员销售当月热门艺术品信息,创办这个网站最初的灵感就是在上学实践时得来的。

课程包括观察、触摸花瓶、油画、照片等作品,也可以亲自动手创作甚至修复,因为这样才能获得对艺术作品更深刻的领悟和理解。“可以近距离对拍品进行分析与研究,也能与艺术家、艺术界的学者、专家等面对面。人人都很珍惜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因为要对得起昂贵的学费。”梅塔大笑起来。

伦敦的苏富比艺术学院的课程最为完整,六大专业包括艺术产业、当代艺术、纯艺术与装饰艺术、影像艺术、东亚艺术,以及当代设计。每个专业的课程都以全日制方式进行,学制14个月,分为3个学期,读硕士1年,博士约3年。一年的学费加上生活支出,大约需要40万元。

为了满足更多在职人员前往进修,学院也开设了暑期课程与短期课程。暑期课程为强化课程,为期四周,可提供沉浸式体验及艺术知识和艺术市场入门。短期课程则分夜间课程、三日课程、艺术博览会课程和一周课程,前往全球各个城市,申请者无需具备任何艺术背景或正式文凭,有热情即可。今年9月,苏富比艺术学院的短期课程《中国的当代艺术》将落地杭州。

林恩·查泽(Lyn Calzia)是苏富比艺术学院中国区的负责人,总部设在香港,9月3日~6日这4天的课程,将以访问艺术家工作室和进入当地博物馆学习中国画和版画的形式,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今年10月则会在香港举办3天《非凡珠宝》课程学习,鉴赏从1780年到1980年间贵金属和宝石的工艺与设计。三年前,苏富比艺术学院也发起了在线课程,为全球各地的学生提供机会,网络教学6周为一期,9000元每期,需要学习3期。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就能去梦寐以求的艺术殿堂学习了。

让生活进修

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能在自家门前学习手艺似乎比前往伦敦、纽约学习更难,因为身边几乎找不到一所与之有丁点关系的学校。其实早在2005年,北京有所红中手艺学校,教授学生泥塑、刺绣、压花等传统手工艺,还办了一本《留住手艺》杂志,不幸随着主编去世,一切都灰飞烟灭了。

记得有位非遗传承人阐述过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都说民艺落寞,濒临消失,所以需要保护。其实不尽然,因为只要是好东西,就算绝迹了,也会有后人捡起来。”上海的张雁或许就是那些“后人”中的一个。

因为曾是报社记者,或许打心底里喜欢手工艺,张雁出国采访总会留意一些教授传统手艺的学习班,反思自己,回国想学手艺时,却无处可寻。“其实在传统文化保护得好的地区,仍然有不少优秀的手艺人,苏州镇湖镇的绣娘们能一天坐上十个小时,沉浸在各自的活计中,也有男子拿上绣花针,毫不扭捏,绣出的成品更富有男性的大方气质。记得去镇湖镇那天,遇到一位前来学苏绣的云南男人,23岁,一住便是一年,因为回云南处理家事,未完成的刺绣便绷在绣架上,用绢布盖着,等待来年回来再绣。在网上,我们也常遇到很多非常有才华、热爱手工艺的年轻人,比起前辈,他们更有设计理念和开阔的眼界,但为何手艺还是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我想,并非是因为年轻人不喜欢,而是信息不对称。”

于是,张雁与学绘画出身的茉莉在今年2月份租了个场地,开办云手艺学校,邀请技艺精湛、语言表达力强的老师传授技艺。第一课,是苏绣。

“过去学手艺,第一年打杂,第二年摸边角料,第三年才能正式学艺。现代社会,少有人能忍受如此的学习制度,因此我们与老师探讨,如何把课程分解,应该怎么教。”初级班,需要在专业的绣绷上绣一幅花卉作品,把花卉分成花瓣、叶子、根茎的绣法讲解针法,一次课3小时,6次课完成一幅作品,中间再穿插一次生活刺绣小品,比如在扇面、衬衣、桌布上刺绣,这些图案则由茉莉提前设计好,学员们自己挑选。

因为是体验课,学校按每堂课的半价150元收取材料费,结果一下子来了15个人。“人太多了,大家聚拢在一起就看不见针法了,10个人刚刚好。”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有了经验,张雁开始策划下一堂木工课了,“那是一位音乐学院的老师,擅长手工做木吉他。”尽管常去手艺发源地寻找手艺人,但善于沟通教学成为选择技艺精湛老师的不二法则,毕竟这是学习而不是单纯的膜拜。

尽管把学生群体主要锁定在白领、全职太太和外国人身上,但对于学校的未来,张雁坦然对赚多少钱并不乐观,“这是一个小众的市场,但我们会努力通过微博、宣传单、投放广告等方式宣传,维持学校的基本运营。”

因为对手艺的渴求,类似云手艺的学校或许会越来越多,位于重庆渝中区的尼诺艺术中心便是一家。这是一个由本土媒体人支撑起来的学校,以学习插画为主,逐渐增加了拼布、缝纫等DIY课程,对象,几乎都是女性白领。课程从免费体验到逐步收费后,人气急剧下降。在已经习惯了免费的中国人面前,我们难以预知手艺学校的未来,只希望它们能如同云手艺学校名称的寓意,以太极中最非凡的云手,打一记漂亮拳。

猜你喜欢
苏富比手艺学院
手艺
初等教育学院
最贵的不是手艺
Q6 苏富比有多“乱”?
苏富比私有化10问
苏富比纽约总部翻新
关注2017秋拍第一轮:聚焦苏富比近现代书画
《寻找手艺》让“手艺”文化走红
老手艺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