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陈云奉命赴京,担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此后长期主持全国财经工作。在此过程中,他将“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的理念充分运用到了经济建设领域。他曾指出:“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大家,为大家‘当差的,是遵循工人、农民和其他人民群众的意见办事的”,因而应“经常了解群众的情绪,群众的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他经常对工作人员讲:政策要围绕人民的利益来调整;只要群众受益,国家最后会强大,党最后会强大。公私合营以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一段时间内钢材紧缺,市面上连女同志的发卡都买不到。他得知后专门拨出一部分钢材用于解决这个问题。
在注重为群众办实事的同时,陈云还挤出时间经常逛市场、看商店、察行情、听意见,了解人民群众生活情况,即使是周末在公园散步也能跟苗圃花工聊很长时间。三年困难时期,有段时间他忽然不肯去公园了。一问,他才说:“现在群众吃不上饭,我没脸见群众。我肩上挑的是六亿人民的生活,我要对得起老百姓。”
尽管每天都研究解决钱和物的问题,但陈云绝不乱花一分一厘,对自己的衣食住行也节俭到近乎苛刻的程度。
从1949年进京起,陈云在西城区北长街的老房子里住了整整30年。由于房屋年久失修经常漏雨,机关行政部门多次提出要大修。他不同意,说:“房子大修要花许多钱,只要不漏雨就行了。”1976年7月唐山发生大地震时,陈云的办公室南墙被震出一米多长的宽裂缝。后勤部门请技术人员检查后发现整个房屋结构存在安全隐患,于是提出把老楼拆掉,再在原址上建一幢新楼。陈云还是不同意。他说:“虽然是老房子,也比老百姓住的房子好。这样好的房子都拆掉建新房,会脱离群众,影响不好。”
陈云吃饭最反对浪费。他多次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节约是我们建设的法宝,是党的优良传统,这个传统不能在我们手上抛弃、毁掉。因此,在陈云的食谱中从来没有所谓的“高级菜”,都是简单的家常菜。以至于他的厨师都发起了“牢骚”:“首长一年到头就吃那几样普通的家常菜,我这个技术也提高不了。”
此外,陈云还特别给家人定下了“三不准”的规矩,特别交代子女上下学不许搞接送,不许搞特殊化,要像一般人家的子女一样学习和生活。他不仅为自己立下“不收礼、不吃请”的规矩,还要求身边工作人员不得违反。他常说:“很多人送礼是为了有求于我,我若收下,以后决定事情必有偏差。”有一年秋天,各大军区进京汇报军事演习情况。有两位军区领导到陈云的住所汇报工作,顺便带了两盒葡萄。当他们起身告辞时,陈云让他们把葡萄带走。两位领导一再解释,这不是送礼,只是让首长“尝尝鲜”。在一再劝说下,陈云摘下10个葡萄,微笑着说:这叫“十全十美”,剩下的你们还得带回去。
同样,在工作过程中陈云也非常讲求简约,一直反对各种“形式主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解决经济困局,陈云曾4次回家乡做调查,既不要干部专门陪同,也不让安排专车等候。他始终坚持“不迎不送,不请不到”的规矩,从来不要当地党政主要负责人迎来送往,有事才请到他下榻的住所谈工作,不请就不要他们来。他多次讲:地方的领导干部应静下心来谋全局、想大事,扑下身子去办实事。穷于应酬的作风,既当不好领导,也对党和人民没有任何益处。
(文飞辑)
(相关资料详见人民出版社《一代伟人陈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