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俊
摘要:水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节约用水己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紧张,建筑节能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建筑节水节能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应制订有关节水的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管理和宣传教育、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工作外,还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建筑节水工作全面深入的开展。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水节能是实现低碳建筑的一个重要措施,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本文对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节能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大家参考学习之用。
关键词:节水;节能;建筑;给排水
中图分类号:TU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21-0171-02
引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量持续增长,用水结构不断调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镇生活用水占总水量的比重不断提高,城市生活用水包括:城市居民、商贸、机关、院校、旅游、社会服务、园林景观等用水,目前城市生活用水己占城市用水量的55%,随着城市的发展还将进一步增加建设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是许多城市的工作目标。节约用水的核心就是提供用水效率和效益。工程的节水措施是节水工作的其中一项重要措施,下面将从两方面对节水技术做阐述。
1 节约用水,减少项目年耗水总量
水在项目的综合能耗计算中,称为能耗工质,即是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不作为原料使用、也不进入产品,在生产或制取时需要直接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是需计算在项目耗能里的。
(1)采用节水器具是生活节水的重要技术保障。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应是满足相同的饮用、厨用、洁厕、洗浴、洗衣用水功能,较同类常规产品能减少用水量的器件、用具。目前我国已对部分用水器具的用水效率制定了相关标准,如水嘴、坐便器、小便器、淋浴器、便器冲洗阀这些用水器具的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的国标。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用水效率达到一级,可得满分10分,二级得7分,三级4分。
(2)采用供水管网的检漏和防渗技术是重要技术措施。检漏技术一般用于城市供水管网,在小区和项目的室外管网中主要是防渗技术的运用:①选用柔性管材和可靠的连接方式,应考虑设置防止管道热涨的措施;⑦选择密封型良好的阀门;③按照用途和管理单元合理设置计量设备,即使发现渗漏情况和实现行为节水。
(3)采用减压措施,控制配水点处供水压力是节水设计最关键的环节。用水器具静压达0.37MPa其超压出流流量可达额定流量的2~3倍。其具体措施是在系统分区内底层部分设支管加压阀。即保证各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设自闭式冲洗阀的宜为0.25MPa。
(4)采用建筑中水处理回用技术。在水资源城市中项目中采用建筑中水的必要性一直是存在争议的问题,因运用其回用技术的项目排水系统需采用污、废分流并分质供水,增加了系统设置的复杂和造价,增加中水设备运行维护的费用,城市自来水水价也不高,建筑中水的运行效益不高。但建筑面积大于3万m3的宾馆、饭店;大于5万m3且回收量大于100m3/d的办公、公寓等公共;大于5万m3且回收量大于150m3/d的住宅建筑;其项目中有较好的运用价值。另外景观补水必须采用非传统水源补水,在无市政排水排出路的项目,中水回用技术将是必须采用的技术。项目应优先采用市政中水管网;无市政中水管网时应优先收集优质杂排水和杂排水,因处理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5)采用雨水回用技术。随着绿色建筑在生态城市、节能城市中,雨水的利用己不仅仅只涉及给排水一个专业,场地的雨水控制和利用涉及多重目标和综合考虑,多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雨水利用应采用雨水入渗系统、收集回用系统、调蓄排放系统之一或其组合。一个有效的雨水基础设施是一种由林荫街道、湿地、公园、林地、自然植被区等开放空间和自然区域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网络。其典型措施有:雨水花园、屋顶绿化、植被浅沟渗透设施、雨水塘、雨水湿地、景观水体多功能调蓄设施等,组合这些措施可实现消减径流系数、调蓄利用雨水资源、滞留调节径流峰值、营造生态景观等。一个项目场地的雨水专业规划是通过与建筑、景观、道路和市政等不同专业的协调配合,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因素,对径流减排、污染控制、雨水收集回用进行全面统筹的规划。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是否采用雨水回用技术一般规定是年降雨量低于400mm的地区,雨水收集回用设施利用效率太低,不予推荐;常年降雨量超过800mm的城市,雨水回用设施可以实现高效利用,回用的经济成本较低。雨水的收集应能引导不透水地面和透水地面的雨水进入场地开放空间,合理引导屋面和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等。
雨水利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屋面雨水和道路雨水是建筑场地产生径流的重要源头,宜截留该部分雨水,合理引导其进入地面生态设施进行调蓄、下渗和利用;②利用场地的河流、湖泊、水塘、湿地、低洼地作为雨水的调蓄设施;③雨水利用的规模应满足建设用地外排雨水设计流量不大于开发建设前的水平或规定值;④确定收集雨水合理的汇水面积应根据雨水回用系统的规模和调蓄水体的容积以及调蓄水体的汇水面积经过比较得出。
2 减少供水耗能设施的用能
(1)给水系统一般需要通过项目自设的加压设备和市政管网的压力来维持管网的所需的压力。
①能充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是给水节能设计的首选,尽量将市政管网压力能满足楼层供水需求的较低楼层采用直接供水方式。
⑦供水加压设备采用保压叠压式供水设备,该设备能利用市政压力,减少供水机组的提升扬程。
③尽量避免采用水池、水泵和水箱联合供水的方式,宜采用变频设供水设备加压供水的方式,变频方式本身就是种节能的方式。
④在供水设备的选型中注意泵的配置,宜采用多泵组合,大泵配小泵,让加压泵工况点在高效区。
⑤给水管网竖向合理分区,各分区最低卫生间器具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高、低区给水管网宜分别采用不同的供水机组供给,少采用竖向减压阀组分区的方式。
(2)在用热水系统的项目里,还应注意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集中和局部热水供应管网,完善循环系统,保证用水点能在短时间达到热水要求的出水温度。热水加热设备宜采用太阳能,空气源等清洁高效的加热设备。
3 结束语
给排水节能、节水是多方面、多系统较复杂的综合工程,一个项目的节能节水设计应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市政给排水条件、水资源状况、气候特点等客观情况,综合分析研究水资源利用的可能性,制定水资源规划方案,这是确定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可行性论证的重要环节。明确项目的节能节水目标是关键,并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当地节能节水的相关法规,制定出经济、合理、可行的节能节水方案是建筑给排水设计的重点。建筑给水排水的能耗虽然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降低其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节约用水、改善设计系统的效率、保护环境。因此,重视建筑给水排水节能的途径,对研究建筑节能将有积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水节能问题必将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并注意借鉴类似工程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设计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3]《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