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将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三大挑战

2013-04-29 00:44:03牛锡明
金融视点 2013年7期
关键词:证券化商业银行资产

牛锡明

未来十年银行业面临三大挑战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经营大环境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速趋缓和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两大基本特征。此外互联网金融也加速了金融脱媒的进程,并正在撼动百年传统银行的稳固地位。

一、经济增速趋缓,风险压力加大,银行业需面对风险管控的挑战

近年来,金融资产大幅膨胀掩盖下的金融风险随着经济增速趋缓开始释放,银行业不良资产如退潮后的裸泳者逐渐暴露出来。如果经济增长7.5%以上,银行的不良率应在1%左右;如果经济下滑到7%,不良率会达到1.5%;如果经济下滑到7%以下,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还会明显上升。按现在70万亿贷款计算,1%的不良贷款率就是700亿的不良资产,按150%计提拨备,就是1万多亿。也就是说,银行业到目前为止的高利润,很可能将被用于支付滞后而来的风险。

二、利率市场化,盈利压力加大,银行业需面对盈利能力的挑战

利率市场化意味着息差收窄,银行盈利能力下降。按一年期贷款利率6%计算,下浮30%后,利率是4.2%,一年期存款利率3%,上浮10%后是3.3%,利差0.9%,这样的利差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是低的。存款竞争实际上是成本的竞争,随着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存款理财化、定期化、同业化趋势不可逆转,负债成本持续抬升。交行的存款成本近两年上升了50%,达到2.67%。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存量已达到9万多亿,利率高的可以达到8%,有时季末存款利率也可能上升到8%。在货币市场上,有一批食利者、寻租者,拿着巨额资金吃高息,甚至有些民营企业家已不愿经营,只吃利息。银行为了保持盈利,就需要找利率更高的贷款客户,而这又会进一步增加信贷风险。2011年底开始蔓延的钢贸危机已经给银行业敲响了警钟。前几年钢材价格不断攀升,楼价也节节上涨,在民间中介机构运作之下,让原本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钢材贸易变成了一种融资方式,钢贸贷款的RAROC(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利润率)达到70%到80%,使得银行一系列风控措施落空。如今钢材价格跳水,房地产调控,钢贸商的资金链断裂。由此看来,RAROC并非越高越好,而是要合理把握区间,增强信贷资源配置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对于信贷收益,应将一些高收益“篮子”里的“鸡蛋”拿出来,放进不同的“篮子”,在风险可控条件下促进收益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利率市场化与经济下行有可能发生叠加效应,使银行难以平衡利润与风险的压力,控制不好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

6月20日的“钱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的问题。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方是“存款+拆借+央行流动性支持”,资产方是“贷款+债券”,有100多万亿,表外还有一块是理财,有9万多亿,也需要表内流动性支持。央行为了避免流动性过度膨胀和控制部分商业银行的非理性行为而阶段性地减少流动性投放,部分银行清算头寸出问题遂造成恐慌。我认为正确的方法应是先调整资产,再调整负债。当前,我国尚未摆脱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今年以来,银行总体授信总量增速较快,而在目前监管部门对金融实施总量控制的情况下,金融业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三、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当前商业银行既面临脱媒压力,又面对生存的挑战。

近年来,大企业金融脱媒加速,许多互联网公司、电子商务企业也已经开始借助其广阔的交易平台和庞大的交易数据进入小企业贷款领域。面对来自这几方面的夹击,银行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在数字化金融时代,基于IT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技术上完全能够替代商业银行的功能并将彻底颠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服务模式。目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将多个传统行业重组洗牌,磁带、胶片、唱片陆续消亡,传统零售百货也面临巨大挑战,金融业也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比如证券公司的销售现在不是以固定的场所为主,而是以基于互联网的网上销售为主。我认为,未来十年,互联网金融将会颠覆银行业的经营模式。目前,交行正在积极推进电子化平台业务建设,使得传统的线下业务向线上发展,逐渐打破物理网点的局限性。与此同时,银行未来经营模式也要从过去的以网点为主向通过网络提供服务转变。

商业银行应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商业银行能否应对好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这三大挑战,关系到商业银行的未来。银行是顺周期行业,在经济上行期往往会伴随资产规模的增长。但中国银行业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经济周期,在经济下行期怎样做好风险控制是今后几年的重要任务。

利润当期性和风险滞后性是商业银行经营中永恒的矛盾。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最直接、最主要的风险还是信用风险,银行的首要工作是控制好信贷风险。资产质量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十年磨一剑。业内有观点认为,信贷风险具有“357”特征,即信贷大投放后,3年风险暴露,5年风险爆发,7年形成损失。管理信贷风险要有长期思想准备。在风险抬头的大环境下,银行经营不看谁跑得最快,而看谁耐力最强。

在信贷风险管理中,一是要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坚守经营中的底线原则,坚持真实贸易背景,将信贷资金与客户的现金流、物流紧密结合;把控好信贷风险的关键,严禁“贷款-保证金-开承兑汇票”式的信贷自循环,把贯彻国家宏观政策与把控好信贷风险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应针对不同地区发展阶段、金融业态的差异,指定差别化发展策略,依据产业梯度转移调整信贷布局,更好地支持中西部的发展。三是要均衡地布局行业信贷结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发挥行业信贷政策在调整信贷结构中的作用,把握行业限额管理、客户名单制、审批人资质等关键环节,信贷必须“有进有退”,不能“只进无退”。四是要更多地支持科技金融、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五是要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办好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六是要注意加强风险点管理,如钢贸和民间融资、理财、集群式企业、卖出回购和买入返售业务、房地产和融资平台等等。

将风险管理体系切实延伸到全行,就要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在“全覆盖、全流程、责任制、风险文化”这四个方面下功夫。首先,风险管理架构必须做到全覆盖。全覆盖的基本内涵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将风险管控的触角向外延展、向下深化,直至覆盖到各级机构和网点、各类风险和业务、各项管理和操作,比如将授信延伸到理财、投行等业务。其次,风险管理机制必须实现全流程。全流程的基本内涵是“流程为本,程序至上”。按照“前后台分离、双线控制、换手监督”的原则建立规范的审批流程,杜绝逆流程审批和领导审批。第三,风险管理体系必须有严格的责任制。严格的责任制是监督和保障风险管理体系顺畅运行的制度安排,其基本内涵是“职责明晰,失职问责”,大力推行岗位责任和管理责任认定体系。最后,风险管理内部环境方面必须营造良好的“风险文化”。其基本内涵就是“依法合规,稳健经营”,在经营管理和产品创新中守住合规底线、不触政策红线,不与监管部门博弈,借助外部监管与内部检查,强化全员合规意识。

由资产持有型银行

向交易型银行转变

当前经济正处于下行期,国家在宏观总量、调整结构等方面出台了许多新的举措。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一味做大规模并不可取,而应该由加快发展向稳健发展转变,同时以交行为例,转型的方向利率市场化和资本约束也逼迫商业银行加快转型。可以由资产持有型银行向交易型银行转变,从做存量向做流量转变,这也是未来最有可能体现交行特色的经营领域。通过积极介入货币、债券、外汇及衍生产品交易等各个市场,扩大非信贷资金运作渠道和规模,优化资金投向与资产配置,在保证流动性的同时,让资产在流动中分散风险,扩大利润增长源。但是,商业银行要做到这一点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在金融界,所有的金融创新都围绕着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放心保)的创新产品只有把银行拉上才能卖出去,这样一来,企业债、理财等产品实际上还是由银行来承担风险。利率市场化造成了银行与证券、基金、信托、保险、企业之间的博弈。银行怎样做到“风险的有限承担者”而不是“风险的全部承担者”,是转型中的重大考验。究竟要靠什么来实现转型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要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进产品服务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同时,推动转型要学会“练慢功”,全面平衡好发展、转型与风险的关系,不能指望立竿见影,也不能指望一夜成名。商业银行具有客户、网络和信誉三大优势。客户是银行的本钱,网络是银行的基础,而信誉则是银行的立身之本。以网络建设为例,IT网络建设投资花费很高,并且具有投资回报不确定性的特点,通过长期的建设,银行已经具备了很好的网络基础,这些都是银行的优势。

在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中

鼓励商业银行积极探索

一是跨境跨业跨市场的经营能力。这实际上是国际化综合化经营问题。银行依托企业走出去而国际化,依托人民币国际化而国际化。银行应全面提升跨境跨业的规模和层次,由布局阶段进入业务发展阶段,努力实现盈利收入多元化。

二是理财业务。理财业务是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主要业务。应鼓励商业银行更好地、规范地发展理财业务。现在有两点需要完善,第一个是建立“表外的资产负债表”,代客户管理的资产也要有资产负债表,是表外的资产负债表。第二个是改进银行的营销方式,提高信息透明度,清晰告诉客户理财风险的自担方式或分担方式。现在是客户对股票风险自担说YES,对基金风险自担说YES,但对理财风险自担说NO。这种状况需要改变。

三是资产证券化。目前银行信贷规模庞大,每年增长8-9万亿,按11.5%的资本充足率计算,每年需补充资本金1万亿,银行和市场都难以承受。此外,风险集中于银行体系对经济发展不利,资本金约束也限制了银行信贷的增长能力。而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增强资产流动性、减少利率波动风险,有利于缩减表内资产规模、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我国对资产证券化慎之又慎。其实,把引发金融危机的责任完全归于资产证券化并不公道。资产证券化曾被誉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最伟大金融创新之一”,近四十年来一直是国际金融创新活动的基石。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资产证券化被当成罪魁祸首,广受诟病。在我国,资产证券化一时成为禁区,难以启动。正像市场经济有多项缺陷,但正如不能因此放弃市场经济一样,资产证券化与证券化缺陷是两件事情,不能混淆。必须认识到,中国一方面信贷资产高速膨胀,另一方面金融创新不足,金融市场交易品种匮乏,解决此问题的突破口就在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可以缓解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压力。通过资产证券化,银行可以将信贷资产转换为证券化产品,以此来盘活存量资产、缓解资本压力、分散金融风险。同时,还可以为金融市场提供新的交易品种,打通信贷、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渠道,引入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政府投资可持续问题,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只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法,汲取发达经济体的前车之鉴,资产证券化必将在完善中国金融市场体系,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信贷资产的供给和需求是推进资产证券化的基础。在约70万亿的信贷资产中,至少有20万亿是收益稳定、风险可控的资产,拿出10万亿实行资产证券化是没有问题的。从需求方看,规模超过10万亿的保险资金、社保基金,迫切需要寻找安全稳健的投资渠道,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也突破了14万亿。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对风险和收益进行再分配,通过结构化设计满足多元化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进而有力地推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根据国际经验,资产证券化产品中80%以上是AAA的低风险、稳收益的优先级证券,其投资者主要是规模较大的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相对理性。资产证券化的推进,一方面将极大地促进债券市场各参与主体发展,另一方面将大大丰富资本市场高评级固定收益投资品种,满足基金、保险、年金、社保等稳健型机构投资者的需求。

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不会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有两大原因:一是按揭的零首付,二是金融衍生产品的泛滥。按揭零首付降低了借款人的还款意愿,衍生金融产品虚假扩大了盈利,掩盖了风险。中国不存在按揭零首付,即使是项目贷款也坚持了资本金制度,“将本求利”是一项最基本的原则。在推进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持有一定比例的资产,加强银行管理风险的责任,通过杠杆率管理来有效控制衍生金融产品的泛滥。也有人担心资产证券化会不会变相扩大信贷规模?我认为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实行专项管理,并在信贷存量中扣除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互联网金融

推动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变革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将多个传统行业重新洗牌,互联网金融正在撼动百年传统银行的稳固地位,使银行面对生存的挑战。

近年来,大企业在加速传统意义上的金融脱媒,如发债、上市等的同时,产、融结合也明显加快,如通过新设、并购、参股非银行和银行金融机构等多种方式渗入金融业,推进了银行的同业竞争。当商业银行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时,却发现许多互联网公司、电子商务企业已开始借助其广阔的交易平台和庞大的交易数据进入小企业贷款领域。面对来自这几方面的夹击,银行生存空间受到明显挤压。在数字化金融时代,基于IT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技术上完全能够替代商业银行的功能,但其在实现金融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能否完全替代还是未知数。银行体系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在市场调节和政策传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只要中央银行体系没有改变,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和控制通胀的职能继续存在,银行体系作为调节市场经济,传导宏观政策的主渠道功能也就难以改变。

面对来自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商业银行必须做出变革。从根本上而言,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还是金融属性,遵守的还是金融规则。资金中介和信息中介是商业银行是金融中介的两个最基础功能,而降低交易成本、分担风险、提供流动性、缓解信息不对称是银行最主要的任务。因此,银行要成为金融平台和信息平台才能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金融行业是一个几乎没有物流成本的特殊行业,未来的银行服务完全有可能,也应该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二十年后,商业银行将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以个性化服务为主,由客户自助服务为特征的银行。银行必须对传统的经营模式和服务模式进行创新,是有能力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银行具有客户、网络和信誉的优势。在数字金融时代,网络是竞争客户的基础,银行业最终要靠电子网络打天下。交行“人工网点+电子银行+客户经理”的“三位一体”网络建设就是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方式之一。在人工网点建设方面,交行确保全行网点总量长期控制在3000个以内,并重点向做大做综合、做小做特色发展;在电子银行建设方面,电子网点与人工网点的比例要达到5:1,即未来交行电子网点要达到15000个左右,电子分流率要达到80%以上;在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方面,人工网点客户经理配比要达到50%,并承担营销目标市场和客户等责任。这里要强调的是,网点和客户经理的任务不再是推销产品,而是以客户为核心提升服务并最终靠服务赢得客户。因此,维护客户、辅导客户、为客户解决疑难问题是网点和客户经理的主要职责。

商业银行是现代服务企业,服务是银行最基本的经营方式、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银行的品牌价值和声誉形象,关系到银行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银行基业要长青,必须坚持以服务为本,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服务提升,非一日之功,必须持之以恒。交行始终把服务提升作为战略性任务和系统性工程常抓不懈。一是降低投诉率,帮助客户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降低投诉率是交行打造最佳服务银行的重点。近年来,交行建立了一把手抓工单分析的机制,并大力优化投诉处理流程,加大有责投诉处罚,做好有关回访。二是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不仅包括设备完好、减少差错、流程优化、效率提高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开展服务链研究,以客户体验为中心,从服务模式、流程设计、处理办法和约束机制等角度着手,全方位制定解决方案,加快服务流程改造。有效的服务链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因此交行的服务链研究不仅要研究服务链的平滑连接,还要画出服务链连接图解,并按服务链来改造流程。三是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服务。其中,服务培训是关键环节,要对员工进行系统化培训和精细化、专业化培训,使之成为合格的服务型员工。四是让网点更贴近客户、更温馨、更人性化。比如针对网点该不该为客户安装厕所、小孩滑梯等问题,在服务细节优化上下功夫,让客户感受到交行服务的温馨,提升客户满意度。

(作者系交通银行董事长)

猜你喜欢
证券化商业银行资产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公积金贷款证券化风险管理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商周刊(2018年19期)2018-10-26 03:31:24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能源(2017年7期)2018-01-19 05:05:02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1
交通运输行业的证券化融资之道
中国公路(2017年6期)2017-07-25 09:13:57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2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9:30
资产证券化大幕开启
经济(2014年11期)2014-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