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万氏兄弟在明星影片公司支持下创作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短片《骆驼献舞》,这对中国动画电影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这里要先说一下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发展过程。无声电影(默片)经过了30多年的探索,才发展成有声电影。有声电影的产生,通常是指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推出的有部分对话的故事片《爵士歌王》,从此,电影实现了有声。动画片实现有声较晚一些,通常是指1928年11月美国动画巨子沃尔特·迪斯尼拍摄的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
中国电影人也不甘落后,开始了制作有声片的试验。1931年3月15日,中国第一部蜡盘发声的有声片——由明星公司制作的《歌女红牡丹》在上海新光大戏院首次公映,此后友联公司的《虞美人》、大中国及暨南公司的《雨过天青》、天一公司的《歌场春色》等有声电影相继出现。从此,中国电影开始迎来有声片时代。
有声电影的出现对万氏兄弟是一个挑战,他们很快就着手进行有声动画的试验活动。原因很简单,万氏兄弟很清楚,欧美电影带来的竞争非常激烈和残酷,中国动画这株刚刚破土的稚嫩小苗能否继续存在和发展,关键是突破声音这一关。如果短时间内拿不出一个有声动画片来,中国动画艺术将会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夭折。所以他们认为,我国动画艺术要发展,就必须解决声、光、画的合成问题。如不解决,无声动画就会很快被淘汰。
1935年,万氏兄弟接受明星影片公司委托,制作了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是万籁鸣根据《伊索寓言》中的一则故事改编的。
这部很简单、会说话的动画片,现在看来,算不了什么,可是在70多年前,却是一件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这是万氏兄弟第一次成功拍摄有声动画片。他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外国动画技术对我们封锁保密的情况下,经过反复试验,不断摸索前进,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才拍摄成功。
如何解决《骆驼献舞》的动作与音乐的配合非常关键。特别是在处理最后一场“哄堂大笑”问题时,让他们几经周折。开始录的效果不好,放出来是“乱笑”,缺少“哄堂”之气氛。在多次试验之后,他们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采用分组的办法,几个人一组,共分三组,一组在前,发出的笑声最响,成为“主旋律”,另外两组在后,一左一右,发出的笑声小,但场面较大,这样录下来的笑声就有了层次,表现出“哄堂”的感觉,且声音有立体感。
《骆驼献舞》是一部轻松幽默的娱乐片。它的成功拍摄标志着我国动画艺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无论是从内容到形式都朝着我国动画民族化前进了一大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