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慧燕
【摘要】目的探讨髓腔髓石的成因与诊断治疗原则。方法对57例(71患牙)髓腔髓石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个主诉疼痛患者的患牙中19个的患牙存有髓石的同时合并有牙髓坏死与根尖周炎,将髓石清除后采用根管治疗术后痊愈,另外的45个患牙通过失活牙髓并清除髓石后再采用常规干髓术治疗而愈,其中在进行牙髓失活处理的过程中,有17例因封药效果不良而给予了二次失活剂,11例因在封药后发生剧痛后改行在局麻状态下将冠髓切开后将髓石去除,后行干髓术获得较好效果。髓石经X线衍射定性分析后发现其主要成分为Ca5(PO4)(OH),再者为SiO2,另外还含有微量的C27H46O。结论通过病因与诊断治疗分析并给予对症治疗是改善髓腔髓石病情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髓腔髓石;疾病成因;诊断与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29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53-02
髓腔髓石为口腔科临床常见的牙髓疾病之一,其病机多是因牙髓细胞发生变形坏死后,继而发生以这些病变细胞为中心的钙盐逐层层积致病的情况。髓石数量可单可多,可在髓腔中游离,也可于髓石壁附着,超大髓石甚至可几乎占据整个髓室[1]。此类患者视具体病情或有或无临床症状,多因疼痛就医。就对疼痛患牙的治疗手段而言,临床多采用开髓取髓石并对牙髓实施处理的办法。笔者所在科室于2011年3月——2013年3月共对57例(71患牙)髓腔髓石患者进行治疗,现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重在探讨其成因与诊断治疗相关问题,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7例(71患牙)髓腔髓石患者包括男31例,女26例;年龄10-59岁,平均(23.1±3.7)岁。所有患者均因牙髓疼痛入院,并X线检查确诊为髓腔髓石。
1.2临床表现在71个患牙中,患者主诉伴疼痛者64个,合并有龋病与急慢性牙髓炎33个,合并根尖周炎13个,合并残髓炎6个。开髓后发现髓石出现于牙体龋坏的相应部位。其中11个无牙体及牙周病变的患牙疼痛感与三叉神经痛感类似,经X线片检查后发现髓石,行开髓后将髓石取出后疼痛缓解并逐渐消失。9个未表现有任何症状的患牙经X线片发现,未给予处理。
1.3髓石形态与存在形式髓石经目测为淡黄色砂砾样晶体,面光质坚,最大髓石达到0.4×0.3×0.3mm,其中有25个(35.2%)患牙的髓石游离于髓腔中,其余46个(64.8%)则与髓石壁附着。
1.4髓腔髓石的牙位分布本组所有患者的髓石均发生于磨牙,其中又以第一磨牙发生最多,另有6例患者的患牙牙位具对称分布特点,见表1。
2治疗及结果
在对64个患者主诉疼痛的患牙进行治疗时,其中19个患牙存有髓石的同时合并有牙髓坏死与根尖周炎的情况,在将髓石清除后采用根管治疗术后痊愈,另外的45个患牙通过失活牙髓并清除髓石后在采用常规干髓术治疗而愈,其中在进行牙髓失活处理的过程中,有17例因封药效果不良而给予了二次失活剂,11例因在封药后发生剧痛后改行在局麻状态下将冠髓切开后将髓石去除,后行干髓术获得较好效果。将64个患牙的髓石均进行X线衍射定性分析后发现其主要成分为Ca5(PO4)(OH),再者为SiO2,另外还含有微量的C27H46O。
3讨论
3.1髓腔髓石的成因探讨在本组髓腔髓石患者中,合并有牙体龋坏与牙髓炎的患者占据了绝大多数,且此类状况均发生于龋患率最高的磨牙,另通过X线检测后确定Ca5(PO4)(OH)与少量的SiO2为髓石的主要成份,而这些成分在牙体的硬组织中广泛存在,说明髓石的产生与牙体龋坏和牙髓炎有密切关系[2]。究其原因,笔者分析认为,一方面在发生牙髓炎时可导致患者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继而牙髓细胞变形坏死,钙盐产生沉积,另一方面龋病可促使牙体的硬组织继续分解并产生钙盐,SiO2等沉积凝集,以上两方面就成为形成髓石的主要原因。
3.2髓腔髓石的诊断在当前能确切诊断髓腔髓石的依据仍只能是通过开髓后发现并取出髓石这一点,但相关学者经研究认为其中15%的髓石是可以通过X线片显示出来的,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而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磨牙龋齿、牙髓病以及根尖周炎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对患牙封失活剂效果不良以及封药后出现剧痛、开髓后发现髓腔狭窄以及难以采用相关治疗用器械探及髓底或者根管口等方面情况,则提示可能已经发生有髓腔髓石,尤其是对并未合并有牙体牙周病变以及三叉神经痛的患者,更应想到可能是已经出现了髓石。
3.3髓腔髓石的治疗当髓腔髓石引发患牙疼痛时给予及时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髓石是导致髓腔变狭窄并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继而在应用失活剂的时候会发生受阻,这也是本组患者在治疗时失活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而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一般可行二次失活或局麻下开髓切髓取石。彻底清除髓石后行干髓术或根管治疗术是其治疗原则。髓石尽量用锐利金属刮匙挖除,髓石与髓壁附着过紧可用涡轮机磨除。操作中避免正常组织过多磨除,防止髓腔侧壁及底壁穿通。
参考文献
[1]于世风,主编.口腔组织病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2-123.
[2]张文萍,陈瑞扬.牙髓钙化形成的原因探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8,24(5):27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