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切开减压排毒治疗蝮蛇咬伤215例分析

2013-04-29 23:33:22甘晓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年7期

甘晓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切开减压排毒在蝮蛇咬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15例腹蛇咬伤患者伤口处及患肢进行早期切开减压排毒并进行全身综合性救治,严密观察伤口及全身情况变化,分析该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痊愈213例,转上级医院1例,死亡1例,治愈率99.07%。结论早期切开减压排毒方法在蝮蛇咬伤的早期救治,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治愈率高,而且疗程也短。

【关键词】蝮蛇咬伤;切开减压;排毒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29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48-01

毒蛇咬伤(snalcebite)是指人体被毒蛇咬伤,其毒液由伤口进入人体内,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中毒性疾病[1]。蝮蛇是我国分布最广、伤人最多的一种毒蛇,多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区,个体较小,全长仅40cm,鲜有超过60cm者。头呈三角形,头部两侧有颊窝。体背部灰褐色,两侧各有一排深褐色圆斑。性懒、行迟,具管牙,夏秋季节中多在夜间活动频繁,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本地被蝮蛇咬伤的患者越来越多[2]。我科在2007年至2011年共收治蝮蛇咬伤病人215例,均早期切开减压排毒,痊愈213例,转上级医院1例,死亡1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15例,其中男126例,女99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79岁,平均41.2岁;均为蝮蛇咬伤,上肢咬伤77例,下肢咬伤148例;入院时间为蝮蛇咬伤后2小时至72小时,平均5.2小时;平均住院时间5.6天。

1.2治疗方法

1.2.1手术治疗本病一经确诊,患肢肿胀明显的病人,立即行切开减压排毒。先清水冲洗皮肤。肢体肿胀区域近端用0.5%-1%利多卡因皮下环形封闭。肿胀范围较小者(直径<10cm)可采取局部麻醉,肿胀范围较大的采用常规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铺敷。先沿蝮蛇咬伤齿痕处切开,长约1cm,直至深筋膜,皮下组织采用止血钳钝性分离,以免损伤皮下血管。咬伤病灶用0.3%双氧水反复冲洗。同时在肢体肿胀区域沿肢体纵轴,每隔数厘米切开长2cm的多个小切口,切开皮肤,直至深筋膜,并用血管钳纵行撑开深筋膜,显露深筋膜室,充分减压后,不缝合皮肤,凡士林填塞伤口,外用无菌纱布包扎[3]。剥离时动作轻柔,以免伤及皮下血管。

1.2.2全身治疗①抗蝮蛇蛇毒血清治疗:给予抗蝮蛇蛇毒血清6000u;②季德胜蛇药片:首次20片口服,以后每次10片,每6小时一次;③大剂量糖皮质激素;④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1500u;⑤碱化尿液,保护肾功能;⑥预防感染,伤口换药,抬高患肢,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治疗结果

本组215例,治愈213例,转上级医院1例,死亡1例,治愈率99.07%。

3讨论

腹蛇以神经毒和血循毒表现为主,血循毒与咬伤部位的肿胀、水泡或血泡形成、组织融解有关,且中毒量与病情呈正相关,咬伤局部高度肿胀,特别是掌指(趾)部组织硬韧,可容许肿胀的空间不大,如果肿胀得不到及时舒缓,则将发生局部组织缺血、坏死。严重肿胀的标志性症状是,患者局部剧痛或呈跳痛,患处出现大的厚韧的水泡或血泡,肢端苍白,甲床青紫或苍白,返红试验消失[4]。而毒蛇咬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手足,常引起四肢的肿胀,严重的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据报道,按照通常治疗方法,蛇咬伤引起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比率占到13%[5]。而我们运用早期切开减压排毒,不但能促进一些毒素的排出体外,并且能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得发生,本组213例病人,均无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蝮蛇咬伤的患者如早期得到有效治疗,不但治愈率高,而且疗程也短,大多数患者入院后几乎无全身症状出现。蝮蛇咬伤的三大危症是呼吸麻痹、急性循环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减少毒素的吸收最重要,本方法一方面将毒素排出体外,另外一方面用抗蝮蛇蛇毒血清中和毒素,辅以保护肾功能,维持水电平衡等方法预防危症的发生。本组两例重症患者均因土法治疗,延误治疗时间所致。

参考文献

[1]裘法祖,孟承伟.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32-735.

[2]蓝海,陈远聪.中国毒蛇及蛇伤救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杨景峰.早期切开减压配合蝮蛇抗栓酶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J].河南中医,2004,24(10):54.

[4]黄伟青,梁子敬,苏雪娥.毒蛇咬伤的早期预测与程序化救治的疗效观察[J].蛇志,2004,16(3):7-8.

[5]麦汉溪,段贤斌,肖德明,等.小腿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的诊治与延误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8):578-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