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云
【摘要】目的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心血管危险性的分级并对治疗情况开展了研究。以便可以为高血压并发心血管症的治疗提供必要的借鉴。方法选取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患者接受心血管疾病的分层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进行观察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研究两组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法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结果在两组患者治疗之前,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之后SBP/DB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高血压患者疾病的时候,可以采取分层治疗的措施对患者开展治疗,这样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的救治,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其他并发症的产生,所以临床的效果比较满意,值得进行应用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心血管危险性分级;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9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73-02
为了更好的研究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分级和治疗措施,以便可以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本组研究选取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开展研究,对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则通过分层治疗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在对患者治疗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分析两组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是否有一定的差异。现在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02例,女性患者98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46-78岁,平均年龄57.5岁。本文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基础病情等方面的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医院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就应该对患者的相关病史进行询问,然后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好相应的分析了解。同时对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性进行必要的分层。在进行分层的时候参考患者是否吸烟;是否患者糖尿病,是否有家族心血管病史等,将这些资料和患者的器官损害临床资料进行结合,对100例患者进行相应的分级。其中低度危险级患者18例,中度危险级患者29例,高度危险级患者51例,极高度危险级患者2例。
患者在入院之后,医院应该对患者及时的进行必要的治疗。对于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开展治疗,以药物治疗的方法为主。观察组的患者主要是依据患者不同危险级使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治疗。对于评级为中级和低级危险的患者,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生活进行干预最大限度的培养患者自身的良好习惯。如有些患者喜欢饮酒吸烟的习惯,医护人员要提示患者戒烟戒酒。另外还要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爱好,让进行一定的锻炼,这能够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的缓解,最终达到降低患者血压的目的。对于那些高度或者是极高度的患者,临床上除了采取上述所述的一些方法之外,还需要应用利尿剂,抗压剂。在对患者采取联合用药的过程中,应当对患者的病情做好分析,避免因为不良配伍对患者的治疗产生负面的影响。
1.3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取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时数据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在两组患者治疗之前,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之后SBP/DB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了危险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医学的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的产生往往和高血压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在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救治的过程中,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就能比较好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因此临床上应该密切关注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的发病情况,对患者进行积极的预防治疗,以最大程度的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主要参考了总胆固醇、吸烟、糖尿病以及家族心血管疾病病史,患者年龄等一些资料,对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分级,范围低度危险级、中度危险级、高度危险级、超高度危险级,并对患者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结果显示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不同病情开展分级治疗,对患者的血管危险性进行分析,开展有效的针对性治疗,能够比较显著的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减少相关并发生的发生,提升对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水仙,叶子.心理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护理效果的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03).
[2]张雪梅,符德玉,王世红,何淑寅,祖亮华,辛效毅,赵彦功.高血压病患者vWF及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证型的关系[J].辽宁中医杂志,2010,(02).
[3]杨璐,阮列敏.抑郁症——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J].现代实用医学,2010,(01).
[4]王天慈,喻惠丹.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状况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1,(12).
[5]楼建秀.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09,(06).
[6]李治坤,裴智梅.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老年慢性肾衰氮质血症期98例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