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曦浒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用于心血管疾病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2例(观察组),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均值为(25.21±4.62)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1.73±3.06)μmol/L(P<0.05),观察组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轻度增高37例,中度增高4例,重度增高2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为52.4%(43/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测定对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心血管疾病;检测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07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576-02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在去甲基化后生成S-腺苷蛋氨酸,经酶水解反应获得的产物,正常人每天能产生同型半胱氨酸约为20mmol,有70%-80%以二硫化合物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白蛋白是其主要载体,只有1%作为游离形式存在于血液循环中[1]。随着对同型半胱氨酸研究的深入,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多项研究表明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独立危险因素。笔者通过对比心血管疾病患者和正常体检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血管疾病检测方面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2例(观察组),男性50例,女性32例,年龄56-83例,平均(65.3±8.4)岁,其中冠心病27例,高血压36例,高血脂11例,心绞痛8例;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51-76例,平均(61.7±7.5)岁,排除恶性肿瘤,心、脑、肝、肺、肾功能不全,内分泌系统、消化疾病。
1.2检测方法两组患者均于清晨采取空腹静脉血2ml,并于1h内进行离心分离血清,采血前2d禁食高蛋白饮食,检测方法为循环酶法,仪器型号:日立7170生化分析仪,同型半胱氨酸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正常值参考范围:3-20μmol/L,轻度升高:20-30μmol/L,中度升高:31-100μmol/L,重度升高:>100μmol/L。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均值为(25.21±4.62)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1.73±3.06)μmol/L(P<0.05),观察组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轻度增高37例,中度增高4例,重度增高2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为52.4%(43/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脏和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的急、慢性病变,一般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密切联系。目前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评价指标很多,包括载脂蛋白中apo-A、apo-B等,一些新的指标如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也逐渐应用于临床[2]。同型半胱氨酸的血清浓度升高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可有效预测心血管疾病严重程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血清水平,能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研究证实同型半胱氨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但确切机制并未阐明,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对内皮细胞直接造成损伤,不仅促进细胞内活性氧生成,同时能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清除酶活性;②通过增加细胞周期素D、E、A表达,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③血小板NO的合成在同型半胱氨酸影响下,其限速步骤左旋精氨酸转运、NOS活性均受到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增强;④同型半胱氨酸与LDL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具有协同效应,损伤NO系统而加强LDL氧化;⑤激活凝血因子Ⅻ、Ⅴ,抑制抗凝血因子Ⅲ、Ⅳ活性,干扰硫酸肝素合成,减弱抗凝作用等。
参考文献
[1]王占芬.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7.
[2]张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血管疾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