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3-04-29 14:20:53喻蜀明
东方青年·教师 2013年7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喻蜀明

在教育南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之后,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由对受教育者数量的比较转向了对受教育者质量的要求,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必须具符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还必须具有较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强化学生创造探究意识

过去总以为创造性思维仅仅存在于少数杰出的科学家和艺术家身上,其实不然。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证明,人人都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有的人由于种种因素干扰,常常自卑,甚至自暴自弃,认为自己根本就无创造思维可言,这就缺乏创造意识的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人长期安于现状,从来没有想过应该创新,一般来说,他就不可能有创新能力。所以,培养创新思维,要强化创造意识。同时,既然有创新,就预示着风险与失败,面对失败,只有具备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才可能最终获得创新的硕果。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指改组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获得新颖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

(一)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

扩散思维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多角度发问,让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适当讨论,重新组合知识,多方掌握知识,是一种有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如讲到抗美援朝的意义时,教材的表述是针对中国而言,如果略作改变,从较为广阔的视野进行设问:朝鲜战争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然后引导学生从对朝、日、美、苏、中等角度思考,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

聚合思维是将某些历史事实进行综合,经过启发,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例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科学论断,就是对民主革命时期各种政治力量的救国方案进行聚合并总结出来的:可让学生简要同答下列问题:①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救国方案与失败原因:②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目的与作用与失败原因?③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方案与失败原因?④北洋军阀和蒋介石集团要把中国引向何处?⑤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及其政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斗争的?以上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各种政治力量(农民、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新老军阀)除中国共产党外,都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三)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

立体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而,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思维,激活学生思想。例如“诺蔓底登陆战的启示”研究性学习方案中,通过让学生查阅电脑资料,了解到更多的二战具体史例。最后教师总结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各战场发生了哪些变化? “盟军是如何准备

的?为什么一开始受挫?”经过学生分组研究、搜索.得出答案,最后,自主探究“诺蔓底登陆对统一台湾的启示”。

(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教学中利用图片、实物、幻灯和录相等增强学生直观形象的渲染力,形成历史表象和形象思维,然后在教师点拨下向逻辑思维转化,使学生发现规律或加强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如讲《黄海大战》时,让学生观看《邓世昌和直冲敌舰的致远舰》这幅插图,启发学生思考:致远舰

上面为什么有那么多烟团?为什么这些烟团向右倾斜上升?从而说明它多次中弹,而又是坚持战斗,宁可葬身鱼腹,也要开足马力向“吉野”舰冲去的果敢行动。接着再问:为什么致远舰撞不到“吉野”舰而反中鱼雷呢?经教师讲解致远舰制造技术不如“吉野”舰先进后,启发学生认识“落后就要埃打”的道理。

三、激发学生创造性能力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创造性能力。好奇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往往会成为一个人获得知识、掌握真理的内在动力。中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对新鲜的历史知识总希望探个究竟,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心态,给学生一点意外的刺激,从而起到“一石激起下层浪”的效果。在教学从可从以下四点人手:

(一)教学中制造悬念

让学生睁大好奇的眼睛,而好奇可能孕育着天才的发现。历史上有许多历史之谜,如北京人化石下落之谜、武则天无字碑之谜、敦刻尔克之谜、瓜亚基尔会晤之谜等。在上课时适时抛出,不仅能增加教学的生动性,更能激活学生思维,或许无意中造就了未来的历史学家。

(二)教学中引入争鸣和问题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发生一种困惑与探究好奇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如讲世界近代史开端,可以引入史学界的几种观点;讲工业革命时,可设问: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西班牙、葡萄牙在殖民扩张中获得大量财富为什么没有转化为资本?

(三)教学中鼓励质疑,开发思路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历史课堂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古今中外历史,很多历史现象不是可以用一种定论概括的,正是这种特殊的学科特点,历史课堂应该成为对话与交流的平台,我们应以一利,民主的宽容的心态善待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力求使历史课堂变成问题迭出的“问题场”。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归根到底还是要求历史教师教学的转变,只有采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历史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保华.中学历史教学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3】中学历史教学参考【M】.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4】创造性教学通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防爆电机(2021年5期)2021-11-04 08:16:36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