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存 张利平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应有别于其他的学科,不然就很容易被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影响,使得课堂教学死气沉沉、索然寡味,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激“活”信息技术课的几点做法。
一、游戏入门,激发兴趣
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巧设疑难,激发兴趣
培养兴趣,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讲“设置日期/时间”时,我提出这样两个问题:“同学们,你计算机上显示的时间和别的同学为什么不一样呀?你知道怎样把它修改过来吗?”、“你能通过计算机找出你出生的那天是星期几吗?”同学们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思维非常活跃,他们开始尝试各种解决方案,有的同学经过几番努力,找到了答案,而有的同学尝试失败后就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了。课堂教学得到顺利开展,教学效果也达到了。
四、即学即用,激发兴趣
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
在教学中,让学生即学即用所学知识,充分满足他们的成功欲望,能为以后继续顺利开展教学提供保证。如学生学会使用浏览器,就让他们浏览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学会发送电子邮件,就和朋友们相互联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功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五、自主学习,培养能力
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接着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最后再让学生应用超级链接的方法,使其能够链接到某一网站。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也非常不错。
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六、联系实践,培养能力
比如说黑板报设计,我们就以此为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电脑来设计黑板报,学生要实现制作一张漂亮的黑板报版面,就需要掌握word文字输入与设置、排版,还需学会到网上去查找、下载图片等信息,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信息课上可以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而且在遇到出黑板报的时候,也可以学习信息技术,这就把信息技术教育溶入到学生平时的生活,使信息技术教育日常化,激发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将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与校本课程的整合,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七、语言风趣,激活课堂
教师的语言风趣是贴近学生心理,能使语言更具活力,比空泛的说教更具效力。从而引发学习兴趣特别是小孩子,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东西比较感兴趣,老师的话如果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新鲜活泼、幽默风趣,那么学生就像在聆听一首动听的歌曲,欣赏一幅动人的风景。像我在教学三年级的上册的金山画王中,打开软件后并没有像学习windows画板一样给学生介绍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而是说了一句“现在这里有许多的宝贝,但它并不想自己主动告诉大家,你能通过自己的办法让它开口说话,主动来告诉大家它的名字?”这样学生就乐了这些还会开口说话,于是想尽各种方法去尝试,其实在尝试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它的名字和使用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有时候并不需要正面的直入,有时只在旁敲侧击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八、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在文字处理软件的教学中,有的老师往往为举例而举例,学生则是为操作而操作,信息技术课我行我素,大有与语文课老死不相往来的样子。这种自我孤立、固步自封的做法,实在是应试教育的残余。这个内容,完全可以同语文的作文教学结合起来。不妨让语文老师来准备一篇“病文”,先由学生输入到计算机里,然后老师讲评,再由学生修改,或者学生先修改老师后讲评。那么怎么利用计算机编辑和修改作文呢?信息技术老师于此时出马,可以一箭双雕、事半功倍,如此“强强联手”提高教学质量的事情何不多做?同样,利用讲解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如鹏博士、小蜜蜂等的使用为相关学科的教学服务,都是将信息技术课突破学科堡垒融入日常教学的好机会。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犹如享用了一桌营养丰富色味俱佳的知识套餐,必将胃口大开,兴趣大增。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不自觉地将各科的知识融汇贯通在一起,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创造了一个良好条件。
总之,上好信息技术课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对此,我们要正确地面对困难,我们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解决困难的关键在于我们老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