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中政治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含义、依据和意义,分析高中政治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高中政治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信息化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高中政治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是评价主体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按照科学的评价原则,运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对高中政治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及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
一、高中政治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含义
高中政治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是指评价主体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高中政治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有效性的整体判断,为高中政治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教训,从而促进高中政治教学活动有效、深入和健康发展的活动。
二、研究高中政治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的依据和意义
1、依据: 《教育管理学》指出:“就学校来说,教师无考核评价,长期‘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职责不明,功过不清,好差不分,奖罚不严,势必影响教师的积极性的发挥,影响到教师素质的提高,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要搞好教师队伍的建设,调动教师积极性,必须探讨教师的科学院管理,建立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
2、意义:在理论上,能为学校的督导评估提出新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在实践上能使学校改变教好教坏一个样的状况,将极大地提高每个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极大地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且能够为教师的奖惩、晋级、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提供比较客观的依据,这将为学校的教师管理和教学管理解决了一大难题。
三、高中政治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原则
高中政治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原则是进行绩效评价活动客观进行的重要保证,是对高中政治教学绩效评价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规律的认识。
1、党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党性很强的学科,作为这门学科重要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首先应坚持党性原则,即紧紧围绕党的宗旨和党的任务这个根本点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在政治教学中,应紧密联系时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校在进行评价是也应该以此为关键点使政治教育达到应有目的。
2、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即评价内容对每一位教师都是公平的;评价内容是公开的,评价对象在评价开始前就知晓评价的具体内容;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以事实为依据,以公正的态度进行评价。
3、激励性原则:评价工作中必须着眼于激励教师团结协作、积极向上、自我总结、反思、调整,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促进其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推动学校的共同发展。
4、反馈性原则:反馈是双向的,一方面学校对捆绑式评价的团队提出指导意见和设想要求。另一方面,通过评价,教师团队可以提供评价信息,便于更好地提高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水平。
5、个体差异性原则:政治教师在教学水平、教学风格以及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性很大,同时,个性特征分化也很明显,在评价时我们要充分注重教师的个体性和创造性,进行客观分类评价。
四、高中政治教学绩效评价方法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教学质量评价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方面的含义,是定性基础上的定量评价,或者说是用定量手段做出定性的评判。定性评价以系统的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定量评价则以反映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具体指标体系为依据。
2、效果与效率相结合:我们在评价教师时,一是要看效果,即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掌握的知识是否牢固,能力的提高是否明显等。二是要看效率,类似生产中的投入产出比。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某学科知识能力的增长,不应以加重学生负担、牺牲其它学科时间为代价,应该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保证其教学的质与量,高效率不是靠时间里泡,功夫里磨,题海里战,拼出来的质量。
3、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教育评价是对评价对象进行整体的及全方位的、动态的评价,而不仅仅指对结果的评价。所以,教学质量评价的对象是教学过程及其结果,即教和学相统一的全部活动过程及所产生的各方面的结果。
当然对于不同的实际需求,评价的某种功能与作用会受到偏重。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标准,指标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教师和学生努力的方向,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对教学工作起着导向作用。每一种方法都有优点与缺点,所以,采用单一的评价方法难以对其作出科学的评价。
五、高中政治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是指由各个评价指标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能够反映高中政治教学效果的指标整体结构。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体系对评价指标具有导向的作用。评价指标的重点,往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核心内容。因此,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绩效的科学评价应该是对高中政治教师的教育理念策执行,学生成绩,教学过程,以及投入和环境的评价的综合。
总之,一般情况下,只要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评价方法是科学的、评价原则是客观的、评价过程是公平的,那么评价结果就是合理的。这样才能有效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绩效评价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编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8
[2]《新型数学教师教育教学模式探索》 王淑玉
[3]《教学过程和评价改革》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丛书
[4]《教育统计学》王孝玲编 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7
[5]《学校管理学》王洪亮等主编天津社科院出版社1995.8
[6]《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及方法探析》金军;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7]《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研究综述》邱健;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8]《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评价指标体系问题》邱柏生;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9]《对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蔡海生 郭旭 张学玲,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张耀灿 陈万柏;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