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锦云 李丽芝
【摘 要】目的:观察补肾活血类中药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的疗效。方法:月经期以温经活血、调理冲任为主,经间期以补肾养血、促排卵为主,经前期以补肾温阳为主。结果:89例患者经一疗程治疗受孕者37例,显效率41.6%,经二疗程治疗受孕者23例,有效率26%,总有效率67.6%,未受孕者但月经周期恢复,BBT双相改变,B 超动态监测排卵可见卵泡发育者11例,好转率12.4%,经2疗程治疗BBT单相,B 超动态监测排卵未见卵泡发育排出者18例,无效率20%。结论:以补肾活血法调整月经周期,有良好的促排卵作用,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轴紊乱引起的无排卵性不孕症疗效较好。
【关键词】不孕症;无排卵;补肾活血;疗效观察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之一,该病在已婚夫妇中约占8%~10% ,是世界范围内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引起不孕症的原因相当复杂,女性因素约占60% ,男性因素占30% ,男女双方因素占10%。导致女性不孕的原因以无排卵和输卵管不通为多见,其中无排卵性不孕约占女性不孕的20%~40% ,西药对于无排卵的治疗存在着高促排卵、低妊娠率、毒副作用及并发症多、昂贵、用法及剂量难以掌握等弊端,中医药对于该病的治疗则具有独特的优势。自2010年至2012年,笔者使用补肾活血法促排卵,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89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患者。年龄最小25岁,最大41岁,平均27.5±0.5岁,其中25~30岁59例,30~35岁12例,35~40岁12例,40岁以上6例;月经情况:月经先期21例,月经后期42例,月经先后不定期26例,月经过少31例,月经过多18例,经期延长19例,痛经39例;结婚时间:结婚2年54例,3~5年17例,6~8年8例,9~10年4例,原发性不孕52例,继发性不孕37例,妇科检查机B超提示:子宫偏小21例,正常大小68例,均排除器质性异常。
诊断标准:婚后两年,同居,有正常性生活,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而不能生育,子宫输卵管通液或造影通畅,基础体温测定3月单相,阴道B超未见卵细胞发育,全部患者均有月经但周期紊乱。
2 治疗方法
月经期:以温经活血、调理冲任为主。方药:当归15g、干姜6g、元胡25g、五灵脂10g、肉桂6g、蒲黄12g、川芎10g、炒白芍12g、没药10g、沉香5g、紫石英15g、香附10g。
经间期:以补肾养血、促排卵为主。方药:熟地30g、山萸肉10g、山药15g、茯苓15g、泽泻10g、丹皮10g、枸杞15g、当归15g、川芎10g、菟丝子15g、女贞子15g、覆盆子15g、五味子15g、炒白芍12g、砂仁10g、香附10g、巴戟天15g、淫羊藿15g。
经后期:以补肾温阳活血为主。方药:熟地30g、首乌10g、山药15g、茯苓15g、枸杞15g、当归15g、川芎10g、菟丝子15g、女贞子15g、覆盆子15g、五味子15g、炒白芍12g、紫石英15g、香附10g、巴戟天15g、淫羊藿15g、牛膝15g、韭菜子15g。
3 疗效标准
3月为一疗程,1疗程受孕者为显效,2疗程受孕者为有效,未受孕者但月经周期恢复,BBT双相改变,B超动态监测排卵可见卵泡发育者为好转;经2疗程治疗后BBT单相,阴道B超未见卵泡发育或排出为无效。
4 治疗结果
89例经1疗程治疗受孕者37例,显效率41.6%,经二疗程治疗受孕者23例,有效率26%,总有效率67.6%,未受孕者但月经周期恢复,BBT双相改变,B超动态监测排卵可见卵泡发育者11例,好转率12.4%,经2疗程治疗BBT单相,B超动态监测排卵未见卵泡发育排出者18例,无效率20%。
5 讨论
不孕症的因素很多,尤其与月经关系密切。因此,调整月经就成为治疗不孕症的重要环节。中医学对生殖生理的认识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早有记载:“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了月经的行止以及孕育赖于肾气、天癸及冲任。肾气旺盛,天癸始能泌至,注于冲任,促进冲任二脉通盛,生殖之精成熟,女精乃能降至,阴阳合,两精相搏,生命由是开始,故谓:“经水出诸肾”,“ 肾主生殖”。如禀赋不足,多产房劳,手术损伤,大病久病致肾气亏损,肾精不足,冲任脉虚,皆可致经血失调,孕育无能。西医学认为女性的生殖功能是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维持的。在这一轴线的调节下,各种性激素协调分泌,导致周期性的卵泡发育、排卵、黄体形成、萎缩,形成生理性月经周期。如这一生理轴功能失调,会引起卵泡发育不良,无排卵或黄体功能低下等,并引发月经紊乱及不孕症。众多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表明,补肾药可调节卵巢的功能,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与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有类似之处,这对治疗无排卵性不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注重传统的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相结合,强调肾在生殖功能中的重要地位,认为治疗无排卵性不孕应着重从肾入手。临证处方中常以生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巴戟天、川续断、淫羊藿、炒杜仲、覆盆子、紫石英等为主药。在具体应用时还要根据月经周期中阴阳消长的规律,掌握月经各期的特点,循经用药。中医学对月经周期一般分为:经前期、行经期、经后期,西医将月经周期分为经期、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卵泡期即经后期(月经周期的第5~12 天)由于月经的来潮,精血耗伤,血海空虚,当阴血溢泻之时,阳气也随之外泄,此时气血阴阳俱虚,而以阴血虚为主。故此时当以滋肾补肾,佐以益脾养血,以利先天精血的转化及后天水谷的不断化生,使阴血渐生,促使卵泡发育,雌激素水平升高,子宫内膜渐厚,为排卵奠定物质基础。排卵期(月经周期第12~16 天),此时经前期的阴生阳长,至此时阴长至“重阴阶段”,阴长至极,重阴必阳,便开始了月经周期中的第一次转化,转化的结果导致排卵。为了适应阴阳消长,由阴转阳突变的需要,治宜养血活血,理气温通,以促进卵子突破、排出。经前期,相当于黄体期,子宫内膜分泌期(月经周期第14~28 天) ,此时阴血由生至化,机体由阴转阳,阳气渐长,月经将至,也即黄体形成,孕激素水平渐增,增厚的子宫内膜变为分泌期内膜,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故此期为“阳长阶段”。治疗原则要考虑以温补肾阳为主的特点,以维持基础体温的高相水平。肾为水火之脏,“静则藏,动则泄”,治疗着重于阳,但宜水中补火,阴中求阳,才能使阴阳达到正常水平的平衡,黄体发育良好而功能健全,宜温肾调理冲任。如未受孕,则雌孕激素下降,子宫内膜失于激素支持而剥脱,此时月经来潮而为经期(月经周期第1~4天) 。中医学认为此期气血阴阳俱虚,故血海由满而溢,月经来潮,只是阳长至“重阳”而已,阳长至极,重阳必阴,实现了月经周期中阴阳的第二次转化,为“阴化阶段”,治宜活血化瘀、理气通经、因势利导,促进月经畅通,旧血得去,新血随生,而后开始新的周期。由是中西相参,循月经各期的特点,以治肾为主,形成了“补肾(补肾阴为主) —补肾活血—补肾(补肾阳为主) —活血祛瘀”的周期治疗模式。杜氏[1]将无排卵性不孕症分为单相偏低型(肾虚宫寒不孕症)、反双相型(肾阴阳两虚不孕症)和单相偏高型(骨蒸潮热不孕症),分别采用温胞饮、清骨滋肾汤和二仙汤加减治疗,并于排卵前加桃仁、红花,结果有效率占73%。姜氏等[2]将无排卵性不孕症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两型。肾阳虚型于经净后依次服用一号方、二号方、三号方、四号方。肾阴虚型于经净后依次服用服五号方、六号方、七号方,结果妊娠率占70.6%。金氏[3]等认为患者因久不受孕,心理明显抑郁、焦虑、烦躁。导致肝郁失疏、气血失和、冲任不能相资,选用加味逍遥散加减治疗,结果受孕率占75.9;莫氏[4]将接诊的33例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分为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气滞血瘀型,分别予以禹余粮丸、育阴灵、逍遥散合桃红四物及失笑散化裁治疗,结果有效率占93.9%。黄氏[5]认为精神、情志因素可使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是造成不孕症的原因之一。遂以疏肝养血法治疗肝郁血虚型的无排卵性不孕症。结果有效率占86.78%;中药治疗有良好的促排卵作用,通过临床观察,采用补肾活血方法调整月经周期,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轴紊乱引起的无排卵性不孕效果较好,经过多年临床使用行之有效,证实补肾活血调经在治疗不孕证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杜文斌.中医辨治无排卵型不孕症[J].光明中医,1996,11(5):31-33.
[2]姜坤,邱慧玲,纪秀芳.中药治疗无排卵型不孕症34例[J].福建中医药,1996,27(2):8-9.
[3]金兰,蔡磊.加味逍遥散治疗不孕症35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6(4):71.
[4]莫子华.辨证论治无排卵性月经不孕症33例[J].甘肃中医,1998,11(4):41-42.
[5]黄兆政.疏肝养血法治疗无排卵性不孕68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3,19(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