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珍 李冬梅
【摘要】子宫肌壁间副中肾管囊肿是临床罕见的子宫疾病。副中肾管囊肿又称Gartner氏囊肿,较常见,是来源于胚胎时期副中肾管阴道部残迹,因上皮生长分泌物储留扩张而形成囊肿,副中肾管在输卵管系膜中走向内侧子宫侧壁及宫颈侧壁,再沿阴道前壁而止于阴道。途中任何部位由于退化不完全,均有可能发生囊肿。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子宫肌壁间副中肾管囊肿的诊治经过,并对该病的病因、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该病的治疗和预后进行整理分析。
【关键词】子宫疾病;副中肾管囊肿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7岁,已婚,农民,腹胀3年,月经增多2月,发现盆腔包块1周入院,近3年以来时感腹胀,未引起注意,也未就诊,自服助消化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近2月月经量较前增多,由用卫生巾一包增至二包,月经周期、经期无改变。1周前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就诊,B超提示:“盆腔包块(卵巢囊肿?)”。今日就诊我院,门诊B超提示:“盆腔囊性包块(卵巢腺瘤?子宫肿瘤待排)”。CT提示:盆腹腔内囊性占位性病变,以“盆腔包块性质待查”收住入院。妇科检查:外阴经产性,阴道通畅,宫颈肥大,盆腔可触及约20×15cm囊性包块,似与子宫分不开,活动稍差,轻压痛,双附件触诊不满意。术前准备2天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子宫增大如孕4个多月大小,双附件正常,在宫底后壁囊性感强的地方穿刺抽出清亮液体约5ml,涂片检查未见异形细胞。向家属及患者交待病情后行全子宫切除术,切开囊壁,流出清亮液体约500ml,囊壁光滑,达子宫肌层。病理报告:“子宫肌壁间副中肾管囊肿”,患者痊愈出院,3月后复查盆腔B超无异常。
2 讨论
输卵管、子宫、宫颈及上段阴道均由副中肾管(苗勒管)分化而来。子宫壁间副中肾管囊肿临床上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先天性囊肿是女性胚胎发育过程中,副中肾管退化不全,上皮生长,分泌物潴留扩张而形成囊肿,但多发生于阴道侧壁及盆腔双侧,发生在子宫肌壁间的副中肾管囊肿临床较为罕见,国内外文献报道数十例[1]。在声像图上,它与后天性子宫囊肿,如:肌瘤囊性变和囊性腺肌瘤存在一定区别[2]。其特征:在子宫肌壁间囊肿透声好,有清晰囊壁,薄厚不均,囊肿较大时子宫肌壁欠清与子宫关系密切,病理上囊肿与子宫腔不相通,与内膜腺体不相连,囊肿内壁由立方形或者柱状上皮组成,可有或者无纤毛。还容易误诊为卵巢囊肿,仔细探查盆腔内能找到双侧卵巢可排除卵巢囊肿。因本例囊肿较大,双侧卵巢未探及,术前难于作出正确诊断,最后诊断靠术后病理确诊[3]。
子宫肌壁间副中肾管囊肿属于良性病变,极个别发生恶变。一般可根据病人的年龄、囊肿大小、发生部位、自觉症状、有无生育要求,行单纯的囊肿切除术或者全子宫次全子宫切除术。
参考文献
[1]李素珍,靳友华.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1997.05.15 13(3)
[2]sherrice Jc congenital Intramural cysts of the uterues Obsete Gynerol.1962;19(4):486
[3]Aydin F.A congenital mullerian uterine cyst [J].NY state J Med 1991.91(1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