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觉得“没劲”

2013-04-29 06:38良子
中外健康文摘B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秦湖良子女报

良子

有一个关于“中国人十大口头禅”的调查,其中“郁闷”、“无聊”、“没意思”均被入选。口头禅代表一个人的说话风格和习惯,这些看似不经过大脑、脱口而出的话语其实更能反映我们的内心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感觉生活“没劲”的人的确不少。学生抱怨上学“没劲”,上班族觉得工作“没劲”,这让那些独守空巢的老人似乎有了更多的理由感叹活得“真没劲”。

从社会整体来看,单一的价值取向和功利的生活目标促使国人总觉得“没劲”。当多数国人的中国梦里只有房子、车子和票子时,每个人都被物质欲望驱动着,大家关心的问题似乎只有“能不能赚钱”、“有没有利益”,而那些赚不到钱或得不到利益的事都被抛在一旁。可仔细想来,真正能让我们感到“有劲”、让我们的灵魂感到“喜悦”、让我们的内心感到“有趣”的事往往与功利无关,比如与家人闲聊、陪孩子玩耍、帮爱人做家务或投身兴趣爱好中。

当凡事都要问个“有用没用”时,生活的一切就变成了工具:学习成了获得工作的工具,工作成了赚钱的工具……如此循环下去,生命最终也成了工具,我们则渐渐失去了享受的能力。试想,如果美食只是为了填饱肚子,那还有谁会去细细品尝呢?当所有人都被社会的潮流裹挟着向前飞奔时,我们感觉自己是在“被生活”着,就像被迫参赛的马拉松运动员,连停下来都不可能,身心慢慢地被透支,生活主动权被渐渐蚕食,又怎会感到“有劲”呢?

偶尔说几句“没劲”可以理解,但总说“没劲”非但无助于缓解心情,反而会让生活更加枯燥无味。因为“没劲”强化的是“受害者心态”,它告诉我们,饭菜不好吃不是我们不懂得品尝,而是厨师做得不好。在这样的抱怨叹息中,我们忘记了自己也可以学习做菜。积极的人在偶尔感到“没劲”时会马上想到另一个问题:“如何让生活变得有意思?”因此,“没劲”不应成为拒绝改变的借口。证明你渴望幸福的证据只有一个,那就是你为追求幸福做了些什么。

(秦湖摘自《都市女报》)

猜你喜欢
秦湖良子女报
近代报刊女性主义的叙事特点探究
撞上来的“爱情”
空洞
沉则清,晃则浑
两瓶酒
最美的23条裙
审人之美
王家卫妙解“一代宗师”
媒体多元化背景下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空间——以《都市女报》为例
陈撷芬创办的中国第一张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