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和力与好奇感

2013-04-29 06:18:07宋云芳
新课程学习·上 2013年7期

宋云芳

摘 要:课程改革在关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课堂教学要施展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教学技能吸引学生,使其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抓住学生,并给其施展才能的空间,从而达到获得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发展智力。

关键词:情感兴趣;问题动力;自主成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一教学模式的转变也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有力保证。纵观当今课堂教学,教师也在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发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倾向,这种倾向使学习成为内在的有明确目标的意向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动力作用。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对于兴趣的培养,教育的影响又是第一位的,这就要求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达到获得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用有限的时间学得更多的知识。针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儿童心理特征和教学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以师道吸引学生,激起学习兴趣

老师的知识技能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点。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自由安全的课堂环境,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情感都是藏不住的,喜欢一个老师,肯定就喜欢你所教的课,并且特别听话。老师从多方面给学生亲和力,让学生敢于亲近老师,在老师面前敢于表达,做到师生感情相互沟通,从而喜欢这门课,这样才能在教与学上产生共鸣,使学生在喜爱中快乐学习。

1.宽松环境,增进情感

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学生学习兴趣所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并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对于学生“独具一格”的见解,和“别出心裁”的回答,要给予表扬;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给予鼓励,慢慢引导使他们掌握所学知识。

2.备课高效,润物无声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形式,也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教师就是这“战场”的首要将领。课堂的设计是吸引学生整堂课“投入战斗”,赢得高效的所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无论是新旧知识的过渡,还是衔接,都要富有哲理,这样学生听起来就津津有味,学生的思路就会与老师融为一体;再者,老师要注意讲课的艺术,课堂教学节奏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规律,尽量做到疏密相间,有铺垫、有展开、有高潮,还有余味无穷的结尾。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会让学生轻松学习,学有所得。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总之,给学生宽容的心理氛围,并注意老师的影响力,举手投足间吸引学生,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以问题情境拴住学生,引起探索欲望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也是学生求知欲望的基础。因此,应根据这个心理特征,巧妙创设问题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沉浸在整堂课中。

1.梯度问题,唤起学习动力

宽松愉悦的氛围能很快让学生融入课堂,跌宕起伏的问题情境能更好地把学生留在课堂。对于学生的问题要量体裁衣,优生的问题要让他们感到有思考的空间,后进生的问题要让他们感到有成就感。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文时,课初我这样问:孩子们,上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为此,学生们小手都高高举起,其中一位同学说:“我会写‘顶这个字,它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丁右边是‘页。”而成绩优秀的同学却能说出:我知道了丹顶鹤外表美丽,动作高雅。这样的问题“仁者见仁”,学生在这种问题环境下,不仅能找到自信,更容易唤起学习的动力。对于学生的独特思维有针对性地加以表扬赞赏,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引起更多学生的思考。错误之处更要谨慎对待,在肯定的基础上指出问题所在,这样学生不仅能找到改正的方向还能更进一步。

2.自悟自得,看到学习成就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是群体与个体活动的结合,每个小小的个体就是一个智慧体,我们要善于勾起学生心中那探究、创造的欲望,这样课堂教学就是智慧与智慧的合并体。“发现问题比提出问题更重要”,新课程提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自己发现的知识,要比教师总结说教多次记忆得牢固。《大禹治水》讲述了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理解禹的光辉形象,课堂上我讲述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在故事情境的引领下,一个同学问到:老师,禹为什么不进自己的家门?学生思维碰撞产生了质疑的火花,这时老师顺势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走得更远。此时,组织学生讨论、探究,这样在讨论交流和分享成果中,大禹“一心为民,公而忘私……”的形象会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这种自悟自得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还获得了学习方法,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引导学生质疑,并群策群力解决问题,分享学习成果,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有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学得高兴轻松,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更自觉、积极地学习。课堂学习才会成为他们心中的向往,才能得到高效的收益,并在高效的环境中减轻身心负担,快乐成长,提高素养,成为新时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思娜.21世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

[2]陆志平,辜伟节.新课程:我们怎样上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丰县赵庄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