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童被幼儿园门卫猥亵,多起校园性侵案……近来,有关幼女被性侵的新闻层出不穷,这并非个案,儿童遭遇强奸、猥亵等性骚扰的案件经常见诸媒体。无良的门卫,甚至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将他们罪恶的手,伸向幼小而天真活泼的孩子。
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孩子性自我保护知识匮乏,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隐私部位,遇到性侵害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这是危害自己的行为。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位老师,家庭作为孩子安全教育的第一道防线,家长们该怎么教育孩子避免危险呢?
一、家长的“性安全”教育现状
1. 今天,你失陪了吗
我国的有些父母长期以来没有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他们往往忙于生计,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疏于对孩子们的生活和思想细节方面的关注。因此孩子对性安全方面的知识完全不了解,即使屡次遭遇性侵犯,也对此一无所知。
赵丹家住城关区,今年8岁的女儿晶晶在一所小学就读。由于赵丹和丈夫平时上班比较忙,就给晶晶找了小区内熟人杨芳开的一个课后辅导班,以便自己和丈夫忙的时候,她能帮着照看晶晶。
晶晶每天放学就直接去了辅导班,有时候赵丹夫妇忙得厉害了,晶晶就直接睡在杨芳家,和杨芳的女儿一个房间。一天晚上,晶晶又住在辅导班,杨芳让丈夫去给孩子们盖被子,杨芳的丈夫进屋后竟然将手伸进了晶晶的睡裤内,触摸晶晶的下体。当时晶晶就惊醒了,杨芳丈夫见状转身就出去了。又一天晚上,杨芳丈夫看晶晶独自在屋里写作业,再次触摸她的下体。之后,但凡是与晶晶有独处的机会,杨芳丈夫便对晶晶上下其手。
杨芳丈夫对晶晶做出的这些恶劣行为,只有8岁的晶晶还不明就里,再加上害怕就没敢多说什么。直到有一天,晶晶无意中在家中说出自己在辅导班的遭遇,赵丹夫妇惊呆了,没想到孩子在辅导班竟然遭到熟人的性侵犯。想到这,赵丹夫妇立马报警,将杨芳丈夫扭送至派出所。
2. 爸爸妈妈,我从哪里来
我国受传统观念影响深远,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得父母羞于谈“性”, 谈性变色,认为性知识的获得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到渠成,无师自通的。
相信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问过父母这样一个问题:“爸爸妈妈,我从哪里来?”你的父母是怎样回答的呢?可能和大多数的父母一样:“是从外面捡回来的”。
70后妈妈郁静把自己剖腹产的疤痕给女儿看过,“至于细节,女儿没有问,我觉得也没必要主动告知,孩子问到哪一步就答到哪一步。”而除了回答“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之外,郁静还告诉女儿,宝宝是由妈妈身上一个细胞和爸爸的一个细胞结合而成。“幸好她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否则我也黔驴技穷了。”郁静说出许多家长们的心声,对于性教育,尽管她们都试图如实回答,但仍担心孩子刨根究底,一旦追问细节,不少家长都会陷入尴尬。家长们也许有意识地给孩子们解释,但是这种解释也许并不能满足孩子们的穷追不舍。
3. 孩子是否该了解“阴暗面”
在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下,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因而,他们的安全与否更容易撼动家庭的幸福根基。如今,很多家长困惑这样一个问题: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规避风险?为了给孩子进行性安全教育,难免要讲到社会的“阴暗面”。
沈琪说:“作为一位母亲,我虽然深知让孩子提高警惕的重要性,但看着孩子纯洁的眼睛,我实在不忍对她说出“小心男性亲戚或者校长和老师们,因为他们有可能做出伤害你身体的事情”这样的话,我怕一旦把真相告诉孩子,就会给她留下心理阴影,使其对男性产生恐惧,进而影响女儿未来的婚恋健康。
二、拿什么拯救你,孩子
1. “原生灾难”的伤害
性侵犯带给孩子的不仅是生理的伤害,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伤害。遭受性侵犯的经历从根本上破坏了孩子对整个世界的信任,也破坏了对自己的信任。孩子感到孤单、恐惧、无助、羞耻、自责和背叛,心中充满了难以表达的愤怒、忧郁和焦虑。当生活中出现压力时,创伤反应将更加强烈。
(1)在遭受性侵犯的孩子中,性格内向的女孩会更加沉默内敛,情绪不安,多出现恐惧、惊慌畏缩、偷偷哭泣的行为。
10岁的聪聪一直以为老师“干那事儿是上课”,后来她不舒服拒绝服从,遭老师当众打骂。她扛不住了便向妈妈告状,但妈妈听说后却嗔怪她胡说。聪聪反复保证是真的,妈妈这才将信将疑,联想到这两年来女儿曾多次无意间流露的线索,后悔自己从未当真。事件披露后,独处时,聪聪常因为想起“那件破事儿”而闹心,沉默寡言,甚至出现自闭症症状,也无法专心上课,加之受外人眼光的影响,敏感自卑,成绩直线下降。
(2)另一些性格刚烈的女孩会奋起维护自己的尊严,变得非常激烈、敏感,多表现为急躁、无故发脾气。有些性早熟的孩子也可能会表现出对性行为的关注和兴趣。
曾经侵犯过萍萍的老师被警察带走后,作为受害者,萍萍的噩梦并未因此而终结,她时刻担心遭到报复而噩梦连连,脾气也因此变得暴躁,经常莫名其妙地对家人大发脾气。朗朗和萍萍是同班同学,在小学二年级至四年级期间,遭受同一老师性侵犯。两个本应同命相怜的女孩却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也成为周围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不仅如此,她们还大肆地谈论“小孩不该说的话”——性,课业成绩一落千丈。
(3)孩子遭受到性侵犯后一般难以主动说出,由于心理压力大,逐渐形成心理障碍,而这些将会影响她们在社会上与人相处,甚至婚姻等人生大事。
在同学圈里,胡蓉一直是大家羡慕的对象:家世良好,人长得高挑靓丽,毕业后,直接就进入了一家大型国企上班,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讲,就是典型的“白富美”,如果再找到一个如意郎君,她的人生就“完美”了。但如今年过30的她,个人问题依旧没有解决。父母亲朋都替她着急,也给她介绍了不少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人,最后都无一例外地没有下文。他们说,胡蓉虽条件不错,但是为人太过“清高自傲”。其实,胡蓉知道自己不是清高自傲,她对男人有一种惧怕疏离感,而这一切的源头便是8岁的时候,胡蓉的邻居叔叔趁她父母不在家将胡蓉带到家中进行猥亵,事后,还威胁胡蓉如果告诉她父母就将她打死。后来这样的事时有发生,因为内心害怕,胡蓉一直不敢告诉父母,直到父亲工作调动,他们搬离了那里,她的噩梦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她甚至变得有些惧怕男人,以至年过30仍然孑然一身。
2. “次生灾难”的伤害
当孩子被性伤害后,父母给孩子带来的“次生灾难”对孩子来说是毁灭性的,如果创伤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修复,将会成为受害者一生的梦魇,一直困扰着已经成年的她们。
尤佳是一位30岁的已婚漂亮女人,近来经常做这样的梦:“我梦见自己在一个荒凉的山村,我蹲在一面倒塌的墙角解小便,四周没有房子也没有人。当我正在解便时就会有很多人从破墙处走过,我害怕这些人看到我,就急忙穿上裤子,然后就被吓醒过来了。我反复做这样的梦。”尤佳与丈夫的性生活很和谐,家庭关系也很好。心理学家问尤佳在她童年的时候,有没有什么事情让她觉得很痛苦,她说起了她童年时期被性伤害的事:“在我大概6岁时,与父母相熟的一位叔叔常逗我玩,摸我的下身,后来妈妈知道了这事,记不清楚妈妈是怎么知道的,她带上我一起到那个男人的家里,妈妈和他吵架,周围很多人看,妈妈向周围人说男人摸了我的下身,羞得我当时都恨不得钻到地底下去,吵架的情景我至今难忘。”
妈妈当众诉说尤佳被摸下身给尤佳带来的心理创伤甚至比性侵害者给她带来的创伤更大。当年母亲处理事件的方式给尤佳带来的耻辱感让20年后的尤佳噩梦连连。
三、今天,我们该如何做父母
要保护我们的孩子,除了严惩伸向孩子的黑手,孩子们学会自我保护也很有必要。家庭教育其实就是亲子之间的温馨互动,正确健康的引导和启发更为重要。作为家长,真的要认真反思和改善我们的教育方式和观念。
1. 积极沟通,传递“性安全”讯息
父母保护孩子免受性侵伤害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早期干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在性侵犯真正发生前,便采取措施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
(一)你的身体是属于自己的。你的身体是属于你自己的,你的身体是隐私的,特别是性器官部分。没有任何人有权利看或是摸你这部分的身体,除非是爸爸妈妈为你洗澡的时候,或是医生为你检查的时候。
(二)不需要帮坏人保守秘密。如果有人看过或碰过你这部分的身体,或是有人企图或要求这样做,你都一定要告诉父母。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我们绝对都不会因此就对你生气,我们会很高兴你把实情告诉我们,这是正确的选择。记住,无论是谁,如果他要求你保守这样的秘密,那肯定是错的,即使这个人是警察、你的老师、亲戚、护士或是医生。
(三)相信你的感觉。你的身体是属于你的,我们相信你,也要求你相信自己的感觉,所以如果有人看你或是摸你的方式,让你觉得很不舒服,我们希望你相信自己的判断,并选择离开他们。
(四)你也不能触碰其他人的隐私部位。和别人不能碰你的隐私部位一样,你也不可以触碰别人的隐私部位,即使是他/她要求你这么做的。
(五)大部分人从来不会这么做。你可能永远都不会遇到之前说的那些情况,因为大多数人从来不会做这些事。但是万一你遇到了,就需要你记得刚才说过的话。
(六)尊重孩子并让他学会说“不”。可以采用一起玩“挠痒痒”的游戏,在游戏中,如果孩子觉得痒得受不了时,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喊“停”。最好也能鼓励孩子之间遵守这样的规则。“停止”或“住手”需要被尊重,并且是马上执行。告诉孩子,当有人,包括父母、兄弟姐妹或是朋友不尊重他们时,生气是完全合理的反应。
(七)教会孩子大声呼救。在对方强迫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的时候,可以大声呼救引起别人注意。
(八)时时叮咛孩子出门在外要小心。不抄快捷的小巷、不落单、不凑热闹。如果被人跟踪应该尽量选择去热闹、明亮的地方,如麦当劳、商场等,寻求店员等工作人员的帮助,而不要直接回家。
(九)教导孩子不理会陌生人的搭讪,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不接受陌生人给予的食物或饮料,中途离座如厕后,避免食用桌上的食物、饮料。
(十)教育孩子不要开门让陌生人进家,也不要一个人上公共厕所。
2. 让她们知道性侵可以来自任何人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对他带来性侵犯的可以是任何人。调查显示,六成以上儿童性侵案件的作案者并非陌生人,而是孩子最熟悉、最信任、最尊重、最亲近和最依赖的人,包括自己的亲人、邻居、老师、父母的朋友等。如果没有父母的教导,孩子对这些人完全没有防范意识,不会想到他们所爱的人和尊重的人会对自己性侵害。
3. 以下是两个比较好的例子:
a.在图画中认识秘密花园
林娟的宝贝馨儿已经5岁了。林娟认为应该对孩子适时地进行性教育了。看了很多有关儿童性教育的文章,林娟选择了用画图的方式教孩子认识身体的隐私部位。她认为,这样的方式比较适合孩子感性认知的特点,直观简单,效果很好。
在一次画画游戏中,林娟给孩子准备了纸和彩色笔。“宝贝,咱们来个画画比赛,看谁画的男孩和女孩更逼真!”馨儿很开心地画出了男孩和女孩。画好以后,林娟又引导孩子说:“看看,咱们谁能标出最秘密的地方。”馨儿不明白什么是最秘密的地方。林娟又慢慢引导说:“就是不可以随便让别人看、随便摸的地方啊!”馨儿很开心,很快用彩笔标出男孩和女孩身体各自的秘密地方。馨儿不喜欢别人碰她的眼睛,所以她除了把隐私部位涂上了颜色,还把眼睛也涂上了色彩。妈妈林娟看到孩子认知还比较正确,于是就给孩子讲了正确的隐私部位有哪些。孩子似懂非懂地明白了。
看孩子明白了,林娟接着说:“这些用红色的笔做了记号的地方就是我们的隐私部位,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秘密花园好不好!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小秘密,是不可以随便让别人看,不可以随便让人摸的哦。我们也不能随便进别人的秘密花园哦!就好像宝贝的小床,别人是不可以随便睡的哦!”馨儿平时就很喜欢和妈妈玩捉迷藏和保守小秘密的游戏,听到这里,她很开心地点了点头。
对于秘密花园,林娟和孩子馨儿还拉钩钩“约法三章”:
(一)无论任何人,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朋友、亲戚、老师,不认识的叔叔,都不可以随便看你或摸你的秘密花园,你也不可以随便看或摸别人的秘密花园。
(二)如果医生要检查你的秘密花园,必须要有爸爸或妈妈陪着。
(三)如果有人想摸你的秘密花园,要勇敢地拒绝他,告诉他:“不可以这样做﹗我回去要告诉妈妈﹗”如果有人摸了你的秘密花园,要尽快告诉爸爸妈妈。
馨儿很认真地和妈妈拉了钩钩,保证一定守卫好自己的秘密花园!
b.让防身术走进童话故事
沈玲偶然看到了童话大王郑渊洁先生出版的一套书,名叫《皮皮鲁送你100条命》,全书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告诉了孩子们许多自我防护知识。这本书让沈玲突发灵感:女儿平时最喜欢听童话了,那么,能不能学一学郑渊洁,在给女儿讲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增强她的防护意识?这样,许多内容既容易被孩子接受,又不至于给孩子留下太大的心理阴影,岂不是两全其美?
当天晚上,沈玲就给莱莱讲了一个新版《白雪公主》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白雪公主依然是个美丽优雅的姑娘,但与原版故事不同的是:这个公主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她知道男女有别,所以虽然跟七个小矮人是好朋友,但每次洗澡和换衣服时都会关好门窗,而且每晚都会回自己的房间睡觉,而不是和几个小矮人哥哥睡在同一个房间。还有,白雪公主是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的,因为她觉得陌生人有好有坏,在无法辨别对方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前提下绝对不能乱吃别人给的食物……
莱莱对原版故事非常熟悉,所以当沈玲改变故事细节时,立刻引发了她的注意。加上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理,莱莱对沈玲讲的新故事很感兴趣,所以男女有别、不要吃陌生人的食物等理念轻而易举地植入了她的脑海。见自己的办法可行,沈玲便继续研究有关公主的童话故事,然后加入了自己想要表述的观点,在睡前一一讲给了女儿听。
不知不觉中,沈玲已经改编了十几个经典童话,还杜撰出了几个诸如魔鬼变身混入校长、老师的队伍伤害公主、尴尬事情发生后公主因为没有及时告诉母亲而被变成老鼠的故事,沈玲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量将故事讲得有趣,女儿也饶有兴致地从中总结出了许多公主法则,比如自己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绝不能让人摸、不能接受陌生人的饮水食物、不要跟男子独处一室,就算是自己的长辈、老师或者校长也不可以……
在沈玲的努力下,女儿开始对自己的性别特征有所认识,也逐步建立了防护意识。现在的她,已经基本具备巧妙保护自己的能力了。这让沈玲非常开心。因为,对一个母亲来说,能赋予孩子保护自己的能力,让她变成一株带刺的玫瑰,在保护自己的同时美丽地绽放,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欣慰吗?
四、国外性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
或许是受“谈性色变”的传统文化影响,我国大中小学校的性教育开展,不仅时间上相对迟缓,推进中也遇到不少阻力。国外的整体环境则相对“开放”,性教育几乎和其他课程一样早早进入了学校。让儿童和青少年有一个正规的渠道获取性知识,接受性教育,这些国家的一些做法,仍值得参考。
1. 美国:重刑防止“性侵”
讲述者:舒幼恒(毕业于北大,现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
美国对于性侵标准的规定较低,稍有身体接触,比如拍肩膀、屁股,都有性侵犯嫌疑。成人如果与未成年人发生关系,一律被定为强奸罪。而且除了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性犯罪者付出的代价最为昂贵。
普通犯罪者在刑满释放后,尚可能改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而性犯罪者的自由,则将终身受限,无论他们迁往何处,都必须在当地社区登记报备自己的行踪、住址、驾照号码、体貌特征,警方还会将上述信息向社区公布,并放上互联网,提醒大家警觉提防。
值得一提的是,对未成年人造成性侵犯的嫌疑人的社会地位,对法官来说没什么区别。很多时候,也许因为是老师或者官员,法官还会判更重。
2. 加拿大:“性侵”教育从幼儿开始
讲述者:陈苏云(旅加作家,现在加拿大某大学图书馆工作)
为了让孩子们在安全环境下成长,加拿大制定了详细的儿童保护法,各省市也建立了以少年儿童安全为宗旨的非牟利机构,并设立儿童求助热线电话。服务机构除了配备专业人员以外,还以宣传小册和广告等指导孩子们求助和自我保护。基于儿童安全法,性教育被列入公立学校教学范畴,成为孩子学习性知识的途径和自我保护的武器。
学前班老师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用适龄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图片或动作进行教育,告诉孩子们有关男孩和女孩身体上的“隐私”部位。老师教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要对触碰他们“私处”的人说“不”,鼓励孩子及时向家长或学校等反应被触摸或被侵犯的情况。
如果某人曾经有过侵犯、虐待或伤害孩子的“犯罪背景”,此人则难有机会在有孩子的环境中工作。可想而知,“犯罪记录”也是学校择选教职员工的标尺之一,是学校保护青少年的重要措施。
3. 德国:三方联手防性侵
讲述者:杨悦(华裔作家,欧洲华文学会负责人之一)
德国法律对性侵儿童的定义,不单是指成人与儿童身体私密部位的接触,非身体接触的以下行为同样属于性侵:向孩子裸露性器官,展示或者与其一起观看黄书、黄片,拍摄和传播儿童黄片等。
德国防范性侵儿童可以分以下三方面:联邦警局和民间组织发起的大规模宣传活动、幼儿园与学校的启蒙教育和家长对幼童的教育。
在幼儿园里,从孩子5岁开始,老师通过念故事的方式,进行最初的启蒙教育,介绍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告诉孩子各个身体部位的名称,人有哪些喜怒哀乐,教育孩子不能跟着陌生人走,不能告诉陌生人自己的姓名,更不能相信他们的花言巧语,告诉孩子坏人有哪些惯用的伎俩。
德国有专门机构提供免费的热线电话,由专家给予咨询和讲解,也有机构提供有关的培训课,鼓励母女一起参加,有系统地训练孩子和母亲大胆说“不”,如何解决尴尬的场面,如何培养胆量和自信。
在德国,对孩子的教育和指引不仅来自家庭,而且是无处不在,可以发生在任何场景。女儿小时候去例行检查身体,和蔼可亲的医生伯伯对她说:“我现在要检查你的小肚皮了,你的小裤裤可以穿着,别的衣服要脱掉,记住,这种检查只能是医生做,并且得当着你妈妈的面才能做,换个人或者换个地方,都不可以,懂了吗?”
五、结语
防止儿童遭遇性骚扰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仅仅依靠父母的家庭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同等重要。
学校方面,应通过向学生介绍性生理、性心理和性的社会基本特征等教育,消除学生对性的神秘感、好奇感和一些错误认知。
在社会方面,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和惩罚力度,严厉打击对儿童实施性侵犯的犯罪分子。加大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黄色传媒,特别要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上网的有关规定。
目前我国学校的幼儿性保护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相关法律法规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保护儿童免遭性侵害,给他们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