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历史课教育教学之见我

2013-04-29 04:37:51付宏金
东方青年·教师 2013年7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历史教材

付宏金

提取出教材的体系。历史事件,虽则头绪纷繁,但都是有章可循的。一节历史教材,一个课题,都有它严格的体系。大体说,一节教材,有的叙述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意义,有的叙述某一历史变革的条件、内容、意义或影响,有的用几个历史事件说明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有的从几个方面说明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全貌等等。

一、改变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深。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因为考试制度的原因,教学围绕着升学的指挥棒转,教师关心的是今年考试处什么类型的题,明年又可能出什么类型的题。考什么教什么,不考的内容就不教给学生,教学进入机械模式。教师教学围绕升学指数,学生学习也形成功利性的,只要老师说是考试的内容,就拼命的死记硬背,从不松懈。如果老师说这部分内容今年不考,无论对今后的学习、工作有多重要,看都不会看一眼,这些思想观念是错误的。人们常说:忘记过去就意味这背叛。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知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看电影、电视、旅游观光、社会交际和与人谈话等。历史的教学目标就是: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精心设问,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了解过去,展望未来,建设未来。

二、树立历史教学的素质观

历史学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对外关系等。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历史是为了提高历史素质,了解祖国的过去,建设美好的明天,做祖国的合格建设人才。要求学生从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学习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历史责任感。

历史教材主要是说明文,如果照本宣科,课堂就是干巴巴的,学生没有兴趣,老师唱独角戏。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因此,教师讲课时要有教学艺术,把美育融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美育要贯穿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它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仪表、表情、眼神、手势等,给学生以友好、平等的感觉,把学生带入喜怒哀乐和爱憎好恶的情感体验中,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产生正义感。教师讲课时要使用文学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知识学到手,这样历史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问题的设置要有开放性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结构不良问题的训练。所谓结构不良问题,是指通常所说的“开放题”,其特征表现为问题偏多或不足,具有一定的潜伏性、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拓展思维去解答。毋庸置疑,开放题的教学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对于开放题的教学应从初一教学开始,教师就要在设置课堂提问和作业时,善于创设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问题情景”,使所设置的问题具有开放性,能给学生留有自由想象空间和自由发挥的机会,而不是呆板、枯燥、封闭的问题。实践证明,开放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进而发现社会的更替是有规律的。而且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体验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通过这种体验激励其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索,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与素质教育密切联系。

四、历史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初中历史教材中,有许多爱国主义的内容,如: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了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憎恨;通过对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学习,使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建设强大的祖国,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坚强、勇敢、不可战胜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军民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中流砥柱。因为教材里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内容非常丰富,如:郑成功收复台湾、岳飞抗金、戚继光抗倭、左权抗日等。教师在讲课时,在传授知识中,不应该照本宣科,而要声情并茂的讲述爱国主义的故事,贯穿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要完成历史课的教学任务,需要用大部分时间来传授知识,同时也要言简意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要用更多的时间讲大道理,主要是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多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搜集有关爱国主义的故事,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在历史教学里,教师要用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引起学生的联想、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同时,要多开展历史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看电影、历史知识竞赛、故事大赛、到历史陵园扫墓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五、教育学生以唯物主义为指导

在历史教学中,坚持辩证法,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为指导,尊重客观事实,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避免片面性看问题的产生,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古代的人和事,实事求是的、科学的评论他们在当时所起的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指出消极、落后的方面警示后人引以为鉴。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方法。”历史教学的内容丰富,头绪纷繁。要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教师不但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历史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创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0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