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才
高中生涯,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升学的压力使得学生们的创造性、想象力受到极大的制约,许多授课老师经常面临如何活跃课堂气氛的问题。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通过互动式教学来使学生放松心情,从而更加高效地进行课程学习,这也是笔者多年来一直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一、互动式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所谓“互动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为目标,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往、沟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教与学相互统一、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
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较深,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 现在的高中生大都为“90后”,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运用使他们接触的新鲜事物更丰富。因此,活泼的互动式教学是符合这一时期高中生的个性特点的。
进行互动式教学对完善学生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校园中独生子女居多,大多数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和换位思考意识。进行互动式教学,老师们走下讲台,走到同学们中间,表面上看缩小的是师生的空间距离,其实缩小的是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这可以使学生在与老师、以及同学的交流合作中,增强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
在实施互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克服一元主体意识。互动式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是在新课改条件下,创新教育发展的一种体现。在互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主动思考、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提出疑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而不是被动接受“灌输”,学生的主动性将会极大地提升。
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学生因为性格因素不愿参与到互动过程中来。因此,教师应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这是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基本前提。同时,课堂必须突出多边互动。教学过程是一个全息的过程,要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而不能只局限于教师与个别优秀学生之间。对于不主动发言、不爱参与讨论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抛绣球”的方式,或者是点名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进来。只有互动式教学的全员性、广泛性,才能使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员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员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质疑、解疑。同时,应尊重学员提问,鼓励学员积极大胆提问,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中数学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现代教学不断发展,数学已经摆脱了“大容量、高密度、强训练”的解题教学模式。教师不应该只被看成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学中的交流与合作是现代数学教学的精髓。” 推进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下功夫改进教学方法,把教与学这两个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倡导教学中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传统的数学教学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互动式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投入一定的情感。因为,学生渴望被尊重和平等,希望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这势必要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国家教委曾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会议上强调:“数学教学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有情感的交流。”有了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学生就会消除对课程的抵触,甚至对难点的畏惧心理,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过程。另外,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感觉--思维--知识的过程,二是情感--意志--性格的过程。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两个心理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单纯强调某一过程只会事倍功半。 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进而就会不懈地追求数学的真理。因此,有教师说情感投入是数学兴趣的催化剂。
二、互动式教学要突出双主体的共同作用
过去,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数学学习以“题海战术”来应对考试。而高中数学的难度也相比初中数学加大,学生很容易从高一就开始对数学产生厌学心理,进而厌恶数学老师,从而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这对教学效果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许多教师开始创新数学方面的教学方法。现在的“淘课一族”在网络上可以淘到世界知名大学的精品课程,而互动式教学也是国外实践比较成功的教育方法之一,这也为国内高中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我们的教育要以人的全面、主动的发展为目的,因此,改进数学教学方法是教育与时俱进的体现。
(一)让学生成为民主课堂的主人
互动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实现教学活动的双主体,避免“一言谈”和“满堂灌”等传统式的教学弊端。研究表明,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学习活动施以重大影响。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难以持久。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超过智力因素的作用。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自由、平等、民主、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是互动式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互动式教学才能有效地开展。“双向互动”机制的形成,必须经由教师、学生的积极搭配才能形成,但是根本上取决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基本前提条件。
互动教学除了要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还需要采用竞争的机制,督促学生进步与提高。活跃的课堂气氛,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涨的学习情绪,竟争的学习机制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互动式”的课堂,应是愉快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展示自我,施展才华,体验学习乐趣,形成爱学、会学、善学的良性机制。“互动式”教学,应引入竟争的学习机制,为学生提供开放而又平等公正的学习机会,营造积极进取的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同时,教师应把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作为学习成绩的衡量标准之一,把学生的创新解题举动作为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这样,课堂的学习气氛和学生的情绪将更加浓烈。
(二)教师应转变过时的教育理念
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虽然强调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以及教师对这种现代教育方式的接受程度。一个成功的互动式课堂离不开一个语言幽默、乐于实践、善于引导的优秀教师,这也是教育方式转型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处于专制的权威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地接受地位。因此,让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地进行探讨,并对课堂讨论进行适度的引导,需要教师有十足的耐心,并有爱心去爱护学生的进取心。
从学科特点来说,作为一门科学,数学需要学生具有大胆的想象力和解题的创新力,因此,教师应改变过去数学课堂“一只粉笔一张嘴,从头讲到尾”的状态。
在改变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克服心理层面的一些压力,有些人怕学生活跃起来不知如何控制,有人怕费事。这便需要教师们提高认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充分提高任课教师的创新积极性,通过各种教学比赛或者评比来实现互动式教学的普及,尤其是当下新课改的实践还需要不断探索,这给互动式教学留下了一定的实践空间。